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走进希腊让福音“扰乱”天下(徒17)

木头树
·
(修改过)
·
IPFS

保罗走进希腊让福音“扰乱”天下(徒17)

阅读经文:罗1:20-21  证道经文:徒17

主耶稣基督所爱的弟兄姊妹:

前几天在地铁听到二个人聊天。一个说他分散投资,只有一笔非常失败。那就是放进了A股,亏掉三分之一,早知道还不如投到别处。另一个说你是不是凡尔赛,我的都投了A股,亏了百分之七十。

由此我想说的是人生。我们的人生,比如时间、精力都投在哪些地方了?或在座的年轻人,你们打算使用在哪些地方?是身不由己还是积极主动?怎样让你的人生保值并升值而不是贬值?

从资产价值的角度,圣经教导我们要积攒财宝在天上,让基督替你守着、给你算利息,那是最划算的。但这天国银行的概念是不是太抽象了,还是正因其抽象,无法算计,才远离世俗,不由人来夸口,因为结果是神说了算。比如那投了二个小钱的寡妇,心里该是何等谦卑甚至羞惭——钱太少了,但也许这才是每一个天路客面对神的施恩怜悯而该有的样子,光为走对了路就感恩不尽。确实,只有基督发现并称赞她投的是养生的钱,这无异于宣布她天上的财宝该何等丰厚。

所以,在神的厚恩面前,我们还不应该谦卑顺服吗?不应该凭着神赐下的信心和恩赐甘愿为神所用吗?今天上午,让我们继续沿着使徒保罗第二次宣教的路线,看看神怎样使用祂的这位仆人,去实施祂的计划,施予祂的怜悯的。这对我们搞清楚怎样按神的心意过好这一生,也许会有益处。

从上章开始,保罗宣教团走进欧洲,其代表性的事件就是竟然下到监牢救了狱吏全家,这象征基督的真光照亮黑暗的欧洲。然后,本章,保罗和西拉继续一路西行,先后走进了帖撒罗尼亚、比利亚和雅典。

今天的证道主题是——保罗走进希腊让福音“扰乱”天下。分为常规的宣教和特殊的宣教二个部分。

我们会看到,在圣灵的带领下,保罗不但在帖撒罗尼迦和比利亚进行了常规的宣教,还走进雅典开展了特殊的宣教,保罗放胆对有着辉煌文明的雅典人发出了挑战。这意味着福音在罗马帝国的深入开展,最终它要永久地改变历史的进程。 

一、常规的宣教(1-15)

1节,保罗带团队走进了帖撒罗尼迦。这城距离亚波罗尼亚约60公里,人口大约20万,是马其顿的省会。在保罗的时代,帖撒罗尼迦是整个省份的行政及商贸中心。

所谓常规的宣教,首先是保罗照例会先走进犹太会堂宣讲福音,这一次依然效果不错。他一连三个安息日进入会堂传讲福音。但保罗逗留在帖撒罗尼迦的日子,可能比三周长得多。因为腓立比的教会不止一次送援助给他(腓4:16我在帖撒罗尼迦的时候,你们还是一而再把我所需用的送来。)。

其次,常规的宣教,其内容依然是根据旧约讲解基督3 讲解证明基督必须受害,从死人中复活,说:“我所传给你们的这位耶稣,就是基督。”第三,其对象依然是会堂里对摩西律法有一定认知的犹太人或希腊人。

圣灵引导保罗如此宣讲,并引导路加如此记录,一共有2次,还有一次出现在26章保罗向亚基帕王的申辩中,说明这是保罗证道的核心主题。

这核心主题对今天的我们依然重要——基督必须受害,从死人中复活。祂必须以全然圣洁之身替死赎罪,然后复活。

我们也有必要复习再复习。耶稣出道仅三年就受死替罪,他并没有一直陪伴和教导门徒,而是按照计划到了特定的时候,就以死施行了救赎。保罗的这个论断,看似无情,却是事实。这就是神的计划。虽然这个观念早已记载在《旧约》的诗篇22、赛53等中,但犹太人哪里会接受呢。但这就是十字架的道理,基督降世本是为此而来。人间再深的温情、再美的邂逅,都比不上圣子在圣父身边的完全和美善,到人间一游,不死,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门徒的罪必须先由神子担当了,圣灵才好带领门徒认信这死的价值连城,并反转和更新门徒的生命。救赎都没发生,叫人怎么认信。仅仅认耶稣是神子和基督是不够的,还要接受基督为替罪而来这个事实和目标。

照例,福音产生了显著果效。有部分犹太人被说服了,接受了这位基督。另外还有外邦人——虔诚的希腊人及地位高贵的妇女,就像哥尼流全家一样。在圣灵的引导下,圣道进入他们的心,改变他们的心。让他们渴求真理。就像尼哥底母,把搞清真理当作头等重要的事,就趁夜去敲耶稣的门。

照例,也有很多顽梗的犹太人抵挡福音。保罗的宣讲在他们眼里,纯属蛊惑人心。所以,照例他们出于嫉妒,会逼迫使徒。

5-8节,逼迫方式也是常规手法,就是把宗教矛盾上升到政治层面,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达到目的。

他们先是纠集地痞流氓冲进了负责接待的耶孙家里,但他们没找到保罗他们,显然他们被大家保护起来了。于是就把耶孙等人送到官府,要他们交了保证金才放了他们。

他们的控告是“这些扰乱天下的人,也到这里来了。”扰乱天下还有翻天覆地的意思,这是指控保罗他们想颠覆政权。是的,这样的方式我们应该都不陌生,太阳底下无新事,这模式会一直上演,反复上演。跟随基督会受仇敌逼迫,甚至让家人受牵连,这是委身基督的人需要面对的现实,从初代教会至今都是如此。

耶孙的遭遇让我想起喇合。一方面耶孙被抄家,被送官府,但不肯交出保罗和西拉。一方面他签保回家,并不跟官府死磕,这就是灵巧如蛇,驯良如鸽。我们也应该一方面预备和甘愿付上代价,一方面保持警觉,随时转换场地,只为可以继续敬拜。

既然帖撒罗尼迦呆不下去,保罗和西拉就被弟兄们护送着连夜离开,继续往西,来到了比利亚,继续开展他常规的宣教工作。比利亚在当时是一个并不起眼的小城。

保罗照样先进到犹太会堂宣教,在这里,保罗遇见了一群渴求真理并对真理很较真的信徒。他们是怎样的?

11这里的人,比帖撒罗尼迦人开明,热切接受主的道,天天考查圣经,要知道所听的是否与圣经相符。

瞧,这里的犹太人真是可遇不可求的福音对象,他们渴慕真理,天天考查,要明白保罗讲的指向基督的那些预表是不是真的,比如诗篇22篇。他们不肯盲从而肯于钻研的态度,给后世信徒做了很好的示范。

路加赞扬他们的行为,比利亚的信徒见证了“《圣经》易读易明”这一道理,就是说不仅学者能够读懂《圣经》,普通人只要热切、努力地阅读《圣经》,一心依靠上帝的帮助,同样能够正确理解《圣经》。

圣灵就是这样到处透过使徒用常规的方式去寻找可归信的人——12结果他们中间有很多人信了,也有高贵的希腊妇女,男的也不少。在希腊罗马世界中,不少妇女地位显赫,担当领袖角色(见徒13:50,17:12)。她们当中有些是参加犹太会堂聚会的虔敬的希腊人,即敬畏神的人。

然后,每每硕果累累时,仇敌就要来追捕和逼迫宣教士,使徒最凶恶和日常的仇敌就是这些号称熟悉律法的犹太人。——13但帖撒罗尼迦的犹太人,知道保罗又在比里亚宣讲神的道,就到那里去,煽动挑拨群众。

上次保罗在以哥念被逼迫,在路司得被人追踪谋杀——杀手来自安提阿和以哥念——用石头砸,幸好保罗醒了过来就像从死里复活。

这就是常规的宣教事工,它始终都在循环上演同一个模式——使徒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持续找回小羊,然后遭遇仇敌拦阻。宣教的果效,必会引来仇敌的攻击,而每一次攻击,都会让使徒去到更远的禾场,把福音传向更远的四面八方。

随着这模式的反复上演,保罗对各种环境的应对越来越成熟,他从没有因仇敌的攻击,而停下宣教的脚步。这一次也不例外——14弟兄们立刻把保罗送到海边去;西拉和提摩太仍然留在比里亚。15护送保罗的人带他到了雅典;保罗吩咐他们叫西拉和提摩太赶快去见他,于是他们就回去了。

为什么西拉和提摩太留下来了,也许是因为来不及通知,那时通讯不发达,而船又要开航,所以保罗只能赶紧出发。下一站,雅典。圣灵引导保罗去到这里,要开展一场特殊的宣教。

二、特殊的宣教

16保罗在雅典等候他们的时候,看见满城都是偶像,心灵十分忿激。

雅典,又称雅典娜女神之城,现今希腊的首都。位于它的港口比雷埃夫斯东北面八公里的内陆。主前五世纪初,雅典在伟大的政治领袖伯里克利(主前495-429)的统治下,达到最辉煌时期。在这个时期,城内兴建了巴特农神庙和各种各样的庙宇,以及宏伟建筑物。该城在希腊诸城邦中居首位,它是议会民主政治的摇篮。代表古典历史所能达到的最高文化水准。其文学、哲学、建筑、雕刻、戏剧、演讲、公用建设等,成为后世典范。主前二世纪中叶,罗马人统治他们后,也因此对他们很是宽厚,特许有自治之权。在新约时代,该城有大批的犹太人居留。

满城都是偶像:代表全城人都热心敬拜假神,保罗在林前10:20写到:“......教外人所祭的是鬼,不是献给神.....”雅典到处体现着艺术之美,尤其是希腊诸神的雕像和富丽堂皇的神庙建筑。

这样的一个城市,对从小在一神教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保罗来说,简直闻所未闻,他对这些艺术所代表的偶像崇拜忿激不已。原本按照常规,他得等西拉和提摩太过来,再进到会堂传讲基督,因为一般都是有同工比如巴拿巴或西拉做配搭的。上一次单枪匹马这样挑战一座城的还是约拿在尼尼微城。

但这次他等不及了。这里的忿激不妨理解为保罗怒了——偶像满城的现象叫他暴怒。他一分钟都等不及地要去见证基督,去宣讲真理。

愤怒是一种很大的情绪或情感能量,这个能量用得好,可以有很大的作为。比如耶稣在圣殿看见有人大作买卖,于是大发雷霆,甚至动手驱赶。有些行为冷静时是没法做出来的。所以保罗发了义怒,他的胸口就像点了一团火。

17于是在会堂里,同犹太人和虔诚的人辩论;并且天天在市中心和所遇见的人辩论。

这就像你误入某三自教堂或某微信群,针对其错谬观点忍不住要辩论一番。这辩论不应该逞口舌之快,也不该争个人输赢,因为那是出于罪性。而要像保罗一样,保罗的力量来自圣灵的带领,其动力之源是基督的舍命之爱。所以他的怒气是——“败坏的雅典,你还不悔改吗”,他斥责的是偶像崇拜的荒谬。

他遭到了犹太人和雅典人的抵挡,因为偶像文化对这城的人具有太大的影响力,会堂里的这些人也都被它深深地腐蚀和侵害。与保罗此行前两个地方的人相比,雅典犹太会堂里的人,真是特别顽固。

在圣灵的引导下,保罗不但在会堂与众人辩论——那只有在周六安息日,另外他还天天去到市中心人群聚集之处,带着“扰乱天下”的勇气,以及过人的学识,与众人辩论。观看的人中,想必有不少来自会堂里的人。保罗就是要当着他们的面去驳斥各种错谬观点,去见证基督。

保罗此举并不是一个常规的宣教模式,他不是在哪里都这么干。不是每个地区的人都有这样清谈和辩论的风气,毕竟辩论必须有来有往,你说出去的话,必须有人接,不能掉在地上。总体来说,雅典还是呈现出兼容并蓄的特质。

在与保罗辩论的人中,有一些闻讯而来的希腊哲学家,他们好的就是辩论。18还有一些伊壁鸠鲁派和斯多亚派的哲学家也同他争论,有的说:“这个拾人牙慧的人要说甚么呢?”有的说:“他似乎是一个宣传外地鬼神的人。”这是因为保罗传扬耶稣和复活的道理。

伊壁鸠鲁(主前342-270)是伊壁鸠鲁派创始人,宣扬快乐是人们生活追求的目的。但他们不是庸俗的享乐主义者。他们反对放纵情欲,认为身体的健康和精神的宁静才是真正的快乐和幸福。他们反对宗教迷信、宿命论和目的论。

斯多亚派又叫斯多葛派,其创立人是基提翁的芝诺(主前340-265),大家可能听过他的芝诺悖论。主张宿命论和禁欲主义,认为人生真正的幸福就是服从命运的安排、顺应自然而生活。他们宣传宗教信仰,反对追求快乐,主张克制一切欲望,甚至可以放弃自己的生命。

希腊人是很有优越感的,他们认为世上其他人都是”化外之人“(罗1:14),他们常认为只有自己有智慧,其他人皆为愚拙。记得我们这里多年前有个说法,就是上海人很有优越感,他们看其他地方的人不管是北京还是哪里,统统是乡下人。

那么这些希腊哲学家就更骄傲,自诩为真理的研究者和发现者,所以会说保罗不过是拾人牙慧和装神弄鬼。但也正是他们把保罗拉到议会,才有他后面的精彩演讲。使徒行传中的讲道彼得有三次,司提反一次,保罗多达六次。它们都各有主题,而且精彩纷呈。

19他们拉着保罗,把他带到亚略.巴古那里,说:“你所讲的这个新道理,我们可以知道吗?20因为你把一切新奇的事,传到我们耳中,我们愿意知道这些事是甚么意思。”21原来所有雅典人和外侨,专好谈论和打听新奇的事,来打发时间。

亚略.巴古:直译是“阿瑞斯之山”,后用来指在这山上聚集审讯谋杀案的议会,后来又成为雅典的巿议会,监督教育、宗教、道德等事务。在保罗时代,议会在位于市集西北角的王廊或柱廊召开会议。哲学家希望议会对保罗的宗教理念作出评判。

无疑这是一次特殊的宣教,听众包括雅典的有影响力人士,保罗想竭力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他曾在第一次宣教旅程中,在塞浦路斯的帕弗成功地对一位省长证道。

不是每个人都拥有保罗这样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经验,主呼召他,圣灵带领他,让他的出身,所受的训练,他的勤奋,他的心志,都能为神所用,他就敢于和乐于面对这样的场面。

福音事工,对宣教士确实有很高的要求,保罗就是典范,他可以应对各种复杂环境,既能开展常规的宣教,又能随机应变、因地制宜地进行特殊的宣教。说这次特殊,除了指他不但走进会堂,还公开走进集市辩论,又走进议会演讲的方式,还在于他证道时睿智地引用希腊文化元素来导入福音。

22保罗站在亚略.巴古当中,说:“各位雅典人,我看你们在各方面都非常敬畏鬼神。

保罗先肯定他们——至少相信有一个超验世界,相信世上有超越万物的鬼神,而不是只有经验世界。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

23我走路的时候,仔细看你们所敬拜的,发现有一座坛,上面写着‘献给不认识的神’。我现在把你们不认识而敬拜的这位神,传给你们。

这个坛大概是指雅典的十二神之坛,它是为确保没有一位神被忽视而竖立的。保罗敏锐地找到这个切入点。他看到这个异族文化的开放性,它不是封闭的。但同时,保罗也看到这个空位并不是留给独一真神的,且独一真神也不应该与偶像并列,神最恨恶的就是拜偶像,所以保罗立刻就指出其中的漏洞。

24创造宇宙和其中万有的神,既然是天地的主,就不住在人手所造的殿宇,25也不受人手的服事,好象他缺少甚么;他自己反而把生命、气息和一切,赐给万人。26他从一个本源造出了万族来,使他们住在整个大地上,并且定了他们的期限和居住的疆界,27要他们寻求神,或者可以摸索而找到他。其实他离我们各人不远,28因着他我们可以生存、活动、存在,就如你们有些诗人说:‘原来我们也是他的子孙。’29我们既然是神的子孙,就不应该以为他的神性是好象人用手艺、心思所雕刻的金银石头一样。

24-29节,保罗讲论这位永活而有位格的神,是祂创造了世界,创造了人类,并按祂的心意掌管和护理着一切。保罗知道雅典人不认识旧约圣经,就引述他们熟悉的三位诗人的话。首先,保罗引述克里特诗人伊皮麦尼德(大约主前600)《来自克里特》中的话:因着你我们可以生存、活动和存在。这是古希腊哲学一直在探索的三大奥秘。然后,保罗又引述克里安提(主前331-233)《献给宙斯的歌》的第四行,以及基利家诗人亚拉突(约主前315-240)《现象》的第五行:原来我们也是他的子孙。

那些话本来主要是指希腊众神明之首的宙斯,但保罗把它应用到了天上那永活而有位格的神身上。所以这造物主怎么可能被你们用金银石头雕刻出来呢?怎么可能局限在你们所建造的殿宇呢?保罗说,是这位神使我们存在,我们唯有倚靠祂的保守、眷顾方能存活。

他说这位独一真神高过雅典人敬拜的一切神明。因为那些神明能力有限,彼此竞争,有着诸多缺陷和弱点。当保罗提到“上帝不住人手所造的殿,也不用人手服侍”时,我们很容易联想到他将手指指向宏伟的帕特农神庙,那座神庙刚好耸立在他和听众面前的雅典卫城之上。保罗宣告,天地的真神不是居住在像帕特农神庙那样的庙宇中,也不需要接受雅典人定期到庙里献祭那样的服侍。

罗1:20-21其实自从创世以来,神那看不见的事,就如他永恒的大能和神性,都是看得见的,就是从他所造的万物中可以领悟,叫人没有办法推诿。因为他们虽然知道神,却不尊他为神,也不感谢他,反而心思变为虚妄,愚顽的心就迷糊了。

异教徒尽管扭曲了神的概念,但也显示出他们知道关于神的某些事情,而这足以让他们被定罪。

30过去那无知的时代,神不加以追究;现在,他却吩咐各处的人都要悔改,

保罗宣布,虽然过去神没有立即审判世人,但神的怜悯是有期限的,所以悔改的要求是紧迫的。31因为他已经定好了日子,要借着他所立的人,按公义审判天下,并且使他从死人中复活,给万人作一个可信的凭据。”

审判的倒计时从宣讲福音这一刻就开始了。福音向来是对一些人打开天国之门,对另一些人关闭天国之门。

这个世界不会降服在一个偶像、一座祭坛或一种哲学的管理之下,而是将接受神所设立的人的审判,就是基督的审判——约15:22如果我没有来,也没有对他们讲过什么,他们就没有罪;但现在他们的罪是无可推诿的了。

而为了这个目的,神已经给了万人一个凭据,就是基督从死人中复活。是的,基督不但必须死,还必须复活。祂已经复活且升天了,否则怎么再来审判呢?所以,复活是必将发生的公义审判的凭据。拒绝复活的事实,就是拒绝福音。

可以想象,在场的众人,一开始听保罗这个外来的犹太人引用本土著名诗人的名言,还挺受用的;等说到会有一场审判,所以要悔改,就觉得越来越不对味了,最后竟听到这个审判的人是从死里复活的,那简直是侮辱智商了,他们听不下去。

32众人一听到死人复活的事,就讥笑他,但有的说:“我们要再听听你讲这件事!”

32节,雅典人不客气的就嘲笑保罗——也许像球赛中客队罚球时现场响起的嘘声。客气的则表示以后有机会再听,今天就算了。

保罗的演讲就此中断,就像上次司提反的证道被迫中断一样。

伊壁鸠鲁派是唯物主义者,相信灵魂会和物质一起灭亡,当然不会相信身体复活。所以他们的反应是”讥笑“(32节),他们就像今天的理性主义者。

斯多亚派是泛神论者,相信义人的灵魂不灭,但会定期归到神那里,就像天人合一。所以也无法理解身体复活,他们的反应是”再听“,他们就像今天的神秘主义者。

伊壁鸠鲁派认为历史会一直继续下去,斯多亚派认为历史会一直循环,他们都认为历史没有审判,所以人类也谈不上悔改。

33这样,保罗就离开他们。

这又是一个特殊之处。保罗常常因为受到逼迫而离开宣教的城市,但雅典没有逼迫他,他却主动离开了。下一章一开始就交代了这件事——徒18:1此后,保罗离开雅典,来到哥林多。

因为保罗看得很清楚,雅典人以自己的传统和学识为傲,他们并不想寻求真理,只是——21专好谈论和打听新奇的事,来打发时间。

保罗倒是讲了一件新奇事,也是最大的神迹——耶稣复活,他们却不信。所以保罗何必恋战,他的时间宝贵,他要去别的地方宣教。

保罗没有在雅典施行神迹,也没有在这里建立教会。看来雅典的时候还未到,但这不意味着雅典永远是蛮荒之地,福音永远不会在这里开花结果。不是的,实际上,在之后的三百年里,雅典为教会贡献了许多伟大的教父和作家。

所以,一方面,我们要效仿保罗,在给异教人士或无神论者传福音时,要善于发现其异教文化中可切入之处,以拉近距离,并导入福音。我们要坚定地传讲核心真理,就是神的创造、护理和拯救,我们要讲基督的死和复活,要讲悔改和审判;另一方面,我们要效仿保罗,当遇见雅典人这样骄傲而顽梗的福音对象,不死磕、不纠缠、果断放弃,不把时间浪费在这些人身上。

保罗清楚地知道,只有借着复活的耶稣及其差下的圣灵,垂死的雅典才能起死回生。所以他通过一场特殊的宣教,像一个一路撒种的人(林前3:6),把福音留在了雅典。虽然不多,——34节但有几个人接近他,并且信了主,得着了救恩。

其中有亚略.巴古的议员丢尼修,指议会的成员,后来他可能成了雅典教会的监督。一个名叫戴马里的女子,作为一个妇女能够参与亚略·巴古的集会,可能属于接纳妇女的斯多亚派。实际上,从腓立比(16:14)、帖撒罗尼迦(17:4)、比利亚(17:12)再到雅典,这一路都有被饱学之士轻视的外邦妇女蒙神拣选。

还有其他在一起的人。这些人也许都是显贵人士,这是圣灵引导保罗突破常规收获的果子,他们都是基督看为宝贵的小羊,如今被这样找回。无论那迷失的小羊身处何方,基督总能把他们找到。这不是保罗的计划,就像上一次,圣灵透过保罗在黑暗的地牢找到狱吏一家,从而吹响福音传向欧洲的号角。

亲爱的弟兄姊妹,本章向我们展示了保罗在希腊的宣教。在抵挡基督的人看来,福音”扰乱天下“,但在传讲福音的人看来,这是基督的大能。圣灵引导基督的仆人既使用常规的宣教建造教会,也采取特殊的办法因地制宜。无论哪种方式,目的都是传扬基督。

今天的教会也当如此。我们活在一个像雅典一样充满偶像的时代——名利、享乐、AI等等成了现代人的“未识之神”,愿神赐我们保罗一般的智慧和眼光,忠心和勇气,求圣灵带领我们,去影响和引导更多的人来认识这位信实、公义、怜悯、慈爱的创造主,认识这位为我们替罪受死又复活的基督,从而悔改信主。阿们!


讨论题

1、为什么保罗说“基督必须受害”?基督所称赞的百夫长、血漏妇人等人的信,其信的内容是什么?本章12、34节里的“信”的内容是什么?

2、犹太人虽然熟读摩西五经及各种先知书,为何会抵挡基督?如今教会有这样的“犹太人”吗?他们会有哪些表现?

3、经文中耶孙的遭遇怎样?他是怎么做的?这表明跟随基督需要付出什么代价?这让你想起旧约中哪个类似的案例?怎么理解他的签保(交保证金)?这一切对你有何启示?

4、我们是以圣经为据来省察传道人所传的道,还是以传道人所传的道来解读圣经?比利亚人凭什么确定保罗的讲论是对是错?

5、之前保罗在路司得的演讲与本章有哪些异同?

6、你在跟身边人宣讲福音方面有哪些经历?保罗对雅典人的宣教,对你有哪些启发?

7、根据保罗的证道,思考我们的文化有哪些地方可以切入福音?又有哪些会阻碍传福音?

8、雅典人”专好谈论和打听新奇的事,来打发时间“,保罗甘愿为福音而辩论,对今天肢体之间的谈话、讨论有何启示?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