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記憶(三)
對於田野,人類學教育總是給我要抱持著敬畏、認真、崇尚的態度去做,但實際進入田野地時,又是不同的光景。田野給予人的印象往往都稱不上太好,交通不便、缺少便利商店、現代化大樓、沒有網路等都算是小事,重點是夏天有蚊蟲沒有冷氣燜熱的夜晚,冬天沒有熱水還有北風呼嘯而過的晚上。
記得是第一天下午到達花蓮田野地,當時一群人興奮地跑向社區的小木屋,感受從未有過的鄉間體驗,鄉下社區生活就是如此,悠閒自得,沒有都市的喧囂,只有夏日的蟲鳴鳥叫圍繞在身邊。我放下自己的背包,跑上小木屋的台階,看著這棟眼前的小木屋,「終於開始了」我心想,但是這個故事似乎沒有這麼簡單。
首先,融入社區代表著你必須要學習自我打理生活,包含洗衣、煮飯等日常大小事,原本在家不會煮飯的我,一到現場也被迫學習煮飯。另一方面,由於每個人廚藝參差不齊,所以煮出來的飯菜每天都會有「意外的驚喜」,有時太甜有時太鹹,曾經還遇過在炒菜中加糖的奇怪作法。有些時候,還會遇到有人不會關瓦斯瓶,導致可能爆炸的意外事件,也許田野調查總是在這些意外中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