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評論:金城國中不當出題所拉響的紅色警戒(機器人協作版置底)

Rose of Christmas
·
·
IPFS
·
如果社會大眾只認為這是出題老師跟審題機制的問題,那麼,台灣社會正在潰爛,多處細胞已壞死,包含複製貼上再製的新聞本身。

其實客觀面來說

如果這一群學生是:

第一次接觸這些字眼,表示

他們網路使用健康,或沒有接觸過。

問題就變成是—

為什麼學生不可以表示拒絕作答?


對這些字眼感到熟悉,但情緒不舒服。

問題就比較複雜了,除網路使用不見得健康之外,是否有接觸的人際圈裡頭有這樣的文化?情緒不舒服的原因,是否包含曾經被身體侵犯過?或者被騷擾過?同樣

為什麼學生不可以表示拒絕作答?


或者

對這些字眼感到熟悉,且開心。

這問題也滿複雜的,甚至可以說是嚴重。

說明政府跟校方要及早做心智排查,是否已經出現性觀念扭曲或者自我認知嚴重扭曲?(這是廣大女性跟女童需要的保障)


或者

對這些字眼完全沒感覺,只是完成一份考題的任務。這問題已經超越嚴重的等級,來到了社會文明潰爛的層級了

說明他們已經是機器人或者罐頭的半製品。而主流的大人們在爭吵的事情是,這位出題老師有問題,其實也是非常嚴重的社會問題了。


當然

如果學生表示拒絕作答,校方也同意

那麼媒體也有義務把事實說清楚

否則,媒體就是選擇持續加害學生族群


如果上述的思考

沒有任何一家媒體能辦到


請容許我大膽提問台灣社會

這近80年來,台灣人都在幹麻????


(國民政府遷台之後開始算,抓概數80)



是的,八十年

八十年還無關痛癢?

是把自己當成格陵蘭鯊魚嗎?

因為我還小,所以我可以說我不懂或者只要我喜歡有啥不可以?


如果是這樣的邏輯

台灣社會的媒體跟這位被大家撻罰的出題老師

到底有什麼分別??


簡直不要太離譜


相關報導連結:

TVBS新聞網

聯合新聞網

Yahoo!新聞

三立新聞

今日新聞

工商時報

自由時報

ETtoday新聞

FTNN新聞

中央社


機器人協作版

近來金城國中考題引發的社會輿論,表面上看似是一場關於題目尺度與教師專業的討論,實則揭露的是更深層的問題:我們的教育系統、媒體體制與整個社會文化,是否早已無法容許孩子行使最基本的權利——拒絕作答的主體性


讓我們嘗試以較為客觀的邏輯,重構這場風波背後潛藏的文明斷裂。



一、從學生可能的反應,看見台灣社會文明的四種潰散樣貌:


(1)第一次接觸這些字眼,感到疑惑或不舒服


這反而是一個相對健康的現象,表示學生尚未受到過度性化媒體或網路文化的影響。然而,這樣的孩子卻無法在考場中說「我不想作答」,就已揭示出:教育系統缺乏讓學生表達界線的機制

為什麼不可以拒絕?這正是我們最應該討論的問題。


(2)對這些字眼熟悉,但感到不適


這層情況較為複雜。可能源於日常網路使用失控,也可能反映出學生所處的人際圈中已有類似暗示或侵犯經驗。甚至,有可能曾經遭受性騷擾或身體侵犯。

這種情緒的不適,並非個人問題,而是教育體制與社會系統長期忽視創傷歷史的後果。此時,我們更應該問的是:為什麼不能容許這樣的學生選擇不作答?


(3)熟悉且愉快地面對這些暗示語彙


此處應引起更高層級的警覺。若學生在閱讀具有性暗示意味的語言時表現出愉悅感,或許意味著性認知錯置、自我邊界混亂,甚至可能反映出社群文化中的性別扭曲與物化現象早已滲入青春發展期。

這並非學生本身的問題,而是整個台灣社會需要關注且實際負責的警訊:心智排查與性別教育制度是否早已落後,不敷強化真實生活的安全網?

這,是台灣社會全體女性、女童(不排除男性、男童)應獲得的社會安全保障


(4)完全無感,只是執行考題任務


這是最嚴重的一種現象。學生對語言中的侵犯性與潛在意涵毫無反應,彷彿只是在執行機械任務。

這說明他們可能已被馴化為沒有辨識力的罐頭半製品,教育失去了培養主體的功能,只剩下產製服從的流程。

而當社會還停留在「是不是出題錯誤」的討論層次時,我們就應該明白,這不是教育問題,而是整個社會文明的病灶。



二、若學生願意表達拒絕,而校方同意了


那麼,媒體有責任將這份事實還原出來

這不僅是資訊公開的義務,更是對學生主體性的一種尊重。如果媒體選擇無視這樣的細節,只報導衝突表層,那麼他們實際上就成了語場加害的一環。


是的,加害者從來不只有出題的人。

壓制真相、剝奪語場、抹去學生表達能力的媒體話語,也是一種文化暴力。



三、如果這樣的思考邏輯,沒有任何一家媒體能辦到


那麼,我們必須誠實面對一個更根本的問題:


這將近80年來,台灣到底在教育什麼?


從國民政府遷台之後算起,如果連「孩子能不能說不」這件事,都無法被保障與理解,請問這八十年究竟換來了什麼?


我們是否成了那種自以為在進步,實際上卻越來越麻木、越來越遲鈍的社會?

是不是整個社會把自己活成了格陵蘭鯊魚——慢、冷、無知,卻又自以為無害,還可以是孩子?


如果我們允許一個孩子因「我不想回答」而被誤解,被壓制,甚至無法發聲,那麼這個社會與那位出題老師之間,又有什麼本質上的差別?



結語:


我們真正該問的從來不是「這題到底能不能出」,

而是:我們要不要讓孩子有權說出「這題我拒絕回答」?


如果連這都做不到,

那才是台灣社會,最離譜的地方。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Rose of Christmas他們說:「我思故我在」 但我想『我在故我思,我思故我在,我在故在我』 他們說:「殺不死我的,必使我強大」 但我想『我強大是因為我—不殺死我自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網路討論系列
1 篇作品
裂識體
2 篇作品

網路討論系列:女人、女人的性慾與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