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書|靈魂提問 - Day4 我愛故我在?
當我們走入陌生城市的紀念品店,總是會看到那些色彩鮮豔、字體圓潤的標語,那種印著粗體字母的紀念品:「I ❤️ XX」、「LOVE XX」、「我愛OO」、我愛某個什麼什麼的地方。
這些句子通常掛在鑰匙圈、馬克杯、T 恤上,
甚至,你不用特別走進店裡,在離境前,機場在入關前總會有幾個小店,提醒你帶走城市的一點證據。但還是有人買下,比如我每次臨走前,為了補償幾日的缺席,總是挑了個小玩偶。
我們並不是真的非得愛這座城市,而是愛自己在這裡曾經停留、曾經走過、曾經用一種不熟悉的方式存在過。它們存在的方式就像一種聲明式的問候,不是因為愛得深沉,而是因為此時此刻,你人在這裡。是旅程的浮標,一次短暫的情緒,掛在可攜的小物上,被帶走,也迅速被遺忘,因爲人總是視而不見。愛,成為一個印刷好的模板,格式化地出現在每一張冰箱貼、明信片上。在短暫片刻裡對自己的某種標記。
這種種存在過證明,來自於陌生與新鮮交織的短暫共處。
我們不是真的非得愛這座城市,而是在旅途中,那種「我曾走過」的實感成為愛的替身。 「我愛這裡」,那樣的「我愛」,和一場剛結束的旅行一樣,仍留有些餘溫。 它不見得深刻,但不虛假。 不是因為那裡有什麼特別的魔力,而是因為人在異地,心會向外靠一點。
我們不是愛那座城,而是愛自己在那座城中短暫存在的方式。
愛,是一種流動的感受
我在想,愛,與其說談論著客體的好,主體的心境更值得討論。愛的對象可以是某個人,某個物件,但更來自於發出光芒的主體,更是一種正在發生的狀態。比起何時何地,物隨心轉地選物輯的開心分享,本源是我們的人。
就像空氣,你不會說你愛空氣,但當它缺席時,你的身體會先知道。
它不像一次旅行的起點與終點那麼明確,倒更像陪伴的步伐,慢慢地、沒那麼張揚地,跟你一起走一段路。愛可以是瞬間的感受,也有滴水穿石、無法輕易說出口的愛。是那種在日常裡緩緩浮現的感覺,無聲地改變你的人生模樣的那種愛。
當我們說「我愛」的時候,很多時候其實並不是在描述一個人或一件事,而是在記錄某段相處的能力。那段你曾願意走近、走慢、走一點點彎路的過程。所以如果要說「我愛__」,我想,我愛生活這件事。我愛生活裡那些沉默而有力的細節。是每天清晨醒來聽到窗外鳥鳴的時候,是在煩躁中泡了一杯熱茶、在慌亂中聽見熟悉的音樂、在某個不經意的午後看見陽光穿過葉子投在地板上,那些瞬間,好像一層薄薄的光,照進我從未整理好的心裡。
不是擁有,也不是強烈的情緒波動,而是一種持續存在的感覺,像水氣緩慢滲入石縫,像陽光每天下午三點會斜進窗來的那個角度。
愛,是一種沿途的能力
但也不是所有的愛都溫柔。有一種愛,是「我很愛」,所以我想要據為己有。 那是一種炙熱、黏膩、帶有佔有欲的愛。
所以,值得慢慢練習的是,不以愛為佔有,而是以愛為流動。 讓它走,讓它改變,讓它在我之內也在我之外。
愛,不只是因為對方值得愛,而是你願意靠近的那一刻,自己變得不同了。你調整步伐,放慢語氣,也許繞遠一點,只為了同行。愛因此不再是物件或情緒,而是一種移動的能力。像旅行,不是非得抵達,而是過程中你學會與自己共處。像陪伴,不是牽住誰的手,而是你自己也願意走在那條路上。
很愛,就像你執意要帶走整座城市時,你就沒辦法享受,直到你活在當下,你才能真正擁有城市
看過那樣的風景以後,我愛的,不是生活本身的樣貌,而是那種從混亂中抽絲剝繭後的確定感。是自己踩著無比遲疑的步伐,也還是走到了某個地方。哪怕曾經誤判、走錯路、說錯話,還是會在某一刻,在某個再普通不過的場景裡,感覺自己剛剛好地活著。
同樣的,我愛我自己。
這句話,在某些日子裡是再簡單不過的宣言,但有時候說出來卻像是把石子拋進井裡,久久聽不到回聲。這世上有很多版本的我自己:脾氣暴躁的、心思太重的、躲進角落不願意被看見的。這些不完美的模樣,都曾經是我抗拒的部分。可是在一場場與自己辯論的過程裡,我學會了怎麼慢慢擁抱這些部分。不是接受,而是懂得。懂得自己並不是全然光明的,也因此更珍惜那些閃爍著柔光的時刻。
我愛當下的我,愛正在活著的自己
如果現在問我:「你愛什麼?」 我也許會說——我愛我正在過的這段生活。 我會說,我愛那些無人注意的小片段。某個午後的光線、一杯來得及喝的熱茶、一句沒說出口卻被理解的話。它們構成的,不是多麼精彩的生活,而是一種我願意繼續活著的理由。
不是因為它精彩、完美、值得羨慕。 而是因為我此刻還在這裡,還在這條不確定的軌道上,繼續前行。
我也愛現在的自己,這個不太確定的我。不是因為我變好了,而是我終於學會怎麼和這樣的自己同行。那些脾氣重的、思緒混亂的、過度聒噪或是沉默的我,慢慢地被我看見,也慢慢地被擁有。還在嘗試理解某些事的我。 我不需要每件事都有答案,也不再急著證明哪個選擇比較好。 有時候,我只是在走,然後慢慢知道,這樣也可以。
那不是「完美的我」, 而是「接受不完美的我」。 那樣的我,很可愛,很平凡,也很自由。
這份愛,未必要說出口,也未必要回聲。它像石子投入深井,聽不見,但你知道水面有動靜。這些年我學會感恩,不是因為一切都值得,而是因為我願意記得我曾經走過。
那樣的感受,會漸漸轉為感恩。
感恩是一種情緒上的聚焦,是在長長短短的挫敗與混亂之後,仍然願意撿起一塊石頭,對著它說「謝謝」。這些片段,都沒有驚天動地的高潮,只有在事後,靜靜地發現:原來我已經跨過來了。
愛的輪廓,是模糊的
「我愛你」,這句話,有多久沒聽過了?或是說,有多久沒對自己說過了?我們總是在關係裡學著如何去愛,卻不見得懂得如何好好地把愛灌注回自己。生活中,我們反覆地練習著付出、練習著表達,可是說出「我愛自己」的時候,卻常常感到羞赧,彆扭。
我不想用標語去解釋愛。我想用我每天願意醒來、願意吃飯、願意寫字、願意回應他人眼神的方式來說:我正在愛著這樣的自己,也正在用這樣的自己,去愛著生活。
而這份愛,無需據為己有,不需要討論定義,甚至不必被別人看見。它只需要被自己感受到,被自己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