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花在了非洲,却流向了欧洲
只要我的面孔一出现,车下立刻就开始了一场自发的竞价排名。有的时候人们甚至会先我下车一步上车,直接坐在我的身边。
经典的开场白往往是:“My friend……”
呼——
我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每一次停车都像是一场恶战,人们会大声拍大车身引起你的注意,会欠开窗缝卖力地展示自己头顶和肩上的商品,会抢着背你的背包,因为那意味着“垄断”,一旦被他拾起,别人就自动丧失了和你讨价还价的权利。最夸张的一次,靠在车窗上睡着的我被喊醒,强行欣赏了来自中国的二手运动鞋……我完全无法理解那背后的逻辑是什么,但或许人们仍然视我为首要客户。
与西非和南非相比,东非的旅游业明显繁荣多了,尽管人们未必真的理解那是什么。但当地人视外来者为某种机会,无论是给鞋补个胶水就信口开河的一万坦桑尼亚先令,还是竭尽所能地想把自己手中的中国货“卖回”给中国人,人们都在试,想在日益增长的观光旅游业中分得一杯羹。
但问题是,刚从民族独立、战乱频仍、民族矛盾、缺衣少食、腐败独裁稍稍缓过劲儿来了的人们,并不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服务”。抛开Safari那种历史悠久、相对成熟的野奢旅游产品不谈,更广泛和真实的旅游是不成样子的——当地人仍在混乱无序的大巴站里赚“倒卖”游客的信息差价,出卖最简单的力气搬运行李,兜售自产自销的初级农产品,有的时候甚至因为找不开零钱,或者不愿意把一整把香蕉拆成一半来卖,索性连生意都不做了……还有那些做工粗糙、毫无特色的手工制品,还没带离这片土地,我就嫌它们土里土气。
让人深感意外、细想却又在情理之中是,这一路走来,凡是让我感到玩得舒心、体验极佳的旅游经历,统统外都是欧洲人提供的。订的民宿开展当地菜肴的烹饪课程,打电话去问细则,显示的国家区号是+34;面海露台干净整洁、所有餐具用非洲土布整齐裹好,和店员一聊,原来也是德国人投资的;湖边木屋wifi顺畅,前台一边问我要不要刷卡支付,一边向我介绍着由地产烈酒调制的鸡尾酒;在海豹的栖息地里划完独木舟上岸,小茶桌上铺了桌布,热茶和点心边摆着免洗洗手液……Google maps和TripAdvisor上很多评分很高的旅游实体,其实都是由欧洲人投资,又雇了一些当地人在打理的。实力雄厚是一方面,享受过相对较好的生活,明白吃饱、睡好之外,人们还会有哪些需求,重视旅途的经历和体验,能看出不同文化背后的卖点,让他们再一次一骑绝尘,在新的赛道上又一次轻而易举地赢了。全球化并不会直接带来机会的均等,这背后是复杂的历史积累过程。受过苦、挨过饿的生命旅程像某种旧疾,阴天下雨仍然会带来阵痛,还有教育资源的匮乏、市场经验的不足、资本积累的断层,以及他们在全球化浪潮中一路跌跌撞撞,尚未清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谁不知道发展的可贵呢?谁想迎头赶上、过上好的生活呢?但恰如《最底层的十亿人》中阐述的观点,许多非洲国际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不可避免点地陷入了一个甚至多个陷阱。当地人的奋斗和尝试当然值得理解和尊重,但他们需要的或许不是同情,而是更普及的教育、更公平的发展机会和更多的国际合作。
坦桑尼亚是著名的咖啡产区,如果你在中国的星巴克甄选里喝上一杯,店员会在洗得莹白透亮的虹吸壶旁,为远道而来的咖啡豆特意摆上一张颇具风情的“咖啡护照”;来了原产地,我逛遍了达累斯萨拉姆街头的咖啡馆,却发现里面坐的全是欧美人,即使偶有本地人面孔,也是受雇于他们的当地翻译。饮用咖啡的传统难道不在了吗?还是因为不对等的贸易地位,人们把咖啡豆统统出口、换取外汇了呢?我不甘心地一路走,最终发现原来真实的饮用场景,是在街边的大树下、坐在炭火炉子上的烧水壶上发生的。
没有繁多的品类,没有讲究的冲泡方式,没有精致的蛋糕,当地人就那么惬意地往条凳上一坐,从泡着热水的盆里随意拣出一只茶杯,拎起布满磕痕的铝壶来顺势一倒,便自顾自地喝起来了。一杯500坦桑尼亚先令。奢侈点的,还会配一块由碾碎的花生做的甜食,用撕出来的一角报纸垫着,边喝边吃。
我在窗明几净的咖啡馆里喝了一杯桑给巴尔咖啡,里面加了气味浓郁的肉桂、豆蔻和茴香,一杯7000坦桑尼亚先令。桑给巴尔岛曾经是殖民市场中的香料贸易集散地,在这个全球化与本土性的交汇点上,人们进行了“再地方化”,创造出了桑给巴尔咖啡。显然,它既不是单纯的本土传统,也不是完全的西方商品化,而是一种不断被重新定义的风味体验,形成了一种“可被消费的地方性”。对当地人来说,喝咖啡或许是提神解乏的稍事歇息,对外来游客来说,它显然还承载了感受在地文化的更为宽广而丰富的意涵。远看大家喝的是相似的杯中物,传递的确却大不相同的对于生活的不同阶段的需求。那背后也折射出了两种不同的文化经济逻辑:一种是被商品化、全球化的“地方风味”,另一种是被边缘化、本地化的“日常现实”。这两种体验并非截然对立,却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彼此交错,形成了如今在非洲各国随处可见的,复杂的文化景观。
我在街边买了一个削好的大的芒果,本来想打包带走,却因为限塑令,到处都找不到袋子。站在原地开吃,当地人见了,纷纷冲我笑,然后远远地举起举大拇指,大声喊:“nice”。我没忍心告诉他们,咖啡馆里一杯芒果奶昔用料不到三分之一,价格却三倍有余。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