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者回憶錄142:永遠的港督彭定康
前文我選了一張當年市民到港督府前,送別彭定康的照片。照片中一男子手舉彭督頭像,彎身可能是想讓傳媒拍到他手舉之物。有網友問:相片上寫了什麼。
把照片放大來看,上面寫的是「彭定康萬歲」,「萬歲」二字用簡體。由用「萬歲」這詞和簡體來看,製作這相架來送行的男子,應該是來港沒有太久的大陸移民。這也說明那個時代的香港人,跟大陸移民沒有什麼隔閡。大陸移民基本上能夠融入香港社會,在此安居樂業。香港原居民對新移民也沒有歧視,甚而會有所襄助。十多年後這種關係起變化,那是中共和特區政府的政策造成的。
新移民為什麼會舉這種牌子?這和彭定康在香港五年的施政和他的親民作風有關。
自1984年中英簽署聯合聲明後,香港歷任港督都意圖在香港推行民主,以建立聯合聲明所確立的政制:「立法機關由選舉產生,行政機關對立法機關負責。」而選舉,就是聯合聲明聲言要奉行的國際人權公約「普及而平等」的選舉。殖民地政府希望在離開前建立行政當局間接向選民負責的民主制度,並開始運行,使九七後能夠延續,以保障香港人的自由、人權。
但中共對於聯合聲明訂立這種民主制度,其實是不得已的,是談判時英方堅持而中方不得不妥協的權宜之計。因此,中共經五年時間起草《基本法》,主要目的就是把立法機關的選舉變味成為中共可以操控相當部分的「選舉」,使間接向選民負責的香港主政當局,變樣成為由北京操控的行政主導。
除了制訂《基本法》之外,中共也竭力阻止港英在過渡期間發展聯合聲明所確定的民主制度。歷任港督為求社會安寧,任內避免與中方紛爭,也就沒有強力推動。
到1992年,彭定康就任港督。他是歷任港督中,唯一非出身自軍方、殖民地部或外交部的公職人員,而是政治人物。他就職時亦沒有穿上傳統的殖民地官服。
上任後,彭督立即推行改革立法局的選舉制度,取消所有委任議席,並在功能組別(即職業代表)議席中,取消由機構、組織投票的方式,改為所有在職人士都有資格投票,變相使功能組別議席成為直選議席。由此而大大擴展民主成分。中共對此大肆攻擊,斥責彭定康是「千古罪人」,聲言主權移交後取消這種改革。彭定康為此不停與中方談判,但都不得要領。最終立法局通過彭督方案,並於1995年立法局選舉中實施。
北京宣告終止讓當選的立法局議員以「直通車」方式過渡到九七後特區立法會的做法,另組「臨時立法會」。彭定康自此以後,任內再沒有與中共領導層會面。他後來在回憶中表示,與中方談判浪費時間,他應該集中精力發展香港民主。
彭定康一改過去港督高高在上的作風,他常到社區巡視,主動與市民握手,有市民向他當面質詢,他立即回應。他到涼茶鋪飲用涼茶,去餅家吃蛋撻,往後仍與店東有書信往來。遇有民眾示威爭權益,他直接走出港督府接信。有長沙灣居民送上有老鼠的老鼠籠投訴臨時房屋區的環境衛生惡劣,彭定康親自到臨屋區與居民對話。
我在許多場合都見到彭定康,有些不那麼引人注目的大場合,他都出席講話,且語帶幽默。記得在記者協會的餐會中,彭督抽中由李嘉誠送出的現金獎,他上台說,按規矩這獎金他不能夠拿,不過容許他在放回去再重新抽之前,在手上拿幾分鐘吧。
香港人大都暱稱彭定康「肥彭」,這是一個親切而不帶貶義的綽號。他離任時,民調對他的贊同率達62%,比他上任時高。而主權轉移後的香港特首,每一個卸任時都比上任時大跌至慘不忍睹。
前港督麥理浩曾被認為任內對香港有極大建樹,但1979年鄧小平向他表示會收回香港主權,他沒有把這訊息告訴香港人。九七前他在英國上議院發言,呼籲香港人面對現實,說英國政府九七後不能應香港人要求介入香港事務。
唯有彭定康關心香港的未來。他甚至撰文抨擊英國前外相賀維和英國駐華大使柯利達等人與北京有秘密交易,放緩香港的民主進程。批評香港在1987年進行政制檢討,是玩弄民意,背棄責任,出賣香港人。他完全站在香港人權益這一邊。
對於英國未能夠在香港建立穩定的民主制度,以保障香港人的自由、法治、人權,彭定康心有戚戚然。他在1996年發表的最後一份施政報告中,提出希望國際社會未來用一些明確的基準來衡量香港。
他提出的部份基準是:香港是否仍然擁有一支精明能幹且能秉承一貫專業精神的公務員隊伍?身居要職的人員是否深得同事及廣大市民的信任?香港的立法會究竟是因應香港市民的期望制訂法例,還是在北京的壓力下執行立法工作?法院是否繼續在不受干預的情況下運作?人民入境事務處是否繼續實施獨立的過境管制?香港是否仍然享有新聞自由?集會自由是否會受到新的約制?香港民主會否繼續演進?是否會繼續以公平和公開的選舉,選出真正代表民意的立法會議員?行政長官是否真正能夠行使自主權?
然後他說:「我感到憂慮的,不是香港的自主權會被北京剝奪,而是這項權利會一點一滴地斷送在香港某些人手裏。」
演辭最後,彭定康拿美國作家傑克.倫敦(Jack London)一首詩來勉勵香港人:「寧化飛灰,不作浮塵。/寧投熊熊烈火,光盡而滅;/不伴寂寂朽木,默然同腐。/寧為耀目流星,迸發萬丈光芒;/不羨永恒星體,悠悠沉睡終古。」
他提出的基準,現在變成怎樣?任何人,哪怕是親中共的,都有目共睹。他所憂慮的,是否可悲地已成現實。而2019年由年輕人帶頭的抗爭,也應了彭督的話:寧化飛灰,不作浮塵。
歷代港督,只要在任內盡忠職守,任滿也就功德完滿了,再不會關注香港以後的事。只有這末代港督,離任後似乎仍覺使命未完成,二十多年來與香港的感情維繫不息,一直為香港發聲。他是香港人永遠的港督。
(原文發佈於2022年5月6日)
《失敗者回憶錄》連載目錄(持續更新)
- 題記
- 闖關
- 圈內圈外
- 殺氣騰騰
- 煎熬
- 傷痛
- 動盪時代
- 抉擇
- 那個時代
- 扭曲的歷史
- 先知
- 自由派最後一擊
- 我的家世
- 淪陷區生活
- 汪政權下的樂土
- 淪陷區藝文
- 父親與淪陷區話劇
- 李伯伯的悲劇
- 逃難
- 愚者師經驗,智者師歷史
- 戰後,從上海到北平
- 古國風情
- 燕子來時
- 在左翼思潮下
- 1948樹倒猢猻散
- 豬公狗公烏龜公
- 《蘋果》的成功與失敗
- 怎能向一種精神道別?
- 自由時代的終章
- 清早走進城,看見狗咬人
- 確立左傾價值觀
- 「多災的信仰」
- 最可愛的人即最可笑的人
- 中學的青蔥歲月
- 被理想拋棄的日子
- 談談我的父親
- 父親一生的輾轉掙扎
- 父親的挫傷
- 近親繁殖的政治傳承
- 畢生受用的禮物
- 文化搖籃時期
- 情書——最早的寫作
- 那些年我讀的書
- 復活
- 不可缺的篇章
- 不可缺的篇章 之二
- 不可缺的篇章 之三
- 不可缺的篇章 之四
- 不可缺的篇章 最終篇
- 沒有最悲慘,只有更悲慘
- 歸處何方
- 劉賓雁的啟示
- 徐鑄成的半篇文章
- 五六十年代的香港人
- 通俗文化的記憶
- 左派的「社會化」時期
- 伴侶的時代
- 那些年的太平日子
- 香港歷史的轉捩點
- 福兮禍所伏
- 香港輝煌時代的開始
- 我們是甚麼人?我們往何處去?
- 二重生活的悲哀
- 《七十年代》創刊背景
- 脫穎而出
- 覺醒,誤知,連結
- 非常有用的白痴
- 有用則取,無用則棄(非常有用的白痴之二)
- 中調部與潘靜安
- 非蠢人合做蠢事
- 接近絕對權力的亢奮
- 無聊的極左干預
- 從釣運到統運
- 那年代的台灣朋友
- 統一是否一定好?
- 台灣問題的啟蒙
- 推動台灣民主的特殊角色
- 中共體制內的台籍人士
- 踩不死的野花
- 文革精神
- 文革締造中國的今天
- 極不平凡的一年
- 批判極左思潮
- 民主假期
- 裂口的開始
- 太歲頭上動土
- 愛荷華的「中國週末」
- 1979年與中共關係觸礁
- 那幾年,文藝的沉思
- 愛荷華的平和交鋒
- 從認同到重新認識中國
- 九七覺醒
- 美麗島大審對我的啟示
- 從事媒體一生的座右銘
- 念茲在茲要記下的輝煌
- 香港前途問題帶來的恐慌
- 從來沒有「民主回歸」
- 和許家屯的一次交鋒
- 牢記至今的一段話
- 從創辦到離開天地圖書
- 《七十年代》和天地分道揚鑣
- 「庚申改革」的流產
- 中共幫我們洗脫左派色彩
- 與徐復觀先生的兩年交往
- 徐先生的臨終呼喚
- 「愛國是無賴的最後防線」
- 守護我們的心智
- 江南案的考驗
- 專權政治逆轉的里程碑
- 「李匪怡」和《香港1997》
- 一國兩制的根本問題
- 港人治港只是誘餌
- 「京人治港」是否較好?
- 「基本煩」和霎眼族
- 與勞思光的交往
- 不受術數擺佈的勞思光
- 在德國的訪問的感觸與認知
- 在新加坡初識黃春明
- 首次踏上台灣土地
- 第一道晨光
- 無意中成了「動亂的醞釀」
- 獄中老人成就一名奇才
- 六四的記憶與感受
- 中國,一口活的「官財」
- 我曾愛過這四十歲的女人
- 中共高層第二代揭露的內幕
- 內幕之外
- 《九十年代》台灣版創刊
- 江澤民施計過關保位
- 我的愧疚
- 我所認識的黎智英
- 我所認識的黎智英(中)
- 我所認識的黎智英(之三)
- 我所認識的黎智英(終章)
- 與黃永玉的交往
- 真有「九二共識」嗎?
- 俄羅斯歷險記
- 一個預言,一首輓歌
- 香港不會再有張敏儀
- 共產黨不會再有羅孚
- 以感激心情,告別殖民主義
- 永遠的港督彭定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