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變廚神

Sheeta
·
·
IPFS
·

自從復活假期後,人就有點懶散(謎之音:藉口!其實一向都咁懶!),無論是工作或是其他計劃都停滯不前,總是在賴床或者玩手機。

唯獨有一件事情例外,就是煮飯。

就算沒有家居隔離,我一向都日日煮足三餐。朋友覺得花時間花精神,我倒享受其中。如今買餸煮飯成了唯一個沒有罪惡感的出門原因,大家都開始動起手來。

根據非正式統計,大家在家沒事最愛焗包,乾酵母在倫敦一包難求。

吃得好是品質生活的基本因素。西人說”You are what you eat” 真是說得好。從小父母最捨得花錢就只有美食和知識,因為食落肚和讀入腦的東西,是誰也拿不走的。

吃得好不代表吃得貴,只是需要多點心神,提早計劃和準備,買新鮮和質素有保證的食材,一來食物中的營養未因時間流失,二來毋須加太多調味也能吃到食物的原味。

香港老家至今仍沒有微波爐,因為我媽相信那些「微波致癌」的理論。雖然我不抗拒微波爐,但它對我來說極陌生,叮熱牛奶是我跟它唯一相處的機會。我知道微波爐本來是明火煮食的代替品,但我仍然未能接受「將食物放入一個箱子三分鐘後就可以吃」這個超前的概念。無論多忙碌,我也不會吃西人的 ready meal 。

類似這樣的冷藏意粉和咖喱飯,是英國人的日常食物。居然仲有咕嚕雞飯!我什麼東西都愛試,唯獨明知難食的東西就不用試了。

最近不少朋友加入廚神行列,由一開始麵都唔識淥,到三餸一湯,最近在IG見到好多麵包甚至點心。拎起鑊鏟令人同時思考食物,到底之前我們每天放什麼東西入口?出街食飯時,考思考單位通常是菜式,自己動手思考單位會換成食材。

外判煮食時,我們會忘記每碟餸中的柴米油鹽醬醋茶,不能看到食物的真相。自從自己動手,我有時切菜時偷吃一口,噢,原來蕃茄是這個味道?自己煮更可以百分百控制甜酸苦辣,跟你的味蕾和腸胃深度對話。上網搜食譜,往往有意想不到的驚喜,也是了解其他文化的絕佳起點。潮濕的地方多吃辣,歐洲各地不同的芝士,南美菜式中的不同穀物,世界那麼大,我想多吃點。

芝士其實不止卡夫,法國人有一萬種,意大利人又有一萬種,歐洲各國都會話自家芝士才正宗。

久而久之,你會發現其實煮飯並沒有那麼花時間,以付出和收穫計更是物超所值。

疫症下人人焦慮,據說各種禪修課程大行其道。對我來說,煮飯就是我每天的冥想時段,沒有什麼比食得好更舒心;也是和大自然的最親密接觸,又有什麼可以比吃到肚𥚃密不可分呢?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Sheeta在倫敦、北京、新加坡生活過的港女一名 更多雜想在 facbook @ sheetaonthejourney, twitter @sheetancities 我愛人間樂土,但願與風和唱,鳥語花香,春回大地,桃源美景,普天同慶,就算有千噸大砲,萬匹火力,就算有更發達的科技也好,可愛的大地,永遠都是人類的家鄉。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梅艷芳》

再談二等公民

好好復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