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 Monthly Digest | 去了导致池子被封杀的演出,纪元1800再也肝不动了
每年都会有那么几周只想打游戏,其他的事都提不起兴趣。自己老要和某些男性比烂较劲的心态很无聊,但一想到自己身体力行地打破男性沉迷游戏忽略伴侣的刻板印象,我总有些莫名的暗爽。某天我一不小心肝到凌晨五点,被莫名醒来的陆子野抓了个现行,那感觉仿佛被抓奸在床,心虚的我立刻关了游戏滚去睡觉了=。=这个月的主要推荐是播客和游戏,还有些湾区本地的文化活动。
播客
多元成家|和好朋友成家,还有比这更让人心动的亲密关系吗|我们的《拼团人生》
堂主播客新系列“多元成家”的第一期节目,非常喜欢!两位嘉宾啵啵茶和夏夏表达能力都很强,分享的关于她们还在探索中的同居模式和情感模式也很吸引人。
节目中提到啵啵茶的父母都非常开明,完全知晓二人同居的生活状态,并且还去了解了 Plantonic Life Partner (PLP) 的相关内容。啵啵茶也让她父母听了这期节目,她爸爸还在小宇宙的节目下面留言,听众们纷纷询问“叔叔您还缺女儿吗?”
第一期,我很高兴地邀请到了啵啵茶和夏夏,两位生活在加拿大的女性。她们给我们介绍了一种新型的亲密关系模式,Plantonic Life Partner (PLP) 它不属于传统的亲情友情爱情的任何一种。也许你听了节目以后,会和我一样羡慕并且想要尝试寻找类似的关系模式。
堂主想在“多元成家”这个新系列里展现传统异性恋家庭之外的家庭组成方式,正处在这种生活状态的朋友可以联系堂主哦。
听了这期节目我对最近很火的《拼团人生》更感兴趣了,准备三月里要读这本。她乡有位乡友热心翻译了韩语版的作者采访:非单身非结婚,2女4猫的快乐生活 –《两位女子,一起生活》作者采访
三月会有一大波女性主题的优质播客出现,普通读者这期踩着二月的尾巴更新,让我给二月的内容推荐增添了一些女性色彩。 这期节目主播们没有再推荐书(避免了增加我们这些读书很慢的听众的焦虑),而是聊了聊各自是怎么开始有意识地阅读“女性作家”或者“女性主义“的作品的,以及过去这些标签代表的是怎样的隐形歧视。
刚好我前几个月猛然意识到,我一直厌恶自己的女性身份、猛烈judge身边的女同学、习惯和男性玩耍和竞争的主要原因是我童年文学启蒙时期阅读的作品百分之九十九是男作家写的,而文学是年幼的我了解世界、构建价值观的主要渠道。即使我本能地很早就觉醒了女性意识,我也花了之后的十几年去剥离深植心中的”厌女“的思维方式。
几位主播谈到了她们现在很难再去读曾经很喜欢的男作家们的作品,其中一位提到了她绝对不会再读的题材就是”男性成长故事“,和我这两年对电影下意识的想法不谋而合。这种厌烦感在去年看完原本期待很高的《世界末日》(Armageddon Time) 之后到达了顶峰,我写下了 I’m so f**king tired of watching coming-of-age story of middle-class white boys. 这样的短评。
我相信大多数试图翻开阅读《追忆似水年华》的读者都会遇到相似的困境:长难句太多,内容个人化到自恋,描写巨细无遗到啰嗦……不知道有没有谁真的读完了全部七卷?
这期节目里,两位嘉宾分享了他们自身遇到的阅读困难和吸引他们继续阅读的原因,以及他们个人对这套书的看法,很有意思。
读不完原文我们至少可以听完这期节目嘛!
又是一期只有若含的不合时宜,话题选得超棒。
节目里的嘉宾说,即使他的名校同学们毕业后在顶尖投行工作年收入过百万,依旧不承认自己是“精英”,依旧认为在他们的圈子里自己是底层。这也许是他们的真实感受,可能他们还未拥有半山豪宅和私人游艇,他们还在为更有钱的老板打工。这个世界上,除了极个别人,大多数人的身边都会存在很多比自己“更成功”的熟人,难道只有巨富如比尔盖茨才需要承担社会责任吗?嘉宾的同学们所在的阶层是社会中的极少数是不争的事实,他们拥有如今的社会地位和资源很大程度是出于幸运,所以理当承担一些重新分配优势资源的社会责任。
节目并非宣扬“捐出全部身家”,只是提倡大家在能力范围内做“有效捐赠”,寻找一份生活于当下的确定感与意义感。
这集节目打动我的是两位嘉宾创立“公益盒子”的出发点,和我和我的朋友们做很多事的出发点十分相似,即所谓的 survivor’s guilt (在这集播客里聊过)。我当然不认为自己属于“精英阶层”,既没有顶级名校光环,也没有“精英”的收入和生活方式;在我居住的城市,我的收入低到可以抽签买保障性住房。但和我成长路径相似的依靠留学逃离了原有环境,过上了理想生活的同龄人,比起沉默的、被隐形的大多数,多少都算幸运。我有余力,便贡献些时间和精力,获得些生命的意义感、对抗消极和虚无。
The Most Empty Downtown in America
这集播客讨论的是我很关心的一个话题——疫情之后旧金山依旧空荡荡的downtown意味着什么?
说来矛盾,作为低收入无产人士,旧金山越空房价越低对我越有利;但我热爱这座城市的活力和多样性,十分担心空如鬼城的downtown会影响到城市的发展,让她逐渐死去。
过去二三十年里,依托硅谷的蓬勃发展,旧金山downtown成了科技公司聚集地,很多small business也依附工作日上班的人群在周边发展起来。疫情让downtown的办公楼租售业务一落千丈,后疫情时代,其他产业早已恢复正常上班,tech公司却一去不复返。我也从朋友那儿听说了一些公司permanly remote彻底退租SF办公室的事。于是,原本就在疫情期间遭受毁灭性打击的办公楼和周边 small business 根本无法恢复。
很多办公楼业主被逼无奈,在寻求把办公区域转变为住房的可能性。先不提 zoning/code issue (区域规划和住房规范),只从最浅层的实用角度看,办公楼的落地幕墙通常不符合住宅对隐私和通风的需求,过深的平面和集中的厕所管道设置改成需要自然采光、厕所管道分散的住宅平面会有很大的困难,造价成本也会很高。
对于 small business, 节目里有个我没想过的切入点。他们采访了一位咖啡店的管理人员,她在SF居住了很长一段时间,在这里抚养了她的四个孩子。她过去就在downtown的咖啡店工作,服务来上班的科技公司职员。现在,她被派去了 Mill Valley 的门店,因为科技公司职员都wfh了,他们需要在家附近的咖啡店消费。Mill Valley 是旧金山北部的富人区,距离旧金山半小时的车程,搭乘公共交通至少一个半小时。这里的房产两百万起步,普通人是无法负担居然在此地的费用的。因此,这位接受采访的咖啡店管理人员现在每天需要花费至少两小时的时间通勤,而她们店里也没有任何员工居住在附近,全都需要每天长时间地通勤。
原本就占据了更多社会资源的高收入阶层在wfh之后节省了通勤成本,原本就收入不高的阶层为了生计不得不付出比前疫情时代更高的通勤成本去服务这些人。是疫情之后“穷者愈穷,富者愈富”局面的另一个切片。
我也是听了这期播客才接触到了“舒适推理”(Czy Mystery)的概念。
作为本格推理爱好者,社会派、硬汉派都不太能欣赏(但我还是要推荐《漫长的告别》),更加别提日式推理元素轻小说了,不碰瓷“推理”我们还能做朋友。
本来以为“舒适推理”是类似“轻推理”的小说类型,但其实这个类型还原了黄金时代英式推理的典型设定。“舒适”的不是“推理诡计”,而是“推理节奏”,是相对于当下社会环境来说的“慢节奏”。阿加莎著名的“马普尔小姐”系列就可以算作“舒适推理”:在乡间惬意的午后,马普尔小姐一边喝着下午茶打着毛衣和老太太们聊些家长里短,一边不动声色地收集处理信息,进行罪案推理;案件涉及的人物通常都是同一个小镇的居民,互为邻居、朋友,书中不会描述血腥的细节或者成人内容——谓之“舒适推理”。
美国推理小说协会(Mystery Writers of America)最近选出的两位2023年度推理大师(2023 Grand Masters)得主Michael Connelly 和 Joanne Fluke 中的后者就是著名的“舒适推理”作家。推荐一个舒适推理爱好者个人创建的网站:https://cozy-mystery.com/
可以找到完整的舒适推理系列,按照系列顺序看也可以防止被泄底。
我被这期播客安利了《周四推理俱乐部》(The Thursday Murder Club: A Novel) ,听了一小段,十分喜欢,在等待电子书的借阅。我现在读小说总是陷入“读中译本觉得奇怪总忍不住去猜测原文,读英文原版读得慢容易放弃”的两难境地。这书在美国着实流行,Libby电子版借阅的等位排到了两个月开外。等待途中我听了一小部分Amazon的有声书版本,微信读书也提示我中文版电子书上架了,但我还是决定等待英文版的借阅。
我宣称自己从不看爱情片讨厌爱情片,大多耳熟能详的好莱坞爱情片我都没看过或者不喜欢,但我不屑的到底是“爱情”还是“充满了性别刻板印象、粉红滤镜、陈词滥调和无病呻吟的矫情叙事”呢?
但我时常重温“爱在三部曲”,被《燃烧女子的肖像》打动,并不排斥文艺片里的情感表达,就知道我厌恶的是后者,而非爱情本身。
铥铥的这期节目反思了打着“爱情”旗号,实际却是在塑造女性“恋爱脑“的刻板印象、规训女性服从父权社会的“经典作品”;重温了影视作品中呈现的或动人美好或引人思考的亲密关系。
爱情和其他各种感情相似,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某种连结,所有健康的、正向的情感都能给关系里的人以温暖和力量,不健康的关系,无论种类都会让人备受折磨。不是只有女性向往爱情,女性也不是只能依赖爱情,在亲密关系之外,我们可以通过很多其他类型的情感来获取心理支持和正向情绪。她乡在情人节刚好推送了一篇关于乡友们在她乡收获的各类情感的小故事合集,欢迎阅读。
我做了个推荐播客单集的playlist,可以使用任意泛播客平台订阅。我会把节目加入到Playlist,在你使用的podcast app里就会自动显示新推荐。理论上来说,所有支持RSS Feed的podcast app都是可以用的。例如:Pocket Cast/Overcast/Castro/Apple Podcast/Google Podcast/Moon FM
在你使用的podcast app里搜索这个RSS Feed – https://www.listennotes.com/listen/bamboos-podcast-digest-McHrlnUVwdZ/rss/(复制粘贴这个URL)。每个APP操作方式会有不同,结果都相当于订阅了一个podcast,在你的app里会自动显示我推荐的节目。
读书
瘟疫之夜
推荐:⭐⭐⭐✨
帕穆克难改他罗嗦絮叨的行文风格,要是篇幅缩减我个人的评价应该会更高些。读前半本时很投入,帕穆克在疫情发生之前预言般写下的虚构故事在后来的现实里都被一一重现,在后疫情的当下读起来让人感触极深,人类总是一再重蹈覆辙;跟随瘟疫肆虐的情节而展开在读者面前的明格尔岛的美丽画卷极其生动,透过文字我似乎都能闻到岛屿上海风的气味。
出于个人偏好和出版业的主流偏向,前奥斯曼帝国地区的文学作品从不在我的涉猎范围内,帕穆克的几部作品是我仅有的了解彼处的窗口。这部作品的叙述一直延续到了21世纪,可以和我们熟知的现当代世界历史串联起来,本书的真实感和对现实的映射更为强烈。我读伊斯兰地区的非女性主义作品必然会有不适,书中塑造了一个愚昧无耻、贪权守旧的谢赫形象,点燃了我对该宗教的厌恶。书中居然有些微的女性主义视角(比如以女性历史学家的口吻展开叙述,表现帕克泽公主对传统伊斯兰教义压迫女性那部分的反叛),书中成功存活下来的主要政治人物也是勇敢智慧的帕克泽公主。
以下是一些原文摘录,你们肯定会觉得这些片段似曾相识:
医生们认为给干草堆喷药还不够,必须把它们一把火烧掉。等装干草的马车来了,无比愤慨的主人直接躺在了脏兮兮的草堆上,以死相逼,不准别人动他的干草堆。他这番无理取闹也并非完全没有成功:火差点烧到了他身上。只不过后来,他因为袭击工作人员,试图把瘟疫传染给别人而被逮捕了。总督觉得,问题的核心是民众能否遵守隔离禁令。
如果因为担心偏执狂造反或爆发冲突而不采取医学措施的话,那世界末日真就到来了。”主教继续说,“岛上的希腊人正在出逃,瘟疫把我们所有人都吓坏了。有一些人甚至还说:‘疫情就是编造出来的,是有人要把希腊人从岛上赶走’
朗读者每读完一本小说都会在最后一页留下“本书已读”的字条,就像中国的皇帝在欣赏完一幅中意的风景画之后都盖上红章一样。与所有偏执狂和敌视一切的人一样,
在我的国家,一位手握实权的友人可以提供的帮助永远比人权概念赋予的保障大得多
影视/视频
只看了两部电影一部话剧录像没太多可推荐的一个月。
话剧:天窗 Skylights
看的是英国 National Theater Live 网站2014年录制的的视频版本,中场休息有剧作者简短的采访,能感受到典型的英式幽默。
我很喜欢本剧的台词设计和三位演员。和电影不同,话剧就是可以写一些优美华丽的台词而不让人感觉违和。女主角由 Carey Mulligan 饰演,这个略带文艺、关心社会、反叛出身的角色很适合她(第一千零一次推荐她主演的 Promising Young Woman,她会去主演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导演的这样一部长片,可以推断她个人的偏好和兴趣点大致是什么样的。) Bill Nighy 老爷爷赋予了暴躁专制的男主角别样的魅力;Matthew Beard 饰演的儿子的角色淘气又贴心,非常可爱,总感觉是深柜。
下面这段介绍是我用 ChatGPT生成的,有助于各位深入了解这个剧的主题:
英国话剧《天窗》(The Skylight)是戏剧家大卫·赫尔伯特(David Hare)创作于1995年的作品,其剧本以三个人物的关系为主线,探讨了社会阶层、政治观念以及人性的复杂性。
主题:《天窗》探讨的主题十分深刻,既有关于社会、政治的议题,也有关于人性的思考。剧中涉及的话题包括权力、阶层、爱情、道德、责任等,这些话题在剧中得到了充分的探讨和呈现,观众可以在观看剧目的过程中思考和反思。
亲密 Close
很欧洲很动人的电影。叙事手法和情感表现完全不同于好莱坞。两位小演员很出色,电影的成功至少有他们一半功劳。
游戏
Gorogoa (画中世界)
推荐:⭐⭐⭐⭐⭐
完成度很高很精美的解谜小品。美术和叙事赏心悦目,解谜机制单一但被利用到了极致,完全不会无聊。
两个小时就可以玩完剧情,回味无穷。
Anno 1800 (纪元1800)
推荐:⭐⭐⭐⭐⭐
我2022年刚买那阵就废寝忘食玩过几天,是我过去两三年里玩过的印象最深的基建种田游戏。这个月瘾头上来又拿出来玩。这游戏非常肝,费脑费眼费手。但对于我这样能打经济战就坚决不动一兵一卒的种田建造爱好者而言,开到最简单难度的沙盒模式太!好!玩!了!只要打开就停不下来。
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来,游戏背景是19世纪的大航海殖民时代。刚开始你是旧世界(对应欧洲)的一个小岛岛主,你需要在这个岛上建立你最初的农业产业链。如果生产物满足了居民的需求,部分居民的阶级就会提升,出现工人阶级后,可以开始生产肥皂、香肠、啤酒等物品,再往后,随着新的工匠、工程师等阶级出现,会有更丰富的生产工艺出现。还可以扬帆起航,派遣船只去探索新世界(其实就是非洲南美洲亚洲等地),在新世界的岛屿建立你的殖民地,搜刮那里独特的物产。
只当种田发展游戏玩,就已经很忙碌了。每次有重大科技变革,曾经规划得很好的市镇和产业区很可能要推翻重来,还需要规划每个岛上的产业侧重点;开辟了新世界航路建立了殖民地之后,就可以利用新世界运回的原料发展新的产业链;另外,进出口贸易也是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
旧世界会有其他岛主,AI对手会和你争夺土地资源。游戏里有即时海战系统,但本手残不精于此道,主要通过建造炮舰威慑和并购他人岛屿股份的方式打败AI。
玩着玩着,你会清晰具体地理解,两百多年前率先发展了航海业、发生了工业革命的欧洲国家是怎么剥削自己国家的底层人民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土著居民的:游戏里重工业发达的岛屿因为严重的污染不会出现高阶级的居民,这样的岛屿只能安排农民和工人居住,他们日复一日劳动产出的商品会被送去高阶级岛屿满足上层居民的生活所需,而他们自己没有机会实现阶级跃升。旧世界之外的殖民地岛屿连建立学校的机会都没有,自然不会出现高级工种,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被奴役着开采当地特有的自然资源。殖民者会把它们运回旧世界加工成产品出售给本国居民,也可以运回殖民地倾销。这些殖民地永远没有提高自己的工业水平,发展出自己的产业链的机会。
同时,随着商业帝国的版图扩大,殖民地遍布不同大洲,我这个黑心资本家疲于奔命。每过一段时间就要调整某地的产业规模,不然就会原料短缺或者生产过剩;还需要不断调整跨大洲的航线来保证生产原材料或者消费奢侈品不断供。太累了,想想真实世界的殖民者还要应对当地复杂的政治局势和气候环境,我好像可以理解“日不落帝国”为啥衰败了。
育碧的纪元系列出过很多部,在1800之前我也玩过广受好评的1460,囿于制作年代久远、游戏系统简单,不是特别喜欢。这部1800刚好符合我对种田基建游戏的要求和喜好。我DLC入得比较全,可玩的游戏系统非常非常多,多到有些overwhelming。如果觉得发展产业链的主系统无聊,可以干点别的,造造动物园、植物园、博物馆,玩玩飞艇系统,帮居民们跨洋交笔友。我在失败了很多次之后的心得是,推迟远洋探索和开辟新世界的脚步,先在旧世界积累足够的财富,以免需要管理的岛屿过多,资金链断裂导致崩盘。最近一个存档终于成功存活下来并且累积了上百万的财富,非常满意。
当然这款游戏的缺点也很明显,太肝了,肝得没有意义,玩到后来容易厌倦。我玩《动物园之星》的时候会有蓝图系统,方便玩家存储自己的设计图纸,可以减少重复劳动。但纪元1800完全没有这方面的设置,每开一局新游戏或者新地图,就得手动重画城镇和产业区,玩多了难免无聊。
总之,强烈推荐各位基建种田游戏爱好者们尝试,最近ubi又打折了。基建游戏哪有不肝的?
东方:平野孤鸿
推荐:⭐⭐⭐⭐
这个月买的,游戏已经能玩了,喜欢国风种田游戏的不要错过。(我是steam美区账号,据说国区还没版号)
不急着玩也可以再等等,他们还在不断更新。我玩的最养老沙盒模式,头几天连续肝了30小时之后开始觉得没什么可操作的了。
剑三是我玩过的感情最深厚的游戏没有之一,虽然这款西山居出的单机类经营游戏和剑三啥关系都没有,但对我来说依然滤镜拉满——手游这么挣钱的当下,还费力烧钱做收益不高容易被骂的单机游戏已经足够有诚意了。期待早日出创意工坊,能用上剑三角色MOD。
本地生活
池子遭封杀:意料之中
去南湾看了池子的那场巡演。演出宣传的时候一直以为是池子和黄西对半分,没想到其实池子是给黄西的专场暖场,总共只讲了二三十分钟,后面大半的时间我都很想退场,黄西的段子我实在欣赏不来。
那要早知道这样——我也还是会来看的——池子连国内唯一关起门来讲段子的小场地都被人举报了,我不来看这场,还能去哪儿听他讲段子?
短短二三十分钟,也不算质量特别高的段子,但我很满足。他说的那种尺度放在英文脱口秀,都不值得一听,但听一个大陆脱口秀演员用普通话讲出来,我从未体验过。他讲一段我就疯狂拍手,手都拍痛了。我这压抑了三十年的老中人还真是可怜,听一个比我小几岁的演员在台上说点模棱两可含含糊糊讽刺当局的段子就脑内高潮了。
池子知道自己要讲这些,进场的时候也没收手机,勇敢到天真,天真到让人敬佩。所以如今的结果也是可预见的,做一个敢说实话敢表达自我的中国人要付什么样的代价我们都了解,对它的恐惧如悬在每一个中国人头上的利剑,每说一句话都要掂量一下自己的脖子够不够硬。
池子提到了卡姆的境况,并且对他因为身为新疆人遭受的不公表达了同情。他不因朋友落难划清界限,在无情的娱乐圈混迹多年依然如此真诚真挚,更叫人喜欢。
池子开场就说“我演完前几场,大数据就开始给我推送政治避难的内容了。”没想到一语成谶,他这下是真需要了。如果他愿意,希望他早日跑路,出来讲脱口秀。
Sargent and Spain 展览
时间:February 11 – May 14, 2023
近期Legion of Honor的这个画展非常推荐。
John Singer Sargent (约翰·辛格·萨金特)是美国镀金年代的知名画家。他的画喜欢捕捉动态场景,很像当代的街拍。这样的风格被当时的人们认为过于大胆和突破。虽然他父母是美国人,但他出生在欧洲,人生的大半时间也都是在欧洲度过的。这次展览的作品是他受西班牙旅行启发所创作的,题材包括弗拉明戈舞者、Roma群体(俗称吉普赛人)、雕塑和建筑,还可以看到一组他对前辈知名绘画作品的仿绘习作,其中包括他很崇拜的委拉斯开兹 (Velázquez) 的《宫娥》。
从展出的油画作品里可以看到他用简单抽象的笔触把人物神态和面貌特征勾勒得很生动,我对此非常着迷。而且不同于传统男性画家把女性模特的性客体化,我会体会到他对作画对象的欣赏和对中下层女性(或群体,比如 Roma 人)的关怀和悲悯,可以注意展览中 Street in Venice, Spanish Roma Dwelling 等作品。
比起同时代的男性艺术家,Sargent 的私生活也算得上十分简单。他终身未婚,与家人和朋友的关系十分融洽,展览中还有他和妹妹 Emily Sargent 及她的朋友 Eliza Wedgwood 三人出去旅行作画的场景和作品。我特别喜欢这幅 Mosquito Nets,还买了冰箱贴回家。二位友人在画中悠然自得的神态和她们头上自己发明的防蚊帽都叫人好喜欢。
这个月的内容就到这里,祝大家新年大吉,生活愉快。
如果喜欢我的内容可以给我拍手赞赏 (●’◡’●)
谢谢阅读!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