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主人,很累。
精神累,身體也累。
外子朋友一家三口來港,兩個大人和一歲多的女兒,我們家有一間客房,外子遂邀請他們在我們家留宿,他們也能省錢。
外子家庭或其祖家傳統,若有訪客,無論居所多麼小,都會招呼客人留宿,以示友好和禮貌,香港人則因蝸居,罕有請人留宿的念頭。舊居甚小,外子當時有朋友考慮訪港,外子有意邀留宿,我說他只能在客廳打地鋪,極為無禮,故反對他邀請,外子不以為然,指朋友不會介意,兩人遂起齟齬。我提醒他,其祖家的房子無論多小,都大過香港的,不能相提並論——文化差異之一。
如今居所有客房,又是外子談得來的朋友,不能不邀留宿,況且僅三晚,我暗忖應可以應付。早陣子外子的英國同事夫婦來港七天,提議邀請他們留宿,我一口拒絕。
客人來到前兩天,先把家居散亂的物品收好,然後執拾、清潔,準備他們的被舖、睡衣,合他們口味的食物,構思適合他們遊覽的地方。
外子朋友和其太太知道怎樣做個好客人,何況有外子做緩衝。自己曾做客人,於是設身處地:要令他們感覺自在,我們的親切要表露出來,卻不能過度關懷;留意他們的需要,不要待他們開口,以免對方有壓力,有問題、有需要更不敢告訴我們。
他們的女兒一歲多,剛學會步行,早上六時起床,夫婦依女兒作息生活。若我們出外,步伐一定要慢,交通工具、餐廳、遊覽之地一定要方便BB車。他們八時前要回到家,讓女兒睡覺。
我倆通常七、八時起床,惟要盡地主之誼,帶他們出外遊覽,就一定要早些起床。幸好外子毋須我參與每個行程。最好他們先出發,外子做導遊,我稍為執拾家居,才會合他們。他們不在家,我才放鬆,不用擔心有否待客不週,影響外子名聲。
若只有外子和我在家,家居多亂也沒所謂,兩人各幹各的,可以數小時沒交談,但有客人在就不同了,要時刻令客人如沐春風。
我們少接待客人,周末或假期在家懶洋洋也很享受,懂得自處和獨處,不一定要出外或聚會。外子朋友一家來,以為是四日三夜,實質用去七日:事前準備、接待、陪伴遊覽、送機、事後清潔和執拾;之後整個人才鬆弛,猶如放假。這次之後,很佩服愛做主人搞派對的人。
家是很私人的地方,我不隨便邀人作客。珍惜能做穴居人。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