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如同「鬼魂」,很多人都說有,但你親眼見過嗎?
「每天寫作,你的靈感是從哪裡來的?」
「因為趕着交稿,等不及靈感來到已經寫完了。」
每次有人這樣問我,我通常都這樣回答。
有太多人以為,寫作(或任何形式的創作)靠的都是靈感,於是,很多人為了等待傳說中的繆思而遲遲未開始;更多人把自己一直未能動筆的原因,歸咎於靈感的欠缺。
當寫作是你的職業、你的工作時,不可能每天餓着肚子等靈感到來;而且,在編輯或老闆眼中,「沒有靈感」只不過是你拖稿的爛大街藉口。
你要把靈感看作一件奢侈品——有的話當然最好,沒有的話,也不該影響你的生存。
因此,靈感從來不是我的寫作動力,Deadline才是。只要臨近交稿日子,文字就會源源不絕的湧出來。
寫作人是工匠,不是藝術家;藝術家需要靈感,工匠只需要合適的工具和適當的工序,就能產出合格的作品。而分享我的工具和工序,是我這個寫作計劃的主要目的。
當然,我也希望自己有天可以成為藝術家,所以一直很想知道,靈感這種虛無漂渺的東西,到底能不能「人工培植」,能不能教授?
【讓愛發電寫作計畫・七】
靈感能學習嗎?
高中時期有個同學,非常熱愛寫作,也寫得很好,不過他不像我考進中文系,而是讀電腦去了。
一個學期後,當他知道我每天都在唸四書五經、文學理論,半個創作課都沒上過時,還嘲笑我說:「幸好我沒去,我反而每天都在寫(程序)呢!」
本來讀中文系就是希望學到創意,「懷恨在心」的我曾在一個公開場合,向校方質疑,四年課程中只有一個選修的創意寫作課,比例上嚴重不足!中文系系主任,也是文學院的院長卻揚起半邊嘴角,用一個「年輕人你太幼稚了」的語氣表情說:
中文系從來都不鼓勵創作,中文系是一個讓你搜集、分析和研究文獻資料的地方⋯⋯
當時的我確實太年輕,聽到這句話時,竟然呆住了,完全不懂反駁——或許,心底裡,我是同意他的。
因為,我早就懷疑過,為何近代的大作家,魯迅錢鍾書林語堂張愛玲金庸白先勇,沒有一個是中文系畢業的?
畢業後,靠自學而成為全職寫手的我,明白到寫作不是不能教授,只是中文系的老師,如同很多只求三餐一宿的老師一樣,在教育制度的羽翼庇蔭下,僵化成為「求學只是求分數」的信徒,視「創意」和「靈感」為掌控不了的精靈,把它們都封印在圖書館那些厚重發黃的古籍底下。
九成以上的中文系同學,畢業後成為教師,恆守着這封印⋯⋯
(不曉得有沒有讀者也是中文系,同時有志於寫作的?有的話不妨在下面留言,分享一下你的心路歷程。)
不是不能學 是他們不會教而已
老師不教創作,不代表你自己不能創作,不要因為別人的不濟而放棄自己該做的事。大部份老師都過着他自己都不想過的生活,哪有資格去指點你怎樣去過生活?
不要相信別人告訴你你是怎樣,你該怎樣,而是按照你的思想去開展你的人生,不要迷信你必須唸什麼才能做什麼,作家是不需要專業執照的!
即使在學校裡沒教,大家上網找找,還是能找到不少創意寫作(Creative Writing) 課程的。不少國外大學甚至有創意寫作的學位,可惜的是,針對中文寫作的課程少得可憐⋯⋯
同樣道理,不要迷信靈感
你要寫,沒有人能阻止你;同樣,你不寫的話,也沒有人能幫助你,即使靈感女神,也只能給你擦出一點點火花。
我想,這是為何靈感(Inspiration),同時也有鼓勵、鼓舞的意思——它只能推你一把,充其量,只是起跑時的一聲槍響,激發你馬上起步,不保證你能跑到終點⋯⋯
另一方面,也不要妄自菲薄,你記得嗎?你曾經是個很有創意,也很相信自己能做到人——
幼兒園時,當老師問你相不相信自己可以成為太空人、科學家、畫家時,你不是很大聲的回答她說「可以」的嗎?
當時,你相信自己可以成為任何一種你想成為的人,你忘了嗎?
創作的緣份
靈感有很多名字,有人會叫它創意、創造力、謬思、神來之筆⋯⋯
而我最喜歡的,是Serendipity。
《Serendipity》是2001年一部由Kate Beckinsale 和 John Cusack 主演的愛情電影,中文譯作《情有獨鍾》(港)、《美國情緣》(台)、《緣分天注定》(中)。
橋段挺土,講的是男女偶遇,互有好感,彼此早有另一半,悵然分別,各種比中彩票更難的巧合把他們再拉到一起⋯⋯
電影不難看,只是對我最大的啟發,是她的片名。
據維基所說,Serendipity曾在2004年6月被一家英國翻譯公司評為十大最難翻譯的單詞,但目前已有普遍認可的定義——幸福的意外(Happy Accident)或愉快的惊喜(Pleasant Surprise),中文也可譯作「機緣巧合」或「意外發現」。
我認為,可以很老套和籠統地,把它譯作「緣份」。
和「靈感」一樣,我們習慣用「緣份」來解釋不能解釋的機遇,多年前一首香港老歌不是說「凡事不可解釋,就稱做緣份」嗎?
不過,科學界也普遍承認Serendipity的存在,我們從小不是讀過不少偉大發明是由意外而來的故事嗎?什麼牛頓被掉落的蘋果啟發、瓦特看見水壺燒開而發明蒸汽機、富蘭克林因放風箏發現電力⋯⋯
近代比較著名的意外發現,有X-光、盤尼西林、微波爐、3M告示貼、偉哥等。
這些科學故事,對我們產生了非常惡劣的影響,它讓我們以為,即使是科學家,若沒有這些意外,也不會成為偉人。
然而,說故事的人,都隱瞞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你我都吃過蘋果、看過閃電、放過放箏,為什麼人家成了偉人而你沒有?
這個條件,就是「積累」。
諾貝爾說,若我有一千個想法,當中只要有一個是成功的,我已很滿足
愛迪生說,天才是1%的靈感和99%的汗水
為什麼是他而不是你,不是靈感拋棄了你而選擇了他,而是他準備的功夫、研究的時間比你多一百倍,才能在適當的時機,抓住那1%的靈感。
因此,平日的準備,大大增加了「意外發現」的機會,大量的閱讀、做筆記、關聯筆記(可參考我的筆記方法系列)、寫作⋯⋯讓幸福的意外發生機率提升。
正如,在家裡呆坐是等不到緣份降臨的,主動製造機會,多看多讀多寫,才更有機會遇到你的真命Serendipity。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