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寫人生的靈魂提問.D 04 [關於愛]
一看到這個主題「關於愛」,不由自主的,也沒有理由的,
我腦海中突然響起一首 10 歲大的男孩所寫的歌:TELL ME WHY
他寫這首歌時,正值是平靜也不平靜的 2002 年。
那個時候,瑞士加入了聯合國,有著首次由亞洲兩國主辦的世界杯,
美俄當時也簽屬新的戰略宣言,美國國會批准了總統對伊拉克的軍隊使用權,
同時以巴衝突再度升級,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卻獲頒了諾貝爾和平獎,
電影《戰地琴人》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以及最佳男主角獎…
當時的我正孤身在日耳曼,是一個對於諸世事感到不公的情緒化青少年,
曾天真的希望人與人之間更應該要把持著那些透明與誠懇,關心與同理,
不懂也不認為社會上應該要那麼的複雜與那麼的糾結,與那麼多的爭辯,
更弄不明白我為什麼要證明自己的存在價值,為什麼我們都不一樣…
或許因為愛,讓我們願意繼續尋找答案。
不是因為脆弱,而是因為在乎而選擇柔軟;
不是因為不完美,而是因為對真實帶有期盼;
不是因為願意容忍,而是因為願意相信與理解。
因為眼睛不斷地注視,耳朵一直在聆聽,或許腦袋會有不同的思路,
但心會一直持續的跳動,靈魂會一直尋找安放之處,直至行將就木。
有些沒有問出口的話語,或許我們永遠都不會問也得不到答案,
縱使我們在人生漫漫長路與曲折蜿蜒的岔路中不停回首,
但直到我們攢夠了失望以前,我們都不會放棄等待那個「懂」。
但也或許就是因為愛,我們學會了冷漠。
晏殊有這麼一句詞: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到底要有多克制才能有這樣的望眼欲穿?
又要經歷多少烈火後才會甘願守候沉寂!
那些表面的雲淡風輕,可能只有那一瞬間的眼神有著深刻的重量,
沒有消耗殆盡的奮不顧身,可能也只是讓誰人都好過的不再愧疚。
冷,不是絕情,漠,不是無感,不是心變硬了,
而是學會了不打擾、不再問、不再追、不再開口,
將情緒煉成穩定,將熱情轉為克制,就默然收手了…
... 而 我 們,真 的 愛 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