說着客家話,能否等到光榮冰室的老闆?
光榮冰室事件的背景和來龍去脈,不用我多說了,相信大多數人都有所了解,網上也有很多文章可讀。近日,從上海移居香港多年的大學講師黎明,約了幾位港漂朋友去光榮冰室尖沙咀店,試試冰室的「不招待操普通話的人士」,並期望和冰室老闆對談。有些人讚賞這群港漂的舉動,覺得是為普通話手足仗言,但更多的可能是激起了很多香港人的反感,覺得他們更像是「放蛇」為難店員,因為他們幾個人中其實有人會說粵語,包括黎明自己。
我也是大陸移民,來港十多年,粵語仍有鄉音,偶爾還會遭到身邊朋友嘲諷,但老實說,對於光榮冰室聲明不招待普通話人士,卻並沒有那麼大的反感。雖然我母語是客家話,但即使光榮冰室聲明不招待客家話人士,我也不會覺得自己受到歧視,畢竟我從未打算用客家話從香港商家那裏得到服務。我也知道,說着客家話,不會等到光榮冰室的老闆。
香港是多種族聚集地,語言天南地北,而粵語和英語,可以說是香港人口語言的最大公因數,就像大陸方言同樣眾多,漢語之外甚至還有其他民族的語言,而大陸推行普通話這種官方語言,本意是為了不同方言的人有一套共通的語言能夠溝通(當然共產黨推行普通話也有政治目的)。廣州人跑到北京,也不可能用廣東話去餐廳下單吃飯。
只是多年來,香港人為做大陸遊客的生意,只要見到像是大陸客的,就自動轉頻道到普通話,令很多大陸人有了一種固執的偏見:香港人用普通話招呼大陸客人是必然。其實很多香港人去消費,聽到同是香港人的服務員用普通話招呼自己,心裏也很不是滋味。
其實一個遊客也好,移民也好,用當地語言(或較為國際通用的英語),去與當地零售業、服務業人員說話,是不言自明的道理,除非店家特別註明可以用某種語言服務(比如日本很多店家就是這種做法),否則顧客不能要求對方以自己不懂的語言去服務你。可惜香港情況恰好相反,當普通話服務成為了大陸人心中的必然,有些店家不希望這樣的時候(無論是出於歧視還是真的沒有能力),卻需要就此作出特別聲明。於是,出現了光榮冰室事件。
我理解很多人會對光榮冰室明言拒絕普通話食客,感到不舒服,包括一些普通話手足。但心裡不舒服的手足,也需要明白光榮冰室這種做法的種種原因,包括我上面提到的:香港的店家本來無需任何聲明而僅提供粵語及英語服務,但因為普通話已經被很多人視為必然的情況下,才使得店家不得不作出這種有歧視嫌疑的聲明。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其實香港確有很多從事服務、零售業的人並不懂普通話,連聽都有問題,何況很多大陸遊客的普通話還未必標準,極多口音。我有個在香港生活多年的北京朋友,我自認爲自己的普通話算不錯了(有中國國家語委普通話測試證書),但他的京腔普通話說得快了,我也有聽不明白的時候。我在香港的餐廳也遇過大陸遊客和服務員雞同鴨講的情況,最後服務員也失去了耐心。當你要求提供普通話服務的時候,對那些不精通甚至幾乎不懂普通話的人,其實已經造成了很大的壓力。有人說,不是不想講粵語,是粵語實在難學。但這不是很好的藉口,我覺得日語比粵語難學多了,我可不會跑到日本抱怨日本人不用我懂的語言來服務我。嗯,國際通行的英語也不見得易學。
光榮冰室的聲明當然有更好一點可以避嫌的寫法,比如不說拒絕招待普通話食客,而改為「僅提供粵語及英語服務」——如非要說這樣仍算歧視的話,那麼印度人、巴基斯坦人、菲律賓人是否也應該要求提供其所屬種族的語言服務──這樣的確很大愛、很理想,但以現實的操作性來說,就是為難做生意的,為難香港人。事實上,香港法庭是為各種語言提供翻譯服務的,但那涉及法律平等的問題,因法庭不提供語言翻譯,公義會受損,而一家店家不提供多語言服務,那只是店家的「損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