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片盒筆記 ze16|高峰做得好,終點卻太趕:一段用餐體驗的反思
IPFS
上週(ze15)聊到購物體驗,特別這別謝謝這位群友超強的歸納。

那麼,本週講講用餐體驗好了,一樣是真實經歷(笑)。
歡迎來到【創作者經濟 IMO】繼「週報」與「人物誌」外的第三個專題——「卡片盒筆記」📚
▌週四發布
如果該時段沒有「人物誌」發布,就留給「卡片盒筆記」連載,每週四上午都會有新內容可讀。
▌輕薄短小篇幅
每期附上一張實際寫下的卡片,並做 case study,由此帶出《卡片盒筆記》書裡原則的溫習、演繹、實踐。
▌陪跑
如果你遇到以下痛點,那就是我們描繪出來的「化身」(avatar):
1. 看過《卡片盒筆記》卻不知道從何下手,想參考別人的成品。
2. 打算執行這套系統,知道有人也這麼做,有種陪伴感,不孤單。
3. 想透過「做中學」來熟悉書中觀念。
❏ 店家計畫通,燈光神助攻
3 月 28 日,我去新北永和吃了一間日式料理。
這家店的「亮點」——既是心裡感受,也是肉眼可見——每個座位的桌面上都打著一道光,這是做啥的?

很好猜,這道鎂光燈的主角,是即將端上來的食物。
店家顯然考量到現代人「手機先吃」的習慣,事先做好了鋪墊,讓我們拍美食時不用煩惱光線,一拍即美。
一拍即美讓人想要「一傳千里」,IG 限動分享一波。
店家計畫通,燈光神助攻。

❏ 一張小卡破壞了結尾的記憶(峰終定律)
這家店在「高峰」處設計得精巧,但卻在「結尾」卻失了分寸,我覺得。
峰終定律(Peak-End Rule) 是由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康納曼(Daniel Kahneman)提出的一項心理學理論。
該定律指出,人們對一段經驗的整體印象,主要是由「最高潮(高峰)」的感受與「結尾」時的感受所決定,而非對每個時刻的平均或總和來做評價。不論該經驗本身是愉快還是痛苦,這種效應都會出現。
根據此定律,除了高峰與結尾的資訊外,其他因素雖未被遺忘,卻不會被納入評估。
因為吃到一半我發現桌邊放了一張小卡,上面寫著:「用餐限時 40 分鐘」。
不得不說,40 分鐘真的是一個讓人「眼睛一亮」的數字(另類亮點?),現在大多數店家通常給 60、90、120 分鐘。這家店還真是很有自己的想法。
這讓整體體驗在結尾處變了調。
其實要控制翻桌率,也不一定得靠這種「明文」的時間限制。
可以從空間設計著手,例如像一蘭拉麵那樣排排坐,顧客不易久坐聊天;或是在門口設幾張候位椅,讓排隊者聚集起來,暗示後面有人等,都比貼一張告示來得優雅。
吃的是食物,記住的卻是感受(體驗)。

❏ 開課囉!即學即用的 AI 交易流|超早鳥價募資中
你不是沒能力,只是少了一套能讓你看清市場的工具。
逃頂女王 Felisa 親授的線上課,正式開放報名!

教你如何用 Wisdomise AI 掌握市場脈動
巨鯨動向、社群熱度、潛力幣排名,一次搞懂
打造屬於自己的高勝率策略,從盲目投資畢業!
超早鳥優惠由此去 👇
結帳時記得輸入【創作者經濟 IMO】專屬優惠碼「IMO300」再折減 300 元!
讓我們在 Web3 世界裡一起成長學習,還要獲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