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关税"一刀切"是要其它国家选边站

陈家梁子
·
(修改过)
·
IPFS

特朗普这回来真的。4月2日宣布对几乎所有国家加征关税。其中对中国加征34%的关税,加上以前的关税,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率高达54%。据说关税确定的依据是,对某国的关税率用美国与这个国家的贸易逆差除以美国从该国进口额来确定,很搞笑。

观察人士认为,特朗普加征关税的重要目的是针对中国,甚至就是专门针对中国。如果真是这样,为何特朗普要“一刀切”对几乎所有国家都加征关税呢?不论是盟友、还是对立国家。

我认为特朗这样做有实际因素和策略两方面的考量。

首先,单独对中国征税,而对其它国家不征税不能有效减少美国对中国的实际逆差。在特朗普上个任期发动对中国的“关税战”后,中国厂商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东南亚和墨西哥,导致这两个地区对美国的出口大幅增加。与此同时,中国对这两个地区的出口同步增加。东盟已经替代美国,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而墨西哥则替代中国,成为美国第一大贸易伙伴。AI分析认为,2024年中国通过东盟国家间接出口到美国的货物金额大约为800亿美元,主要是通过越南。中国对墨西哥出口金额中约有一半最终进入美国,大约为500亿美元。两者之和为1300亿美元。而2024年,中国直接出口到美国的货物金额为4389亿美元,占美国总进口额32956亿美元的13.3%。如果加上间接出口,2024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货物金额约为5700亿美元,约占总进口额的17%。中国仍然是美国的第一贸易伙伴和第一逆差国。

间接出口有两种方式。一种不合规。通过伪造海关文件,原封不动的将原产地由中国改为东盟国家或墨西哥。第二种是中国厂商在东盟和墨西哥投资建立生产基地,从中国进口原材料和零部件进行组装或进一步加工。只要组装和加工后的产品的6位海关税号发生变化或加工附加值超过货物总值的40%,就可认定原产地为第三国,不是中国。

第二是策略上的考虑。对所有国家都加征关税,就显得此举并非专门或主要针对中国。但在后续的谈判中,对其它国家网开一面,高高举起,轻轻落下,而对中国则锱铢必较。特朗普公布的税率,据传的计算依据也是策略性的,先就出这个价。但在谈判过程中和最终税率的达成,美国肯定有基于两国贸易数据上的详细精细分析,有比较过硬的理由。并非如外界所嘲笑的那样,特朗普内阁是个“草台班子”。

估计后面,美国在与各国的谈判中,对那些供应链条与中国关系不深的国家,会比较宽大。而对东盟和墨西哥这两个与中国供应链关系密切的国家或地区,会比较严格。墨西哥的选择余地大一些,要么对中国也征加关税,要么与美国就某些包含中国出口价值的商品达成双方能接受的税率,而对从墨西哥进口的不包含中国价值的货物继续适用于北美自由贸易区的低关税或零关税率。

东盟国家,主要是越南的选择余地就小一些。东盟与中国签订了自由由贸易协议,双边货物贸易实施低关税或零关税。东盟国家不可能与中国中断自由贸易协定,政治风险太大。要堵住中国通过东盟间接出口到美国的通道,美国和东盟国家就只能针对这些商品适用高税率,对其它商品适用较低的税率。

所以,“一刀切”的目的很可能是要求与中国有很多贸易往来的国家“选边站”。站在美国一边,帮助美国堵住中国销往美国的商品通道,美国就给该国低关税。站在中国一边,不协助美国堵住漏洞,就征高关税。将该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视同为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适用对中国的税率。

目前的态势是中国反应强烈,其它国家反应比较克制,可能打算与美国谈判。中国针对美国加征关税,对美国进口商品也加征34%的关税。而特朗普4月7日表示将对中国的报复行为再加征50%的关税。中国随即表示绝不妥协,将奉陪到底。双方互不相让。事态将如何发展,殊难预料。待一个多月后,互加关税对双方经济到底有多大程度的影响和伤害,有了真实的数据,才会有比较确定的预测。

2025年4月8日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