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暖壶人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民族干部知识问答-理论篇下(中央民族干部学院)

暖壶人
·
“民族主义是资产阶级及统治阶级对民族的看法及相关原则政策。它抹煞阶级矛盾,以全体利益自居,实则把本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置于其他民族之上,煽惑人民排斥、歧视以至压迫、掠夺其他民族,以民族斗争取代阶级斗争”“民族特权,既可以体现为统治其他民族、限制剥夺其政治权利,也可表现为剥削其他民族,阻碍其发展;既可以体现为强推本民族的文化教育、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又可以表现为限制、摧残或取消其他民族的*”

目录

一、民族关系

二、民族平等

三、民族团结

四、民族自决权、民族主义等相关论述


什么是民族关系?

民族关系是指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本质上是涉及民族的地位、权益、感情的特殊的社会关系。它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在旧中国,统治阶级为了维护他们的反动统治,实行民族压迫和民族剥削制度,挑起民族纠纷,造成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不平等和不团结。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各民族之间建立、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关系的特征是什么?

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关系的特征是各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各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各民族的关系基本上是各民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在新时期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何重要意义?

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国内各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对于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来说,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中国革命的经验告诉我们:各民族的命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各民族之间团结还是不团结,历来是我们事业兴衰的标志。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力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实现四化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保障。



什么是民族平等?

民族平等主要是指:一、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发达程度如何,风俗习惯和宗教的异同,都一律平等,都是祖国大家庭中的平等成员,都拥有同等的地位,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二、各民族在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一律平等,各民族都享有相同的权利,承担相同的义务,任何民族在任何方面都不能拥有特权;三、努力实现各民族事实上的平等,采取特殊政策和措施,克服由于经济文化落后而造成的享受某些权利的制约,使法律的规定变成社会生活中的现实。

什么是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

民族间的事实上的不平等是指在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某些民族由于历史的原因而造成经济、文化发展落后,不能像先进民族那样行使法律赋予的各项权利的现象。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这种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间的事实上的不平等,主要表现在经济上和文化上。中国共产党把逐步消除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作为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根本任务,大力帮助各少数民族加快发展经济和文化建设,以缩小民族间发展上的差距。

社会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民族平等有何差别?

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平等具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有着废除了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的政治基础,有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理论基础,因而具有真实性、普遍性、彻底性的特点。资产阶级的“民族平等”由于私有制的存在,由于阶级对立和阶级压迫的存在,由于资产阶级世界观的影响,决定了资产阶级的“民族平等”具有抽象、虚伪、形式主义的特点。

我国民族平等的权利包括哪些方面?

我国少数民族享有的广泛的权利,均由国家立法和采取行政措施予以实现:政治上有平等权、参政权、民族区域自治权;经济、社会、文化方面有管理经济建设自主权,享受国家帮助发展经济文化权,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权,保持或改革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的自由权,受教育权,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权和宗教信仰自由权。

我国实施民族平等政策的重要举措主要有哪些?

一是彻底地废除民族压迫制度,实行各民族一律平等;

二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政治上保障各民族平等;

三是进行了大规模的民族识别,确立了不同人们共同体的民族归属;

四是在理论上提出了真正的民族平等;

五是在民族平等中高度民主,重视少数民族的经济社会发展。




什么是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即各族人民基于共同的利益,平等相待,友好相处,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共同努力奋斗。

在新的历史时期,搞好民族工作,增强民族团结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民族团结政策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1)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

(2)维护和促进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

(3)各民族人民共同促进国家的发展繁荣;

(4)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

处理影响民族团结问题事件的原则是什么?

(1)高举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的旗帜;

(2)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3)运用法律手段处理问题;

(4)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5)坚持教育疏导;

(6)相信和依靠干部群众;

(7)严格宣传纪律。

党和国家对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民族团结教育采取了哪些重要措施?

(1)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广泛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2)全面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3)普遍进行多层次的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动。




什么是民族矛盾?

民族矛盾就是一个民族和另一个民族间的矛盾。在阶级社会里,通常是指统治民族中的统治阶级与被统治民族之间的矛盾以及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其实质是阶级矛盾,是对抗性的。在社会主义国家,由于消灭了剥削制度,实现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从而消除了产生对抗性民族矛盾的物质基础,各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因此,在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民族矛盾,其性质一般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当然,在特殊情况下也可能发展为对抗性的矛盾。

什么是民族歧视?

民族歧视是指按照民族成分划分人们的社会地位和法律地位,限制和侵犯民族的基本权力的现象。它是剥削制度和专制制度的产物,表现为在政治、经济、文化及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等方面对其他民族的限制、约束和压制

什么是民族压迫?

民族压迫是指在剥削制度下,一个民族的统治阶级为了本阶级的利益,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限制、歧视、掠夺和摧残其他民族的行为。民族压迫实质上是阶级压迫

什么是民族同化?

所谓民族同化,是指一个民族(或民族中的一部分)接受另一个民族的特征,逐渐丧失本民族的特征,最后变成另一个民族的现象。这个变化过程,如果是用暴力或特权等强制手段实现的,叫强制同化。相反,如果这个变化过程是在自然的情况下实现的,叫自然同化。自然同化是历史发展中的进步现象,而强制同化是建立在被同化民族的痛苦的基础上的,是违背被同化民族意愿的,是民族压迫的一种表现

什么是民族融合?

随着阶级的消灭和国家的消亡,各民族逐渐形成为一个共同整体的现象叫民族融合。

什么是民族特权?

民族特权是指一些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占有高于其他民族的特殊权利。这是民族压迫和民族不平等的突出表现。在剥削制度下,统治民族的统治阶级凭借经济、文化优势和政治、军事力量,限制或剥夺其他民族的正当权利,压迫和剥削其他民族,使自己处于优越的特殊地位,享有更高的、甚至支配一切的权力。这种特权,既可以体现为统治其他民族、限制或剥夺其他民族的政治权利,也可表现为剥削其他民族,阻碍其他民族的发展;既可以体现强制推行本民族的文化教育、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生活方式,又可以表现为限制、摧残或取消其他民族的文化教育、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生活方式。资产阶级特别是帝国主义时代的资产阶级往往把民族特权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无产阶级反对任何民族在任何方面享有任何特权,主张民族不分大小、先进与落后,一律平等。




什么是民族自决权?

民族自决权是指每个民族都有在不受任何外力支配的情况下,完全自主地决定自己的命运,直到政治上同压迫民族自由分离,成立独立民族国家的权利。民族自决权是从属于无产阶级斗争利益的,其目的在于结束帝国主义对殖民地的压迫剥削,消除民族仇恨,团结一切民族的无产阶级,促进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并使之同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结合起来。

马克思主义政党承认民族自决权,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支持民族分离的要求,这要以是否有利于整个革命和整个人类进步的利益来决定,在支持被压迫民族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争取民族自决权、发展民族经济的斗争的同时,也反对民族分裂主义者企图使某一民族从社会主义国家中分离出去的分裂活动。

什么是民族自治权?

民族自治权,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行使的由《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的权力。

第一,民族自治机关的人民代表大会可以根据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地方性自治法规,按法定程序经上级机关批准后生效。

第二,在国家计划指导下,根据本地的特点和需要,自主地安排和管理本地的经济建设事业。

第三,依照国家财政体制的规定,属于民族自治地方的财政收入,都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自主安排使用。

第四,自治机关可以自主地管理和发展本地区的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保护民族的名胜古迹和重要历史文化遗产。

第五,自治机关在执行职务时,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的规定,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几种语言文字。

民族自治地方要在国家统一领导下,行使法律赋予的自治权,保证宪法和法律在本行政区域内贯彻落实。

什么是民族运动?

民族运动是指被压迫民族反对民族压迫,争取民族独立、民族平等的斗争。民族压迫和反抗民族压迫的斗争在历史上早已存在,但旨在改变现存所有制关系的运动,则是从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时代开始的。在封建社会解体,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由于没落的封建制度严重地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便要求彻底摧毁封建制度,建立统一的民族市场,使讲同一种语言的人所居住的地域用国家形式统一起来,保证商品生产获得完全胜利。这是民族运动的经济基础。

建立民族国家是一切民族运动的共同趋向,因而民族国家是资本主义时代典型的正常的国家形式。西欧各资本主义民族形成的过程,同时也是它们变为独立的民族国家的过程。东欧则形成了多民族国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多民族国家的被压迫民族掀起了反对民族压迫的斗争,这一斗争是在压迫民族与被压迫民族的统治阶级之间进行的。到了帝国主义时代,由于民族压迫超出一国范围而成为国际现象,民族运动也就自然地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联系在一起。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成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一部分。无产阶级支持一切有利于削弱或推翻帝国主义的、进步的民族运动。

什么是民族解放运动?

民族解放运动亦称“民族民主运动”,是指殖民地半殖民地和一切被压迫民族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和种族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的革命运动。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包括资产阶级领导的和无产阶级领导的两种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成了帝国主义的原料产地、投资场所、商品倾销地和军事基地。这时,帝国主义殖民地体系已经形成,世界划分为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剥削和掠夺,使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帝国主义同被压迫民族之间的矛盾成为当代的基本矛盾之一。于是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运动便成为帝国主义时代一股强大的历史潮流。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加速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觉醒,使民族问题从欧洲反对民族压迫的国内问题变为各被压迫民族、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从帝国主义压迫下解放出来的国际问题,即民族殖民地问题。在十月革命影响和共产国际的推动下,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许多国家先后建立了共产党,建成了反帝民族统一战线。民族解放运动的浪潮席卷全球,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危机已经开始。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中国革命的胜利,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危机,加速了殖民体系瓦解的进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有两个特点:(1)反帝国主义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武装斗争此起彼伏。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都展开了反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侵略和奴役的武装斗争,并取得了伟大胜利。(2)出现了被压迫民族团结合作,共同对付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新局面。1955年万隆会议有力地推动了亚洲、非洲人民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的斗争,促进了亚非国家间的友好合作。60年代以来,出现了许多由被压迫民族组成的地区性、洲际性和国际性的组织,如不结盟运动、非洲国家统一组织、安第斯条约组织等。在民族解放运动浪潮的压力下,帝国主义国家不得不做出某些让步。到1984年底,全世界已有独立国家170个。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迫使帝国主义采用比较间接和隐蔽的形式来进行经济掠夺、政治控制和军事扩张。当前,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已进入以发展民族经济来巩固政治独立的历史新阶段,面临的新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维护政治独立,发展民族经济,争取经济独立。70年代以来,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第三世界经济不发达国家为此做了多方面的努力。

什么是民族形式?

民族形式是指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表现形式。它是在民族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的改变而不断变化。处在同一种社会形态下的各民族,由于他们的语言文字和文化传统的不同,又各自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经济和政治形式。在文化艺术方面,民族形式表现尤为明显。正是因为各民族的特点各异,因此必须注意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各民族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和各民族经济、文化的繁荣。

什么是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是资产阶级及其统治阶级对于民族的看法和处理民族问题、民族关系的原则和政策。它的特点是抹煞阶级矛盾,以全民族人民利益的代表自居,实则把本民族中资产阶级的利益置于其他民族的利益之上,煽惑、驱使人民排斥、歧视以至压迫、掠夺其他民族,企图以民族斗争取代阶级斗争

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以所谓“优劣”来区分民族,认为民族、种族、都有“优等”、“劣等”之分;

(2)鼓吹“民族至上”,抹煞民族内部的阶级对立,以民族矛盾掩盖阶级矛盾;

(3)奉行民族压迫政策,是民族主义的主要表现;

(4)资产阶级或其他剥削阶级为了自己的私利不惜牺牲全民族的利益。

民族主义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历史时期起过些什么作用?

民族主义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历史时期起着不同的作用。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反抗封建的异族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中,在现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和民族独立国家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运动中,民族主义有一定进步作用,但以符合资产阶级的利益为限。资产阶级取得并巩固政权以后,民族主义往往以“民族利益”为掩饰,一方面加紧对本民族人民的剥削和奴役,另一方面以种种手段侵犯其他民族利益。为了保护其阶级利益,资产阶级在受到外国资本的压力或本民族人民的反抗时,往往出卖民族利益。在帝国主义时代,垄断资产阶级利用反动的民族主义来实行对内压迫和对外侵略扩张。马克思主义者不能一般地谈论民族主义,而应进行具体分析。列宁指出:“必须把压迫民族反对民族压迫,争取民族解放的民族主义和被压迫民族的民族主义区别开来,把大民族的民族主义和小民族的民族主义区别开来。”(《列宁全集》第36卷第631页)在民族问题上,无产阶级的原则不是民族主义,而是国际主义,主张各民族平等。在革命斗争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支持被压迫民族的民族主义,反对压迫民族的反动的民族主义。在任何时候,无产阶级政党都必须同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划清界限。

什么是国际主义?

国际主义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处理国际间的民族问题应遵循的准则,也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处理多民族国家国内民族问题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在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内,国际主义原则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原则是一致的。所以,在处理国内民族问题时,应坚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高于一切的原则;在对待国际间的民族问题时,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要求民族利益服从无产阶级的总利益。

国际主义是由无产阶级的阶级本质和历史使命决定的。它既反对任何其他民族压迫自己的民族,也反对自己的民族压迫任何别的民族。国际主义体现着无产阶级在所有的民族中,都具有的共同的利益。国际主义又体现着无产阶级在自己民族中所代表的整个民族的真正利益。国际主义原则就是无产阶级大公无私的思想在民族问题上的表现,是无产阶级民族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什么是大民族主义?什么是大汉族主义?

大民族主义是民族主义的一种表现。它认为本民族是“大民族”、“优秀民族”,应居于支配地位,享受各种特权;歧视、排斥和压迫国内较小民族,侵略和掠夺国外其他民族。

大汉族主义是汉族地主资产阶级思想在国内民族关系上的反映。1949年前反动统治阶级实行大汉族主义统治,否认中国有多民族存在,把汉族以外的各少数民族称之为宗族,实行强迫同化。在政治上限制和剥夺少数民族的权利,经济上进行残酷剥削,文化上实行愚民政策,任意践踏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强制改变民族服饰,禁止使用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任意制造民族纠纷,挑起民族冲突,勾结帝国主义奴役、宰割少数民族,破坏民族团结。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彻底废除了民族压迫制度,实现了各民族一律平等。但大汉族主义思想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

什么是地方民族主义?

地方民族主义亦称“狭隘民族主义”,是民族主义的一种表现。它以孤立、保守、排外为主要特征,忽视各民族团结在祖国大家庭中的重要性,力图在本民族的狭隘范围内闭关自守,各自为政;不适当地强调本民族的局部利益,忽视国家的整体利益;过分夸大本民族的特点,或以此为借口,对于适用于本民族的中央的方针政策,不去积极贯彻执行;固步自封,忽视其他兄弟民族帮助的意义,对有利于各民族互相亲近的东西,不是采取欢迎的态度,而是强调人们的民族划分,力图使各族差别巩固下来。

在维护民族团结的斗争中,为什么要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

反对大民族主义主要是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在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中都有明文规定。因为它们都是损害民族团结的。反对大民族主义,主要是反对大汉族主义,这是由汉族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在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有最大影响这一现实情况所决定的。汉族干部群众在警惕和克服大汉族主义方面,应当高度自觉和经常注意。反对地方民族主义和反对大汉族主义一样,对于保证国内各民族团结是必要的。但是我们必须明确认识,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一般属于人民内部矛盾。许多民族关系方面的问题和矛盾,并不属于两个民族主义的范围。所以,应该对民族关系中出现的问题,慎重从事,从有利于民族团结出发,是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不要轻率地扣这个帽子和那个帽子。这样更有利于民族之间的和谐和团结。

什么是民族虚无主义?

民族虚无主义是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的特点是:蔑视民族历史遗产和文化传统,无视民族特点和民族差别,甚至认为“民族”和“民族问题”是虚构的概念。它诬蔑被压迫民族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是“地方极权主义”。在帝国主义时代,资产阶级常常利用“民族虚无主义”来为帝国主义侵略和压迫其他民族作辩护。

什么是殖民主义?

殖民主义是指资本主义列强用政治、经济、军事等手段侵略、剥削和奴役弱小国家和民族,使其变为自己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思想理论、政策原则和统治制度。殖民政策在资本主义以前就已存在,但“殖民主义”这一概念通常用于资本主义时代。它是和资本主义同时产生并行发展起来的,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自由资本主义、垄断和金融资本三个发展阶段,其形式和内容随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不同而变化。从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开始,西方殖民主义者掀起了海上探险热潮,他们侵入非洲、亚洲、美洲和大洋洲,杀害土著居民,进行海盗式的掠夺,贩卖奴隶,从事欺诈性贸易,建立野蛮的殖民统治制度,榨取大量财富。

产业革命胜利后,西方殖民主义者为了开拓更多的殖民地,除继续使用军事手段外,还广泛运用了廉价商品这一新式武器,以获得可靠的原料产地、销售市场和大量利润。

19世纪正是殖民主义者加紧侵略扩张的时期。在经济上主要通过商品输出发展到资本输出,在政治上主要通过占领、控制、直接或间接的统治,使落后国家在不同程度上丧失独立和主权,而成为资本主义列强所垄断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投资场所、廉价劳动力供应地和军事基地,即殖民地、半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和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帝国主义不得不改变其策略,用新殖民主义保持其殖民统治。

怎样认识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这是历史事实。早在距今3600年的周朝时期就有东夷、淮夷、荆蛮、鬼方、狁、犬戎、肃慎等族与华夏族共同生活在中国这个地方。春秋战国时期生活在中国土地上的少数民族就有蛮、夷、戎、狄、百濮、东胡、林胡、洦、楼烦、百越、匈奴等。秦汉时期有越人、匈奴、羌、乌桓、鲜卑以及西域各族和西南各族等。隋、唐及其以后的朝代的多民族的情况大家更为熟悉,元朝和清朝还是少数民族统治阶级建立的。各个历史时期众多的少数民族和汉族共同居住生活在祖国的土地上,至今中国仍有50多个民族共同生活在一起,这个历史事实是客观的,也是公认的。

中国自古以来又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同样是历史事实。秦朝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之后到清朝结束,在这漫长的2000多年的历史上曾经存在过几次分裂,如汉末魏、蜀、吴的三国鼎立,晋以后的南北朝,唐以后的五代以及宋、辽、金等。也许有人会说,既然历史上曾有这么多分裂时期,又怎能说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国家呢?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切实地算一笔帐,用事实来说明。周朝以前可以不算,秦汉是大统一时期,大约500年,隋唐是大统一时期,又 300年,元明清3个朝代的连续大统一时期又是几百年,以上三次大统一约1700年,而分裂时期总共不过700年。从统一和分裂时间的比较来看,统一的时间大大长于分裂时间。所以,我们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国家是有充分根据的。从统一和分裂的发展趋势来看,分裂的时间越来越短,规模也越来越小。而统一的时间则越来越长,势头也越来越大。元明清3个朝代的连续大统一就足以说明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所以,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是完全符合中国的历史事实和现实情况的。

怎样认识祖国的悠久历史和中华灿烂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中华各民族共同生活在祖国的土地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赶走了大大小小的侵略者,英勇地保卫了边疆,维护了祖国的统一。例如,黑龙江省的各族人民反抗沙皇俄国的斗争;内蒙古、新疆等地的各族人民反对英、俄、日等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斗争;西藏的藏族、门巴族、珞巴族等各族人民英勇抗击英国侵略者的斗争;云南、广西各族人民打击英、法侵略者的斗争;东南沿海地区和台湾的各族人民共同战斗,先后赶走了荷兰、西班牙、日本和美国等侵略者。

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共同发展了祖国的经济,共同创造了中华灿烂的文化。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各族人民之间互通有无、交流经验、互相学习、共同发展是历史发展的主流。例如,汉族地区的造纸、酿酒、制陶、纺织等生产技术传入少数民族地区,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名目繁多的农作物品种,如高粱、玉米、花生、芝麻、葱、蒜、西红柿、胡罗卜、葡萄、西瓜以及核桃、胡椒、石榴等先后传入中原地区,大大丰富了中原地区的农作物品种,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北部和西北部地区的少数民族,除为国家提供大批优良战马、为中原地区交通运输和农业生产提供役畜和耕畜外,还为内地运送了大量的肉食、皮毛和其他畜产品。在文化艺术方面,少数民族的贡献更大,例如,我国的民族乐器,有很多是少数民族创造的,如胡琴、琵琶、羯鼓、腰鼓、钹等。少数民族传统的、优美的歌舞节目,活跃了全国的艺术舞台,深受广大汉族人民所喜爱,丰富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文化生活。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上,还出现了不少少数民族出身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科学家和文学家。例如,唐朝藏族的赞普(王)松赞干布,元朝蒙古族军事家成吉思汗,元朝撰写《万年历》的回族天文学家扎马鲁丁,明朝回族思想家李贽,明朝七次下西洋的回族航海家郑和,清朝的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清朝蒙古族数学家、天文学家、测绘学家明安图,《红楼梦》的作者满族文学家曹雪芹,等等。他们的事业和政绩永垂史册,他们的成就和著述丰富了中华灿烂文化的宝库。

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其主要表现是什么?

(1)团结对外,抵抗入侵,捍卫主权,维护独立;

(2)坚持斗争,反对分裂,维护团结,巩固统一;

(3)不畏艰险,改造山河,建设文明,发展统一。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