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表白说不出口,那就穿出来吧!

肉饼君
·
·
IPFS
人人都是行走的物媒体

文字作为一种传播媒介,正在各个地方受到限制。这种现象在互联网世界最为广泛,当然,愚蠢的审查制度还没有全面延伸到物理世界上来,或者说,在物理世界实现的难度要高得多。

所以,人们想出了其他通过文字传播的方法:回归物品。越来越多的文字被印在 T恤、卫衣、帆布包、口罩上,作为一种商品被出售。 

我最开始注意到印在穿戴物上的字,是设计工作室 Studio Monana 的项目「老铁设计公司」推出的一款产品「表白的围巾」。

输入一句话后,后台会快速生成钩针图纸,十天后,这句话就会被我们的钩针姐妹「打印」成一条温暖的围巾,送到这句表白的对象手上,围在脖子上。


用围巾来表白,显然是一种更大胆、直接的表达。在这里,围巾就像一封表白信,成为一种表达情感的媒介。这并不是一种非常创新的形式。在我的家中,有印着「drink more water」的水杯,有印着圣经经文的帆布袋,有胸前印着「avec moi」的衣服。

艺术机构「地球旅社出版社」在其成立宣言里提出了对「物质的媒体化」的解读:

如我们所见的是,物质的媒体化日益普遍,城市建筑全面地成为了屏幕(楼媒体与赛博城市),实体纸媒的颓势并不意味着物媒体的退化,数字媒体、物媒体,审查、审视和传播在我们当今的生活中互相渗透搅拌,充斥感是异常强烈的,就像当代城市生活不绝于耳的噪声,充斥耳膜,反而貌似平静。 

物质的媒体化无处不在,最常见的就是服装。过去,服装作为确认个体身份的方式,促进特定身份的个体的交流。而现在,在城市的陌生人社会里,有时个体的身份不那么重要,只是服装的载体,而服装本身作为一种传递信息的媒介,首先发挥了传播的作用。

朋克文化

在 T恤上印字的历史由来已久。20 世纪 60 年代末,在嬉皮运动的最高峰时期,第一批印了字的「slogan T恤」诞生了。它的创始人被认为是当时的美国插画艺术家 Warren Dayton,他曾以嬉皮士时期的迷幻风格海报而闻名。Warren Dayton 在 T恤上印上了美国劳工领袖、民权运动家 Cesár Chavez 和自由女神像的漫画,作为一种政治表达。《Los Angeles Times》所属《West Magazine》的艺术指导 Mike Salisbury 为这些 T恤拍摄了一组照片刊登在杂志上。 

1970 年,时尚设计师、「朋克教母」 Vivienne Westwood 推出了她最有争议性的作品之一:一件印有红色纳粹标志、倒挂在十字架上的基督形象、性枪手乐队的歌词和一个巨大的单词「DESTROY」。她的创作引得当时的时尚界争相模仿。她和男友在伦敦国王路上合开的朋克风格服装店「Sex」至今还传承着她的设计。

 时尚设计师 Katharine Hamnett 在 20 世纪 80 年代陆续推出了印有「EDUCATION NOT MISSILES」「CLEAN UP OR DIE」「CHOOSE LIFE」等口号的 T恤。英国流行乐队 Wham! 就曾在畅销金曲《Wake Me Up Before You Go-Go》的 MV 里穿着印有「CHOOSE LIFE」的 T恤,引起乐迷的疯狂抢购。皇后乐队《Hammer to Fall》的 MV 里,Roger Taylor 也穿着这件 T恤。Katharine Hamnett 在参加当年的伦敦时装周时,穿着印有「58% Don’t Want Pershing」的 T恤接受撒切尔夫人的接见,表达了反对美国 Pershing II 导弹计划的立场。她也因此夺得了当年年度设计师大奖。


2015 年,一件用蜡笔材质、孩子般的笔触写着「I AM NOT A TERRORIST, please don’t arrest me」的T恤,成为了 Westwood 最有符号性的作品之一。这是对几个月前在伦敦生活的巴西国民 Jean Charles de Menezes 的地铁站枪杀案的回应,表达了反恐怖主义的立场与坚持民主的主张。T恤售卖的所有收入都被捐赠。

朋克文化作为一种先锋文化,最大胆的是对政治的批判与反抗,最无私的是参与公益活动。Slogan T恤则成为朋克文化爱好者参与社会运动的一种工具,即使这也只是一种即买即用的工具。正是因为 T恤便宜、简单、人人可穿,天然带有平等的特质,它能够在最大范围内流行起来。

文艺青年

除了朋克文化,slogan T恤很快被文艺青年所用。印着文学作品的衣服让消费者产生一种认同感,定位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即使是村上春树,也非常喜欢收集印有字的 T恤。 

光是收集 T恤这一举动,就已经让村上春树显得特别了,更别说他在《POPEYE》上写一个专栏来介绍自己的 T恤们。在《村上T:我喜爱的T恤们》这本书中记录了他所收藏的演唱会T恤、马拉松完赛T恤、旅游纪念品T恤、读书相关T恤、威士忌主题T恤等等。他非常喜欢美国番茄酱公司制造的印有「I put ketchup on my ketchup(我在番茄酱上也要挤上番茄酱)」的T恤。「才不管什么精明老练呢!老子爱怎么活就怎么活。」,这件T恤所代表的无所谓态度可谓是非常「村上春树」了。

 相反,英国经济杂志《经济学家》出的红色T恤则不受到村上春树的待见。这件T恤写着「Think responsibly」(负责任地思考),被村上为评价「非常英国」,有品位,但,没有必要。 


随着印刷技术的门槛越来越低,这种印字的技术被扩展到衣服以外的物品,也流行到了时尚界以外的群体。越来越多的文字被印在 T恤、卫衣、帆布包、口罩上,作为一种商品被出售,更成为小众群体表达自身文化和观点的方式。

从库尔特·冯内古特的《五号屠场》到乔治·奥威尔的《1984》,你可以在 Out of Print 的 T 恤上找到各种经典文学作品的封面。Out of Print 成立于 2010 年 1 月,作家 J.D. Salinger 去世的第二天,也是第一台 iPad 发布的第二天。十几年以来,更多人离开了纸质书,转而使用电子书了。他们没法在地铁或咖啡厅上拿着书本炫耀了,不过或许可以穿一件印着书本的 T 恤。

自 2010 年成立以来,Out of Print 的业务已经从一件普通 T 恤拓展到了手机壳、手提袋、婴儿连体衣,并进入 80 个国家的 700 家零售商,不过,它进驻最多的还是独立书店。每售出一件商品, Out of Print 就会向为致力于解决非洲书籍贫困的 NGO 组织「Books for Africa」捐赠一本书。

位于法国巴黎玛黑区的艺术书店 Librairie Yvon Lambert,独立出版,也一直在做包。曾把美国艺术家 David Horvitz 的作品「Nobody Owns the Beach」丝网印刷在超大号棉布包上,设置了两种长度的包带方便各类出行。



中国的书店也流行做文创周边,把句子印在商品上,方便又不失独特,文字天然与书店的气质相契合。而且,很多时候,人们愿意买印了字的衣服,而不是印了字的书。穿衣服可比看书容易多了。文艺青年试图穿上写了文艺句子的衣服,来展示自己是个「读书人」。说实话,我也常常忍不住会买一些。

消费主义

肯定会有人问,那么,印着广告的商品可以算作一种物媒体吗?如果说是,我们周围的世界就是一个被物媒体全方位包裹的世界了。确实如此。 

到现在,奢侈品品牌和大众品牌都开始使用这一策略,不过相比朋克文化的服装设计师,几乎没有什么激进的意味了。为了在每一位消费者心中注入它的品牌理念,Nike 曾在它的数百万件衣服上印上品牌 slogan 「Just Do It」,而每一件穿了这件衣服的人则成为耐克行走的代言人。 

而 Dior 在 2017 年推出的「We Should All Be Feminists」T恤则卖出了每件 710 美元的价格。这是品牌态度的表达,也是一种企业社会责任的工具—— Dior 声称每件衣服销售额的一定比例会被捐赠给美国歌星 Rihanna 的非营利组织 The Clara Lionel Foundation。品牌开始学着人一般,塑造自己在其他人心中的理想形象。

但是,广告的传播性和文学的传播性有一些区别。广告总是意图说明自己的好,而文学往往只是说自己想说的话。不过,它们之间的区别正在变得愈加模糊。愈来愈多的品牌开始创造本身为物媒体的商品,比如挂着字的植物、印着字的蛋糕,等等。 

一家卖植物的公司,可以通过包装,成功地把拼多多上只需几块钱就能买到的小绿植,以几十元的价格推销出去。可以说,超级植物的产品只是放了植物的文创,最吸引人的还是包装和文案。是植物就必须拥有吊牌,只不过吊牌上写的不是你在植物园里看到的学名,而是一句夏目漱石的「今晚月色真美」,并配上「LOVE YOU」的英文单词提升时尚感。除了植物外,超级植物公司还和睡眠监测APP 潮汐联名推出过一款名为「放松」的眼罩。眼罩最惹人注目的是在正面刺绣上了超级植物的爆款 IP 「放青松」以及一句「RELAX 放松」。它不会被使用眼罩的人看到,而是为了向其他人展示,「我在放松」的讯息。


地球旅社服装出版社则认为自己是在把艺术通过服装进行出版。创始人岂子提出了自己对于「物媒体」的理解:将地球旅社自身的思考和合作艺术家的创作所产生的图像和文字作为基本素材,转印到快消品上面,作为艺术产品进行销售,以出版物的概念看待穿戴式的艺术衍生品。 

当艺术制造的观点和手段不呈现于艺术场馆中,而是附着在穿戴物上,被不同的人穿着,行走在城市的角角落落,人们就成了移动的读本和展示面,使艺术观念在非特定场景下被识读。

他把「没有买卖就没有上海」「购买即传播」等文字印在衣服上进行售卖,不过,销量寥寥。地球旅社服装出版社擅长艺术设计,但缺乏强大的供应链能力,很难像商业性服装一样进行大规模生产。不过,地球旅社把这种穿戴看作一种艺术行为而非消费行为。既然是艺术,商业回报就不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影响力。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购买行为即是对某种价值主张的支持与传播,虽然这种行动很多时候是潜在发生的。穿上某件印有 slogan 的衣服,就像在互联网上对某条信息进行转发。过去,服装作为确认个体身份的方式,促进特定身份的个体的交流。而现在,在城市的陌生人社会里,有时个体的身份不那么重要,只是服装的载体,而服装本身作为一种传递信息的媒介,首先发挥了传播的作用。 

不过,在某种意义上,物媒体的传播是一种与互联网相抵抗的传播。在互联网上,传播很大程度上由平台的算法所决定。但物媒体更有地方性。你只能把信息带往你去的地方,但也无需担心什么时候,它会突然消失不见。商品具有公开性,必须在特定社会场景里进行使用才能实现其功能和价值,而城市则是一个充斥着公开的商品的空间。很多流行商品,不过是因为其表达的信息,在传播上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信息使商品本身成为一种「meme」。

传播是容易的。但到底传播什么,仍然取决于观念。但表达观念上,文字仍然是充满力量的。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