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江上小堂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甲午战败后果严重:大清强国梦幻破灭,顺民怒而不干了!

江上小堂
·

今年4月17日是《马关条约》签订122周年。

1894年7月25日,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战争。历时8个多月,以中国失败而告终。战争中,中国失去对朝鲜的控制,北洋水师全军覆灭。战争结束后,中日两国1895年4月17日在日本马关(今山口县下关市)签订了《马关条约》。主要内容包括确认朝鲜独立,割让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向日本开放七处通商口岸和内河航运权,以及战争赔款。中国的直接损失非常惨重。

甲午战败无情地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战前,清朝的“洋务运动”已搞了30余年,经济上和军事上都取得了很大成就。采矿、冶炼、铁路和航运等业初具规模;北洋水师拥有38艘各式军舰,是当时亚洲最强的海军;世界排名第四,仅次于英国、法国和美国。战前,世界舆论普遍偏向中国,认为中国会赢。

然而,经此一战,就将大清打回原形。大清人多地广,貌似强大;实则老迈臃肿,腐朽不堪,十分虚弱;国内矛盾重重,组织动员能力极度衰竭。中国的经济资源、军队数量和装备虽然远超过日本,但因为要用于国内维稳,不可能都调动来与日本作战。而日本国民素质高,虽小却强;且能齐心协力,可以倾全力于一战。胜负的原因就在于此。

相对于战争的直接损失,国民的心态变化对清王朝的打击更大。战前,中国人普遍看不起小日本,对小日本有极大的优越感。对清王朝的貌似强大和营造的强国梦幻深感自豪。虽然他们身受清王朝的奴役,但觉得值!乐意当顺民,言必称大清,对清王朝这个少数异族统治有高度的认同感。

大清这一惨败,顺民就不干了,觉得不值了。怒了!认为清王朝失去了做主子的资格。想不过,心想天天累死累活,忍饥挨饿,不就只望着主子长脸吗?奴民和顺民总是希望主子够强。必须的!这样他们才会有相对的优越感,以安慰自己受奴役是值得的。

所以,后来就有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前者是士大夫不甘,想扶助清王朝重新赢回面子;后者是中下层知识分子不甘,他们没有既得利益,就想取代清王朝的统治,“驱除鞑虏、恢复中华”,重新赢得为民做主。无论革命党人共和的口号喊得多么响亮,他们真实的意图是成为强有力的主子,好为臣民赢回相对于外族的优越感,从而换取对臣民的驱使。许多国民也愿意如此交换。如果深入分析许多政治口号,都会发现暗含有这种心理基础。无非是说,跟着大清多没面子,跟着我才有面子。

不得不说,顺民将自己的价值依附在强权或国家的强大上,非常可悲。这种心理极不成熟,是缺乏独立人格的表现。但这却是中国近现代进程最根本的内在驱动力。更可悲的是,这种心理在当今中国社会仍然广泛存在。只有摆脱了这种“巨婴心理”,才算真正吸取了“甲午战争”的教训。

2017年4月21日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