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不正常才是常態 但我們卻一再因為渴求正常而受傷-《正常人》

WencheWu
·
·
IPFS
·
我不知道我是有什麼毛病,梅黎安說,我不知道我為什麼就不能像正常人一樣。
(中略)
我不知道我為什麼沒辦法讓別人愛我,我想一定是我出生的時候就有了毛病。


「正常」,一個看似平淡無奇,卻又充滿傷害力的詞。生長在自我意識逐漸成為主流的現代,我們都曾經被教育過「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但現實中的各種規範與「棒打出頭鳥」的慣習,卻讓大部分的我們膽怯於與眾不同、時時盯緊自己不能越出紅線,一直到某些契機讓我們發現,不正常才是常態,強迫正常只會讓我們受到持續傷害。


《正常人》講述的是兩位主角,梅黎安與康諾的故事。原本或許會成為青梅竹馬的他們,因為康諾的母親在梅黎安家中幫傭,及兩人在校園中的社交狀況不同,而讓關係持續處於曖昧模糊的狀態。以五年為期,作者莎莉・魯尼(Sally Rooney),讓讀者看見兩人隨著年齡增長,地位也跟著轉換,但不論是經常迎合別人的康諾,或貌似特立獨行的梅黎安,卻依舊因為他人的目光,飽受折磨。


梅黎安煮咖啡,佩姬切麵包,在盤子上擺橄欖和帕瑪火腿。伊蓮數落尼爾這一路幹的傻事,梅黎安如常笑了起來,並不是因為這些事情很好笑,而是為了讓伊蓮覺得自己受到熱情款待。


除了經常出現的「正常」一詞,小說中也經常以各種場景,表現出主角為了「禮貌」而有意識地做出與真實感受不同的行為。透過小說家刻意點出這些「言不由衷」,不僅讓人聯想到現實生活中的各種社交場合,同時也意識到原來所謂「不想不禮貌」,其實更多是因為淺意識中想要融入社會的自我保護機制。但這樣的心態,表面上是為了避免他人受傷,有時卻可能成為傷害其他人的武器。

與柳原漢雅的《渺小一生》一般,《正常人》的情節雖然平淡日常,文字卻極具渲染力,能夠讓讀者隨著主角心境而起伏,而書的外觀設計也極富巧思。因為外界視野受到束縛的兩人,儘管纏綿悱惻,仍只能棲身於平淡無奇的制式化罐頭中,但整體的亮綠色,卻又讓本書不論與哪些書放在一起,都能快速獲得目光。或許因為優點如此之多,才會讓人對於《正常人》的結尾安排,有一種過於平凡的失落感(對於筆者而言)。


我不知道。我猜是因為我不想讓你以為我是受了傷害壞掉了還是怎麼了。我八成是怕你會不要我。


有人說:「貧窮限制想像力。」然而,或許真正限制想像力的,是我們對於「正常」的執念。就算是資訊發達、網紅滿街跑的現代,大部分的人依舊習慣透過正常獲得安全感,甚至處於「嘴上欽羨特別,卻自限於正常」的矛盾生活。追根究底,也許這樣的心態,都是因為「害怕被拋棄」的潛意識,不過隨波逐流只會讓人更容易迷失,就像小說中的主角們,這樣的我們終有一天必須面對一個問題:「當一個普通的正常人,就能得到幸福嗎?」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