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木兰记

Santi
·
·
IPFS
过去一年,我跟几个小伙伴在北京的木兰花开社工服务中心拍纪录片,在这样的巨型城市,难得地找到了家的感觉。

写于2025年1月5日

今天是农历年前最后一次来木兰拍摄,可能也是未来很长时间内的最后一次。早上坐顺风车,穿过大片白桦林,郊外的北京如此空旷和贫瘠,薄雾中的阳光照在冰面上,似乎又回到了熟悉的华北村庄。

前几天木兰十五周年演出,因为在医院照顾家人没能到现场,演出当天凌晨把纪录片上好字幕,传给现场的伙伴。演出完映后谈,有观众说,这是属于劳动人民的声音。

今天大家又聚在十多平米的活动室,集体观看演出视频。为了室内保暖,木窗户上已经贴上了塑料布。过去一年,因为拍摄的缘故,见证了这里的一年四季,自己也慢慢在新的城市试图扎根,想起之前每次跟队友提着一堆机器从村口狼狈地前行,偶尔在河南胡辣汤店吃个早餐。

映后交流环节,姐妹们讨论自己在木兰印象最深的一个时刻,很多姐妹都提到了在生活最窘迫的时候,木兰如何成为她们生命中的灯塔,那些处境如此具体而脆弱,而那些温暖有如此有力...我当然理解,生活中很多微小的突然亮起的光,如此猝不及防,又挥之不去。

今年北京冬天不太冷,一场完整的雪还没下。丽霞姐说,但这又是一个公益界的寒冬,又有很多公益机构没能等到春天,木兰居然都十五周年了,真不容易。

在屋里吃火锅,从中午吃到晚上,突然想到上一次吃饭都是半年前了,当时是盛夏,一天之中,大家在不同的活动中尝试共创一个家园。在这样的微小尝试中,大家倾听,理解,来自土地的声音,然后成为彼此的根。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Santi新聞科系硕士生 马上25spring要去世新大学交换一学期 目前从事医学人类学研究(主要田野有麻风病和残障)喜歡讀書(人文社科(哲學 社會學 ”經濟學 政治學blahblah)) 電影 攝影 體育(足球+籃球)看展 圍棋 旅行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溥之后

消失的地平线

手上的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