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的禮物

這兩張圖應該是婚後有小孩的家庭中會看到的景象,一張是媽媽晚上在客廳滑手機,另一張是爸爸在廁所裡滑手機,但我們很少聽到有人對第一張圖表示意見,反而是第二張圖常在媽媽社團裡引起共鳴。

前一陣子看到一篇文章裡舉的例子,可能算是國外的洗碗文,男生因為婚後打太多電動,不「幫忙」家裡,被老婆押著去看心理諮商。這一追溯下去真不得了,結果是男生的媽媽以前兼很多份工作,無暇陪他,導致他的空虛只能從電動滿足。我看到文章當下,內心忍不住尖叫:又來!又是「媽媽造成的」童年創傷,成也媽媽、敗也媽媽,為什麼要給媽媽這麼大的壓力?這招到底要用幾次!!
當然我不是說女生都沒有創傷,不會「缺席」,但我想這麼多例子看下來,可以確定的是,男女生結婚之後對家庭的想像應該是天差地別的。女生比較多是用自己爸媽來做想像,而且自己是其中一名照顧者。但男生大多是以母子來想像,自己是女生(媽媽/老婆)的被照顧者。
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數女生會滑手機,都是在小孩已睡,甚至除了小孩已經睡著之外,其他家事也都做完,大概是晚上10點以後到半夜1、2點的時候。但爸爸在廁所裡滑手機的時間點,大多是在小孩睡覺前的清醒時段。同樣是沒有自己的「空間」,媽媽的解決辦法是在家人小孩都不再活動後空出來的客廳,爸爸是選擇把其他人「關在外面」來創造出這樣的空間。
如果要以上下班來比喻,可以說爸爸在廁所滑手機,很像在上班時間蹺班,但媽媽晚上滑手機,很像第二個班也下之後的休息。問題就在於,男女生對於爸爸在廁所滑手機這件事的理解可能不是如此。對那些爸爸而言,他們覺得這是工作時段當中的一個喘息,或是當時已是下班時間,所以先放鬆一下再做別的事情(所以無妨),卻沒有想到,他放鬆的時候,「同事」也要把放在那裡的事情拿起來做。
男生雖然都是屬於「男生」這個性別,卻也有個體差異,現在有些性別框架的觀念都稍微鬆動,也有男生不這麼想。前陣子看到有個男性KOL說看過陳豐偉的文章(我也寫過一篇文章:《男主外女主內的陰魂不散》),才知道女生在家裡的勞動,還包含很多精神性的勞動,從那之後他就開始在想自己怎麼樣可以參與分擔老婆的精神勞動,甚至在文章裡舉出一些給男生的誘因,「招募」更多人一起這麼做。
這證明問題不在男生,而是傳統以來的男生會有的思維,還有對於婚後家庭的想像。很多男生小時候看爸爸自己的老婆身邊是被照顧者,看小時候的自己在媽媽身邊也是被照顧者,因此如果沒有意外的話,這想像也會在自己婚後延續下去。
期盼每一年的母親節,都會有更母親收到的禮物是,當爸爸的人對婚後家庭,還有自己在婚後家庭角色想像可以發生改變,讓家裡少了一位被照顧者,多一位照顧者。
祝當母親的人母親節快樂!
****圖文皆為作者所有,請勿任意轉載*****
~~~~~~~廣告時間~~~~~~~
本人斜槓了兩個專業,歡迎按讚追蹤粉絲頁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