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你猫哥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诸葛亮司马懿曹操周瑜,他们的谋略秘笈被我看穿了

你猫哥
·
·

《三国演义》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作品。好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点:经得起各种角度的推敲。《三国演义》也是如此,它讲的是战争与政治,但其中很多故事的本质,都和现代社会的规律相吻合。

比如,诸葛亮、司马懿、曹操、周瑜、庞统,都是那个时代一流的谋士,所秉持的风格却各自不同。如果看懂了他们的思维方式,每个人都能成为他们那样足智多谋的人。

1.曹操

曹操的谋略风格,有一个最直观的例子。

《演义》第十八回开头,曹操与张绣在南阳二次开战。攻城前,曹操在城外绕城观察了三天,然后命令手下“于西门角上,堆积柴薪,会集诸将,就那里上城”。

是贾诩一眼看破了曹操的计划:“他见城东南角砖土之色,新旧不等,鹿角多半毁坏,意将从此处攻进,却虚去西北上积草,诈为声势,欲哄我撤兵守西北,彼乘夜黑必爬东南角而进也。”

这就是曹操最惯用的手段,声东击西。这一招的本质,是模糊焦点,转移对手的注意力。

曹操很早就掌握了这一招的精髓。一个非常著名的体现其奸诈的例子是:曹操幼年游冶无度,叔叔觉得他不学好,经常跟他爹告状。曹操于是想了个办法:在曹叔面前突然倒地抽搐做中风状,曹叔吓了一跳,赶紧跑去告诉他曹爹。等曹爹来看儿子时,小曹操却安然无恙。曹爹问他怎么回事,小曹操说:叔叔一向不喜欢我,所以污蔑我,呜呜呜……

曹爹相信了他,于是,此后曹叔再告状,曹爹就不当回事了。

“他说我不好,但你看他才是不干净的那个!”

这一刻突然觉得好熟悉,像昨天今天同时在放映。

曹操一手策划的王垕军粮案,也是利用转移焦点平息危机的典型案例。这件事之前写过,参见https://matters.news/forum/?post=66062a30-b859-47dc-9282-42fa2a7152d2

《演义》七十八回,曹操临死时下令修建七十二座疑冢,防止后人找到自己真正的墓穴,也算是把模糊焦点的做事风格保持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曹操要是生在现代,最适合做舆情机构的负责人。即便在全网关注之下,他也能找到一件事掩盖他的真正目的。

2.周瑜

周瑜的计谋,也有一个很明显的特色,就是表面功夫一定要做得干净漂亮,显得自己没有责任。

他算计诸葛亮,千方百计用公事刁难,因为“吾欲杀孔明,恐惹人笑”。(四十五回)

他让诸葛亮十天造十万支箭,诸葛亮自己把期限缩短到三天,他竟然毫不生疑,是彻底沉溺于诸葛亮“自送死,非我逼他”的快感中。(四十六回)

诸葛亮智取南郡,正是利用了周瑜这一弱点。

周瑜和刘备约定自己先去攻南郡,如果搞不定,任凭刘备去取。

他太想“落得虚做人情”了,所以被诸葛亮忽悠得一马当先做了曹仁炮灰。两边打得两败俱伤时,刘备趁虚而入笑纳了南郡。(五十一回)

周瑜所有计谋里,最狠的一条莫过于刘备娶孙夫人后,他建议孙权把刘备“软困之于吴中:盛为筑宫室,以丧其心志;多送美色玩好,以娱其耳目;使分开关、张之情,隔远诸葛之契,各置一方,然后以兵击之”。(五十五回)

如果这条计策能得逞,事后周瑜一定是面带和善的微笑对刘备说:“你们自己家闹内讧,怎么能怪我呢,我们只是想善待姑爷您啊!您看这事弄得,啧啧……”

周瑜这种风格带有很明显的“渣男”色彩。表面上甜言蜜语亲切体贴,背地里下手狠辣毫不留情。你找上门去质问,他还一脸无辜:是你自己……不赖我啊!

3.庞统

庞统的风格,和周瑜正相反。

庞统在《演义》中戏份很少,拿得出手的谋划也不多。最大的功勋,是赤壁之战前进曹营,说服曹操打造铁索连环战船。

“丞相,您的士兵水土不服,都吐得很惨吧?也没法作战吧?我帮你解决好不好呀?乖,把战船都连在一起吧。”

临行前顺手帮徐庶设计避难,也是一样的路子。

脑补一下徐庶跟曹操请假的场景:

“丞相,西北马腾韩遂闹事,您很担心吧?万一他们打到许都,您会很惨哦!我帮您解决好不好呀?来,让我离开这里去镇守散关吧。”

其实西北闹事的风就是他放出来的。

庞统刚投奔刘备时,刘备看不上他,只安排他做一个县令。庞统一到县城就罢工百日,激怒刘备,派来了张飞孙乾组成的巡视组。庞统等的就是这一刻,立马当着巡视组的面露了一手:

手中批判,口中发落,耳内听词,曲直分明,并无分毫差错。民皆叩首拜伏。不到半日,将百余日之事,尽断毕了,投笔于地而对张飞曰:所废之事何在!(五十七回)

有这件事打底,自己的能力才可以得到刘备集团高层的集体认可。

“三将军,你看本县政务都荒废三个月了,是不是很着急啊?我一上午就能解决完,开心吗?”

和周瑜先给糖块后捅刀子不同,庞统总是先给你摆一个很惨的场景,等你负能量爆棚时,就会心甘情愿吃下他笑眯眯递过来的安利。

4.司马懿

司马懿作为诸葛亮一生最大的敌人,段位比前几个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司马懿的思维,是直指人心。

在街亭惨案前,司马懿这样分析局势:

“吾素知秦岭之西,有一条路,地名街亭;傍有一城,名列柳城:此二处皆是汉中咽喉。诸葛亮欺子丹无备,定从此进。吾与汝径取街亭,望阳平关不远矣。亮若知吾断其街亭要路,绝其粮道,则陇西一境,不能安守,必然连夜奔回汉中去也。彼若回动,吾提兵于小路击之,可得全胜;若不归时,吾却将诸处小路,尽皆垒断,俱以兵守之。一月无粮,蜀兵皆饿死,亮必被吾擒矣。”(九十五回)

他分析问题的方式,是自己模拟诸葛亮的思路。

九十八回,魏主曹睿想让司马懿进兵西蜀,司马懿说不行,现在主要是得防着东吴。

为啥呢?

“孙权不久必将僭号称尊;如称尊号,恐陛下伐之,定先入寇也:臣故欲以兵待之。”

又是把自己先带入孙权的角色,才能分析出孙权的做法。

诸葛亮能以空城计挡住司马懿,也是吃准了他这种思维方式。

司马懿深知诸葛亮性格谨慎不肯弄险,而诸葛亮知道司马懿知道这一点,所以才会有空城迎敌这种骚操作。

你不是懂我吗,那我就改变自我给你看!

司马懿的风格其实和贾诩很像。贾诩最擅长做的也是揣测对方心思。

跟随张绣打曹操时,曹操何时有防备,何时无防备,他都能一一猜中;跟随曹操打马超时,马超缺乏安全感的心态也被他看得透透的;曹操在接班人问题上犹豫不决,曹丕得以击败曹植,多亏了贾诩的教导——贾诩知道,曹操在这件事上第一怕被骗,第二怕身后不稳。所以教导曹丕收敛锋芒装厚道人,又用袁绍、刘表的例子警醒曹操,最终成功使曹丕上位。

贾诩后半辈子的心眼全用在了保全自己身家性命上。如果这老妖精跟司马懿一样有上进心,三国会不会归于司马家之手,还真不好说。

司马懿和贾诩活在当今,绝对是最优秀的产品经理。他们能准确发掘出用户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绝不会提出“APP主题随手机颜色改变”这种荒唐的需求。

5.诸葛亮

最牛的人,当然要放在最后说。诸葛亮的谋风,与前面几个人大不相同。

举个最小的例子:刘备携民渡江后到刘琦处避难,正好江东鲁肃来访,声称为刘表吊丧。

即便此时诸葛亮最期盼的就是能跟东吴搭上线,但依然没有直接请鲁肃进门,而是向刘琦提了一个问题:往日孙策亡时,襄阳曾遣人去吊丧否?

刘琦回答:“江东与我家有杀父之仇,安得通庆吊之礼!”

好了,现在诸葛亮可以做出判断:鲁肃之来,非为吊丧,乃来探听军情也。(四十二回)

这就是诸葛亮的风格,把事件相关的前因后果、所有影响因素都考虑进来,最终做出准确判断。

草船借箭,十天要交出十万支箭。一般人只会从材料、人工等方向去想,这就无计可施。而诸葛亮,能把天气和曹操都考虑进来为自己所用。

刘备娶亲,是个人就能看出来东吴不安好心,这娶亲肯定是假的。但诸葛亮能把乔国老和东吴百姓的舆论力量拉进棋盘,成功破局。

诸葛亮就是那个时代的大数据建模专家,收集最大范围内的情报,建立最精准的模型,做最合理的决策。可惜以一人之力,实在分析不完全世界所有的局势,最终只能过劳死。倘若在今天,有计算机和各种程序的帮助,恐怕世上只有阿尔法亮,没有阿尔法狗。

一部《演义》上百谋臣,唯一能和诸葛亮比肩的,只有郭嘉。

郭嘉的风格,是小事不管,只看宏观。最著名的就是曹操与袁绍决战前,他的“十胜十败论”。虽然是战争局势分析,但十项对比里,只有一条和武力值相关。他所考虑的,是形而上的胜负。这个层面有了结论,余下的细务根本不在意。

他评价孙策:轻而无备,性急少谋,乃匹夫之勇耳,他日必死于小人之手——猜中√

曹操北征乌桓前,别人担心刘表和刘备会趁虚而入,只有郭嘉坚信刘表才不会彻底信任刘备,他俩根本没可能合作发兵——猜中√

他能遗计定辽东,是看准了公孙康最怕别人算计自己地盘,如果曹操展示和平的诚意,他自然会主动拿下袁熙袁尚——猜中√

着眼于细节会把人带到沟里,但把宏观局势分析透彻,就不会犯大错。

可以说,如果郭嘉不早亡,诸葛亮绝不能独自闪耀于那个时代。

郭嘉如果活在今天,一定是当代唯一靠谱的智库学者。当然,这话不敢让郭嘉知道。他要是知道,一定会怒斥我:

你才智库学者!你全家都智库学者!

——分——割——线——

曹操之谋诡,周瑜之谋毒,庞统之谋惠,司马懿、贾诩之谋深,诸葛亮之谋全,郭嘉之谋大。

谋诡者,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贾诩周瑜诸葛亮都让曹操吃过这种亏;

谋毒者,难免反噬自身,周瑜被气死是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的结局;

谋惠者,一旦遇到不需要你施以恩惠的人,就无计可施,庞统面对川军就是这种窘境;

谋深者,会不停地与身边所有人的心思缠斗,终其一生没有一刻不算计,说是疲于奔命也不为过。

唯有着眼全局、能判断宏观大势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