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寫論文的碎碎唸:寫作的技藝

Asa
·
·
IPFS
·

之前做田野調查的時候,一直在手邊的一本書是田野的技藝。裡面記述了台灣的人類學家在做田野的過程中的那些經歷和困難,以及他們又是用了什麼方法處理和面對的。我因為選擇了一個熟悉的田野,所以並沒有遇到什麼實質性的困難。同時作為一個非常幼稚的田野觀察者,我很容易就被田野的人事物吸引,再加上自己本身比較懶惰,所以對於田野筆記的寫作疏於管理。我沒有強迫自己去記錄,也就是說我有很多思考其實是看著deadline要到了,才一股腦坐在一家裝修時尚的咖啡廳里寫出來的。

(去往研究室的樓梯轉角)

後來回到學校,在論文寫作的過程中,我的佛系老師也任由我這個佛系學生發展自己的想象力,然後讓我把寫作的內容暢快的流淌出來。在我基本快要完成寫作的時候,我開始準備博士班的申請。這個過程持續了三到四個月,現在還在繼續,目前還一無所獲。但是在這中間我經歷了對於寫論文這件事非常厭煩的時期,我每天還是會定點到圖書館、研究室和咖啡店打卡,但是我甚至不願意打開word文檔,不想看,也根本不願意思考,在經過幾個小時的自我拉扯過後,一無是處的一天就過去了。這種狀態持續了兩個月,對於有申請和畢業壓力的我來說真的是很焦慮。在這個過程中,我嘗試讓自己保持運動的習慣,每天都會打開電腦,假裝寫論文,雖然真的什麼鬼都沒有寫出來。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了一個叫做寫作的技藝的東西,也逐漸明白為什麼人類學家同樣需要田野的技藝。這對於很多人寫作者來說一定不是新鮮事,我現在才發現,真的是很拍謝了。

(老師的辦公室和研究室外的風景)

寫作的技藝這個東西其實非常通俗易懂了。以前上高中的時候,我們不斷的被訓練。譬如總分總的文章格式,比如是不是安排一個句子要承上啓下,比如最後一段是不是要昇華主題。這些都是寫作者的技藝,這些技藝在不斷的被練習一百遍後,寫作者才可以流利和通暢這些技藝寫出自己的文章。同理,一樣的寫作技藝會讓閱讀者也有熟悉的感覺,閱讀的過程也會流暢通順甚至優美和打動人心。而一路作為考試導向的教育體系則創造了一套評價系統,這套系統會去評判的是你的寫作技藝。這個概念被用在學術寫作中也是成立的。作為一個社會學研究生,我們會用一年的時間修課,學習理論,學習田野的技藝,學習寫作的技藝,之後會去田野中實踐,再回到學校中開始寫作實踐。所以,那你的碩士論文成為評判你這三年學習的一項重要指標。

 於我來說,作為一個跨學科進入社會學的學生來講,我很幸運的是成長的過程中我的家庭背景、閱讀經驗和生活體驗都幫助我很快的進入社會科學的思考體系。田野和寫作的技藝則是我比較薄弱的點,現在才發現是不是已經太晚了。有趣的是,我的導師一定知道這一點,但是他從來沒有使用任何結構性的方式來讓我磨煉一套社會科學慣用的田野和寫作的技藝。於是,在我一次次與他交談中表現出自己對於論文的焦慮時,他都笑笑說,剛好,我也是社會系最不結構的老師。我自己在糾結和享受中繼續寫論文。當我在懷疑自己寫的是不是論文的時候,我導就會跳出來說,我覺得很好啊,為什麼論文一定要長的都一樣。在我申請博士班的開始,我繼續使用一個自己熟悉的方式寫了一篇不倫不類的計劃書並且寄給了阿姆斯特丹大學的一位老師。很幸運的是,她對於我的研究議題和田野都很感興趣,她也很迅速的幫我修改了研究計劃。我以為只是普通的修改,後來逐漸明白,她的常規修改帶著我開始尋找做研究時應該遵行的框架和寫作的技巧,我的陣痛期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這個專業研究者的框架在打破我之前思考方式和寫作方式,我得把自己書寫句子和安排段落的方式打碎重來,最重要的是,時刻在提醒我自己,這是一篇學術寫作,你的目的是讓委員會看到你的研究是什麼,以及你研究的價值在哪裡。我絕對不否認這種方式對於成為一個專業的研究者的幫助,這類規範化的思考的確是可以更符合審查委員會對於一篇博士申請書的期待,也可以讓研究者在毫無靈感和學術熱情的時候繼續生產出符合研究標準的論文。


(就是地板而已)

那麼我之前的田野經歷和寫作經驗對於成為一個學術工作者就毫無意義嗎?這個問題很有趣,答案是對於成為一個學術工作者的意義真的可能不大,但是那個過程卻著實讓我獲得對於社會學和人類學思考的熱情,獲得成為一個寫作者的快樂、以及在更好的認識自己。我導師是一個從德國大學畢業社會學博士,研究的是社會學理論,在系上以說一些讓同學們覺得很有啓發但是卻又無法理解的話著名。在論文寫作之初,他也並沒有要求我一定要成為一個專業的學術工作者,以及並沒有預設我會念博士。只是按照我們互相可以接受的方式,邊討論邊前進,我們兩個人這種方式是非常靈活的,目標是靈活的,思考的方式是多變的,所以寫作的方式也非常鬆散。這種鬆散的方式也重新反射到我的思考方式上,讓我對於同一個問題和現象能夠隨時跳到不同角度去觀看和對話。但是這種鬆散的方式對於寫作者來說是極其困難的,如何選取合適的文字,表述出能盡量貼近自己的思考的結果。對於學術寫作者來說,則更困難,如何通過理論基礎和田野調查去思考分析得出自己的結論。甚至在很多時候這種方式一定是與學術寫作相衝突的。

所以要如何練習自己寫作的技藝,以及如何在不同類型的寫作中是適當的使用這種技藝,讓自己的文字組合能更加流暢的表達自己的觀察和想法應該是我會繼續探索的方向。對,並沒有要得出一個結論,就是隨便寫寫的。不過想知道大家再寫作的過程中是怎麼思考這件事的。

唉,我們就是這麼渴望結構又害怕結構的現代人。

廢文寫完了,繼續去改研究計劃了。

對,會有低潮期也可能是因為在白馬滑雪滑的太開心而無法收心。滑雪的確是比寫論文爽多了。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