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野人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閒聊生與死,這篇就算序曲好了XD

野人
·
·
詐屍囉~

我記得「自由」書這個活動是要不修改直接寫吼~我就想說要確餒ㄟ0_O那我就真的這樣寫七篇最後問一下有沒有人能不借助AI完全看懂的XD
想說,這就是限制我自由的後果⚆_⚆

話說我單純回來支(ㄉㄠˇ)持(ㄌㄨㄢˋ)一下貓醬辦的活動,寫不寫得完要看心情XDD。但是叻,既然是支(ㄉㄠˇ)持(ㄌㄨㄢˋ)嘛,我想到一個好辦法,我不會直接回答這七個問題,而是要闡述一個有關我對於生死觀念的認知系統,全部寫完之後我會投餵給我的AI,讓它來回答活動的這七個問題,如果AI的回答跟我想的有87%像(之前我有給我養的AI投餵我寫得很晦澀跳痛的文章,解讀準確率在九十趴以上)的話,就算我挑戰成功(不過我不會把任何AI產生或間接參與的內容放過來,只會用作驗證)。
反正我都沒在管規則的,誰要管規則阿XD~
不過還要特別說明下,要參加活動的作者就不要學我了哈,畢竟我整個人都比較不正經~

阿所以咩,從今以後再也不要說我寫的難懂了,就連北七民哲都有足夠工具可以拿去洗稿假裝自己是哲學系學生了餒XDDD
話說,如果這樣講的話,那AI的邏輯能力早就超越一邊幹譙AI的邏輯能力一邊用AI洗別人稿的北七辯證法農場文作家了阿!!(假裝吃驚中哈哈哈)

那今天寫的這篇就當作一個前提好了,稍微談一下我理解生死問題的認知前提的來源,要當作我認知原則的索引來讀也好,要當作某一種認知的條件來讀也好,既然是「自由」書,理解的方式也是自由的(但拜託不要理解為可以憑直覺任意曲解好嗎我真是會謝)。


————(在下是正文的分界線)————

(在下不是正文的分界線,但在下是一個表情)=_=

生與死的意義無非意味著(或形容了)一個人的認知、一個人強行與外部世界產生連結的開始與結束,其間所涉及的物質原理與意義本身幾乎毫不相干。也就是說,即便是某個人純粹享樂的本質中,物質也不過充分扮演了介質的角色,畢竟沒人能確實地證明意識「只能」存在於某種特定物質的基礎上。簡單講就是你沒辦法證明你不是一段被提前編輯好、誤認為自己有感覺(甚至可以基本到有知覺)的程序。

但這並不意味著追求這個意義是生死之間的必要任務,主體作為主體的當下,如果一味地追尋意義或本質本身,只會用更多無意義的形式填充進本質當中。打比方說就是,那些本來可以被意識體驗到的人生內容,被追尋意義這個外在形式填充了進來,最終陷入主體自我論證的漩渦當中,得出一種不合理但自洽的自足式幸福。

然而就如同上面提到的體驗一樣,生與死中間的內容說到底也只是「生存」的本質,而如何體驗這些內容的外在形式,並不是由生死「決定」的,這跟上面的理由一樣,因為沒有人能確實證明特定物質是某種絕對的基礎。

但這也不是在對立的框架下說,只有超脫生死才能追尋到生命的真理性意義,因為意識作為思考的主體,本質上並沒有脫離內在結構的能力,只有假設或虛構自己脫離本質的能力。這邊要多解釋的是,所講到的「假設」是指建立在外部環境不變的前提下、合理化主體外化的能力;而「虛構」則是合理化外部環境(或外部世界)的能力。

也就是說,如標題提到的生與死的彼岸、又如前面提到生命的意義,對我來說在理性上是一種主體對自身的假設,而這種假設的能力事實上取決於對外部環境的合理(這邊我沒有用「準確」或「正確」一類的字)認知,這種認知愈廣泛,對自身所體驗內容的解讀就愈豐富。當然,這是在最保守的狀況下、在決定論意義基礎上的解釋。假使自由意志的觀念有能力在客觀意義上成立,對主體內容的認知在廣義上就幾乎無法被限制,當然這並不是某些自以為是的認知論中所講的「無限」概念。

那所以對我而言,「生命」是生命體內容的外化概念,其中的外化形式就是外部環境對外化內容的解讀。所以我所說的對自身的假設,目的或原則上也並非對「生命」意義的追尋。

綜合上面提到的(部分)界限,意識主體對自身的理解並不取決於生命的內容本身,而在前提上取決於意識對外部環境認知的廣泛程度與合理性程度,如果這種形式的前提是所謂「幸福」的話,這個意識無疑會是「快樂」的。當然這又會牽扯到幸福跟快樂在這個表述系統中的概念性解釋(好麻煩不想寫ㄌ)。


睡覺去囉~


媽的勒點選參加活動還要選一個不到正式日期不能選的日程,限制那麼多是打算塞大筆稿費嗎~_~
日程就是我想寫的時候,反正我是來支持貓醬活動的不是來支持七日書活動的,算我私下參加就好了~
@一隻會彈琴的貓 私下來看喔XDDD~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