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活下去>>人生的重大抉擇,究竟該維持現況,還是放手一搏?
北韓是如今為數不多依舊採行共產極權主義的國家之一,我們對於北韓的理解相當有限,只知道是一個封閉、對人民高度控管的不自由國家,像是要求男女生只能剪特定幾種髮型,或是在日常時常展現對於金氏政權的敬畏以及尊重。因此,脫北女孩朴妍美一家的故事就像是一扇由北韓對外開啟的窗口,帶領世界一窺北韓的神秘。而我也想要以「我自身的感受」及「朴研美的想法」兩大部分作為討論,了解像是:脫北究竟是不是個正確的選擇或南韓有什麼魅力能成為主角離開北韓的原因等等。
在部分公開的媒體影片當中,我們可以發現北韓人民雖然過著貧困、受到控制的生活,但他們依然知足,也單純地相信北韓是先進的國家。「幸福都是比較出來的。」重來沒有體會過自由滋味的北韓人民,又怎麼能理解言論自由的可貴?但朴研美家卻與眾不同,她的母親在她小時候就告訴她殘酷的真相,「小鳥和老鼠也聽得到妳在竊竊私語」是她母親對於國家控制人民言論自由的恐懼與批判,這也使作者出現了想要脫北的念頭,在這樣的教育之下,她比其他北韓人民更懂得獨立思考。她也認為,北韓人民都生活在矛盾之中,總是在自己理解的世界以及北韓政府意圖呈現的世界中來回掙扎,但是我認為,並不是所有北韓人都能像她一樣,發現真正外面的世界和北韓政府所說的完全不同,又或是有些北韓的人民已經對生活感到麻痺而無力去進一步思考。
一家人因見識到國家的種種的殘酷操作,最終下定了決心要脫離北韓,但不幸的是,曾經承諾幫助自己的人,卻是意圖謀利的人口販子,雖然幫助她們成功冒險來到中國,卻要被迫從事人口買賣的非法交易,甚至還要出賣自己的身體來愉悅那些人口販子。在中國的日子,朴妍美一家雖然成功離開家鄉,看見一絲絲的希望,卻依然得不到心理的安適,除了受制於人外,人口買賣也依舊是非常危險的事業,一不小心可能就有被捕回北韓的危險。也因此,朴妍美一家不得不再次逃亡,他們最終橫越了戈壁沙漠抵達南韓,找到了真正的自由。
讀完這本書我也不禁想了想,離開北韓以後,有些脫北者反而對南韓高度競爭的環境適應不良,所以脫北到底是對還是錯?以及若是我,我會選擇和家人繼續過苦日子還是冒著風險逃走。
首先我認為有些脫北者在南韓生存不下去,結局雖然可悲,冒著生命安全離開北韓,最後也沒有得到自己理想的生活,但是至少能讓他們享有了自由,並能夠親眼看看世界的全貌,而不是一輩子活在政府捏造的歷史和假象當中,所以脫北行動仍然有必要。另外,我也會選擇冒險前往自由的世界。因為既然已經知道目前認識的世界是政府的謊言,且現有生活也確實讓人很難繼續過下去,說不定不久後自己和家人也會因為饑荒而死在路旁,與其坐以待斃,不如跟命運拼一把,尋求翻身的可能性。在北韓沒有財產也沒有地位,就算逃離北韓的最壞情況也就是一死而已。
但在閱讀完這本書後,我也上網查詢一些資料,我認為書中或許有些地方過於誇大,並非完全屬實。由於這本書完成的年代,研美已23歲,以常理來判斷,一個23歲的人不太可能百分之百還原自己從小到大的所有經歷,因此作者有可能在寫作的時候,為了讓整個故事的發展,而無意間扭曲或誇大了一些童年回憶。
另外這本書也描述了朴妍美抵達南韓後,卻在初期面臨極大的不適應,但設想,從完全封閉突然轉變為完全開放的生活,會感到不適也是可想而知,在共產極權主義之下,由於人民受控於政府,沒辦法憑藉著自己的力量改變人生,大家都從事政府安排的工作賴以謀生;但在資本主義之下,則轉變為弱肉強食的社會,政府並不保證人民絕對有工作、有飯吃,而所有的成就也仰賴自己的雙手去創造,一切都變得既合理也殘酷。也就是說,對於已經習慣一成不變生活的北韓人民而言,要在南韓生活想必也要經歷一段重新建立心態的陣痛期。就這點來說,朴妍美由於從小就接受帶有自由思想的家庭教育,在適應上則具有優勢,我想這也是為什麼她能夠在南韓成功紮穩腳步的主要原因吧!
在書中的最後,朴研美也說了她感激自己「出生在北韓」和「逃出了北韓」我認為十分有趣。「痛苦和快樂都是比較出來的。」我們一出生就在相對自由的國家,很難想像北韓那種飢寒交迫,但是又不得不裝作很幸福的生活。從朴研美的角度看來,可以說是讓她看到了最陰暗的一面,逃出北韓則使她到了另一個世界,迎向光明的生活。有了兩個比較基準,才更能知道自己到底要的是什麼。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