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小组治国"是不是已经废了?

陈家梁子
·
·
IPFS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习近平的权力越来越被削弱。那什么时候他的权力开始被削弱呢?最明显的转折是去年九月底,中央经济政策大转向,由保守的“固本培元”转为刺激经济;推翻了习近平过去的诸多经济政策,包括“房住不炒”,地方债务“自己的孩子自己抱”等等。俗话说,“人亡政息”。逆命题同样成立,“政息人亡”。习近平过去的政策被推翻,其权力必然受到损害。

随即,10月中旬,习近平探访安徽桐城六尺巷,以“让他三尺又何妨”的典故自慰自解和向党内剖明心迹。11月底,他军中的亲信苗华官宣被查,表明他已经丧失了“反腐”的主导权。被党内反对者“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他用反腐清除异己,反对者同样用这方法清除他的亲信。习军中的亲信陆续被清洗,目前,外界猜测军委副主席何卫东也已落马。何卫东至今三周没有公开露面,有很高的可信度。还有很多迹象,就不一一列举了。网上有很多这方面的分析与推测。

但有一个迹象,值得一提。我还没看见有人提到过。就是习近平担任主任的两个委员会,即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和中央财经委员会,已经很久没有召开会议了,

最近一次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是2024年8月29日召开的第六次会议(注:应是二十大之后第六次),至今已经大半年没有召开了。从以往的会议频率来看,每年召开的频率越来越少。2018年5次,2019年6次,2020年6次,2021年5次,2022年4次,2023年3次,2024年3次。而且每年2月份都召开一次,但今年已经4月了,还未有召开过,以后还会不会召开,有待观察。

中央财经委员会也是很久没有召开了,上次召开是2024年2月23日,已经一年有余没有召开了。

这是否意味着习近平的“小组治国”实际上已经被弃了,名存实亡。中共回归到原来的权力分管模式,经济最终决定权重新回到了国务院手中。这也是有可能的。但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也有可能是没出现需要由这两个委员会来决策的事项。但我倾向于已名存实亡了。

中共权力的内部运作完全是个黑箱。外界无从了解得清楚。但用控制论的“黑箱理论”也能做一些推测和判断。从考察“黑箱”的输入和输出来做一些判断。

综而观之,习近平失去权力表现在四方面:

首先是中共政策的转向。这是根本性的。习近平的政策:对内高压,打压民营经济和加强社会控制;对外扩张,与美国和西方加剧冲突,与俄罗斯紧密合作,导致中国经济衰退,外部环境越来越恶劣;越来越多的人经济收入下降,对未来失去希望。不论党内还是党外,都是怨声载道。就连习近平的许多亲信,也未必支持他的政策。习近平失去了党内外的普遍支持,只有极少数人支持他的政策。以中共过去所谓的路线斗争来看,习近平在党内的路线斗争中已由处于强势转为了处于弱势,已然失败。

第二,人事变动。大量习近平的亲信被整肃或边缘化。特别是在军队系统,习近平失去了最重要的军队支持。

第三,习近平已基本没有什么新的决策和指示。过去时不时就给某个行业或某个事项“指明方向”。现在已无更新。官方媒体发表的习近平的指示或文章,大都是过去时,没有新的指示。

还有,最近两次中国举办的国际会议,去年的世博会和今年的中国发展论坛2025,他都被安排去外地考察。来参会的外国领导人都由其它常委接见。而以前,习近平会一一接见所有参会的外国领导人,搞得党报头版全是他接见外国领导人的报道,蔚为壮观。如果他在北京,就没有理由不会见外国领导人吧!不见,就会让人起疑心。见,又没什么可谈的。安排他去外地考察,就避免了尴尬。

第四,官方对习近平的宣传已大为降调。在高度上和频率上都减弱了。

目前的问题是,习近平将于何时以何种方式谢幕。目前看来,以身体健康为由的可能性最大。传言他自道“即使我本人因身体原因退休,也会保持中央领导集体的稳定”,可能也不是空穴来风。如果他真说了这话,那就表明他接受了现实。不太可能是假装示弱,麻痹对手。如果是其它人捏造,就说明其它人希望他以健康理由辞职。时点,可能就是四中全会。如果是21大正常换届退下,就没有必要说这句话或捏造这句话。

2025年4月4日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