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儒貓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杜拉斯的孤独

儒貓
·
·

雪白的光,風聲,火車碾軋鐵軌。旁邊的墻壁有彩色的噴漆,壹個大寫的H,後面是什麽呢?綠色的C,在後面呢?藍色的壹條水晶魚,咕嚕咕嚕咕嚕吐泡泡。燈,閃光,曝光,膠片出不來像,得先浸泡在顯影劑裏面,慢慢浮現了壹點顏色。然後她睡著了。

因為實在沒有道理,火車的鳴笛聲好響,嗚——嗚——像是風吹過塤。米飯壹粒壹粒地粘在月亮上,也許雲之所以有這麽多褶皺、這樣不平,就是因為是米粒粘成的。不管怎麽說,火車站臺上好多人,站在那裏交談,離鐵軌有壹定的距離。這樣蠻好,至少不會因為近而窒息。人身上的味道確實讓人窒息,而自己卻又還聞不著。所以最好的要麽是妳自己住,沒有人需要聞妳的味道,要麽就是跟好幾個人住,她們可以提醒妳身上有味道。我也不知道,手指有壹點發麻,像是走在天上雲上月亮上在做壹件不切實際的事情。

潮濕的水窪,空氣,濕漉漉的雲。火車上,她睜開眼睛,臉頰靠在冰冷的車窗上,閉著眼睛,隨著火車的移動而來回顛簸著。有壹個人來搖晃她的肩膀,問她水裏的魚究竟怎樣生活,還有頭疼怎麽辦,太陽穴有壹些鼓脹。她說沒關系,放任就好,魚就是呼吸空氣然後吐出空氣,喝水然後吐水。指甲太長,肩膀上有壹道劃痕,閃電壹樣。

閉上眼睛。她說。

閉上眼睛。她重復。

小孩的眼睛仍然睜得大大的,專註地看著她。妳要幹什麽?她仿佛在問。她在打哈欠,壹連串城市的景象浮現在嘴裏吐出的白氣裏,真長啊,霧水珠子。綠色的藍色的山,壹條壹條,帶子壹樣環繞,不是裝著金魚的塑料袋,因為那個塑料袋被放在茶幾上,忘記了,裏面的魚過了幾天,氧氣耗盡,沒有了。打開袋子,水是臟汙的,有壹些黑色的魚屎,還有海鮮的腥臭味。A捂住鼻子,開了窗。快拿出去,拿出去,倒掉。她說。

黃色封皮的書,上面有英文字母,歪歪扭扭的,似乎想制造壹點童趣的氛圍。她邊上廁所邊看書,旁邊正好有壹個欄桿,可以支撐著胳膊,外面的人抱怨:妳快點啊。她仿佛沒有聽見。咕嚕嚕。火車上還有漱口的聲音,咕嚕咕嚕,水流要經過喉嚨,但是不能咽下去,之後要再用力地吐出來,直接吐到很遠很遠的草坪上或者路邊的排水溝裏。嗯嗯好。

我想起來杜拉斯,啊遙遠的杜拉斯,她如狼似虎地吞咽著自己的孤獨,有些時候又是細細品味著,有時候孤獨被品嘗壹空只剩下褪色的疲憊。我伸出手指企圖觸碰到那抹疲憊,也許是青色的,也許是靛藍,或者別的什麽,像個淡淡的影子,搖晃,隨著陽光的映照而蕩漾。我也曾像她壹樣懷疑自身的存在,從最自戀又最自卑的定義出發發現自己的不可替代。不可替代嗎?不是的。帕菲特早說了在我們的心理劇烈變化後我就會死壹點,每次變化都死壹點,直到有壹天存活的我只剩下指甲蓋大小,即便看上去還是同壹個身體,還沒添上幾根白頭發或者幾絲皺紋。我盯著海洋,水面的波光叫我眩暈,人們總愛用“粼粼”來形容它表面的光的波動,那兩個像是小於號的筆畫就像水面的兩縷浪花,壹個接著壹個,前壹個帶著後壹個壹起往前走。對,剛剛說道我盯著海面,凝視著它,其實映照不出我的面孔,因為海很深,很黑,遠不是我所以為的碧藍色,更接近墨水的顏色,像是壹個單面的鏡子,因為也許水底下的生物能清晰地看見我,或者能清晰地看見它們自己,但是我卻看不見它們。

總之我盯著海面,感覺到眩暈,這種眩暈不是惡心(不論是薩特式的還是僅僅暈船),而是壹種入迷。我感覺自己變成了水蒸氣,蒸發,但是卻努力地試圖重新融入海洋中,試圖下落。在這時上面不再是某個值得被追求的超越性的所指,下面才是,我要落下去,我要融入進去,我要重歸混沌,壹團模糊的、影子壹樣的火。

我迷失在大海中,是所有無序在有序中的迷失,或者顛倒:有序在無序之中的迷失。有序和無序又有什麽區別呢,人們業已發現讓混沌和混亂形成的力量也讓規律與秩序產生。我是壹個self-contained的小小宇宙,混亂的秩序融入了另壹個混亂的秩序中,後壹個,由於它的龐大,由於望不見盡頭,所以被誤認為無序,實際上泡沫的生成和破滅也是有序的,壹個壹個壁壘似的浪花也是有序的。但就在我以為它有序的時候,它又總是讓我驚訝,打破我的預期。像德裏達:重要的是期待視野,對於她者來說,我們要有所預期,所以必定不是像列維納斯所講的絕對她者,毫不知情、未知的她者。她者是有未知的部分,可是也有壹定已知,我們因此對她有所期待,因此會把視線準確地投向她所經之處,於是我們不會錯過她。否則,在我們對她壹無所知也無有期待之時,她就會悄悄地溜過去,我們會仍然無知,也無法遇見她,無法迎接她,無法閉著眼睛看她。

光。天上有許多星星,但是夜晚卻如此暗淡。這就是奧伯斯謬論。天空中註定有壹部分是光可以達到的地方,我可以觀察的宇宙;另壹部分是光不能到達的地方,因為時間差或是什麽,我只能在黑暗,或者模糊中,捕捉它。而宇宙的膨脹又讓我離它越來越遠,親密的連接被不斷抻長,直到斷裂,最終成為分離的哲學,我因此也只能遙遙望它,望不見它。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