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09~10:登上桃山必得桃花——桃山二日遊【裝備檢討篇】
【裝備類】
這次是幾次爬山以來第一次背到21公斤這麼重的重量(敝人體重只有微薄的0.064公噸,已經到三分之一了……),但除了一些公糧公水之外並沒有多帶太多東西。看來應該思考一下有些東西攜帶的必要性——不過老實說每個東西都覺得很必要帶啊。
上次爬完玉山之後又依需求添購了一些裝備,第一次用Millet這顆大背(二手購得,僅台幣$1000元),以前曾拿去走桶後越嶺背了一次15公斤,這次21公斤雖然略顯吃力(太久沒運動也有差),但也還不到痛苦不適的程度,背負平衡感比以前用過的中背或是外架式背包好多了。但看了照片發現背包的重心還是太低,肩帶的部分應該要再調整一下,把背包的重心拉高,讓背部分擔一下肩膀的重量。並且打包的技巧也要再加強,70公升的背包居然可以放到放不下還需要硬塞真是讓我太吃驚了……。另外也是新購的一顆16公升攻頂包Marmot Kompressor這次因為沒有單攻哪座山所以就沒有用到。
睡眠方面,因為是冬季所以夜間高山氣溫大概在0度上下,前兩次在春天的天池山莊跟排雲山莊大概5度左右都還過得去的睡袋,這次睡起來就有點不夠暖了。這次在武陵山莊是大廳的磁磚地板,寒氣相當逼人,另外在桃山山屋雖然是木質地板,但因為睡墊借給其他人,沒墊睡墊睡起來還是有點冷。鋁箔式的陽春睡墊果然還是不太行,以後若還要在冬季上山大概要研究一下隔絕功能較強的睡墊(雖然泡棉的太佔體積、充氣的太貴且難保養)。
相機的部分,這次不帶傳統底片單眼了,只跟表弟借了消費型小數位,雖然輕便但畫質顯然不太行,天冷時的電力維持也是大問題。真是更加強本來就一直想買DSLR的決心啊!(為此已經特別survey並實驗過爬山如何背好單眼不亂晃了:請見frog蛙大的頭巾固定術)
其他小裝備、備援工具都差不多。下山時登山杖借給張阿姨,沒用登山杖陡下真的有比較吃力,為了您的膝蓋著想,請大家上山必帶登山杖啊!
【衣著類】
這次環境條件大概是白天大太陽10度上下間,晚上到清晨估計是0度上下(外頭桌面有結霜)。原本所預估的衣量還算正確,幾乎都有用上(畢竟衣服十分重又佔體積,多帶的話甚是困擾)。
行進間大致都是短袖排汗衣即可,頂多休息時或在山頂風大處加上長袖薄風衣,下山時長袖風衣也是全程穿上。到了山屋卸了裝備後就需要添加中層的量,把刷毛衣、背心、防風夾克、衛生褲、保暖手套都添上。睡覺時大抵也是這樣的裝扮進睡袋,除了睡覺時沒有睡墊有點冷,其他時候用這樣的衣物量應付夜晚沒下雨的山屋還過得去。
多帶的兩截式雨衣十分厚重,有機會還是要敗入Gore-Tex風雨衣比較能節重。另外也考慮添購頭巾,以在行進間取代毛帽(行進間戴毛帽實在十分悶熱)。還有下山才想到其實我有袖套,應該不只騎單車可以用,行進間穿短袖時也可搭配防風才對。
【飲食類】
這次的行動食糧、飲水控制得還算精確,沒有多帶太多東西。頂多就是以前很愛的銅鑼燒這次忽然失寵,沒什麼想吃的慾望。兩天行進間飲水以及運動飲料合計約3700mL也算是合理。
【公裝】
因為只有兩天短行程,所以也稱不上什麼公裝,就是兩罐瓦斯罐還有幾包泡麵而已。當時比較頭大的是跟古古每人各3000mL的公水(近半月未下雨,桃山山屋無水),因為是在行進間在七家灣溪才裝,所以事前沒時間適應多出來的重量之下步伐一度有點艱辛,後來過了2K多防火巷之後就適應多了。
檢討:
- 合計攜帶重量:21公斤(體重64公斤),以僅僅兩天旅程來說有點重。
- 調整背包負重系統,重心應再往上移,將重量平均由背部分擔,以避免雙肩負荷過重。
- 打包應事先完成(這點上次玉山後就檢討過了 XD),應事先考慮公裝、公糧放置空間及位置。
- 可考慮攜帶:頭巾、袖套(行進間透氣防風)、肌樂、Energy In膠。
- 衣物空間應可再壓縮。
- future goal: DSLR一機一鏡、Gore-Tex風雨衣。
- survey: 爐頭、套鍋、煮食能力。
- 錢包放車裡就好,帶證件跟證明上去即可。(以前都傻傻帶個皮包上去啊)。
- 開發新行動糧的種類與口味。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