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惜幻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那些年》之【文字狱的温馨家庭】

惜幻
·

我的一位至亲长辈在几十年前入过文字狱。

在那个黑白颠倒夫妻反目父子切割的疯狂年代,所幸家人们一直保持坚强和清醒,没有被磨难击垮,更没有让所谓的政治立场侵蚀亲情。他们对狱中的亲人频繁的探望照顾,坦荡的维护。待到长辈最终出狱的那天,更是在外面奔走相告,大声欢呼迎接。

这种没有被扭曲的亲情观也在家族中传承了下来。在大家庭里,长辈们对晚辈们只有爱护,没有打压,没有对学业苛求,更没有一丝和别人攀比。有的是爱和鼓励,沟通和交流,互相支持,互相依靠。家中没有任何人有绝对权威,晚辈们愿意和长辈们像朋友一样分享生活,同时也自然而然的尊重和敬仰长辈,因为他们的品格值得仰视。

小时候最美好的回忆之一就是围着大圆饭桌听长辈们聊天谈国事天下事,特别愿意和长辈们在一起。智慧,诙谐和犀利从欢声笑语中流露,家中时常洒满温馨。我那时单纯的以为每家都是这样的氛围,长大后才慢慢发现,在大陆这种家庭氛围真的不是主流。太多的家庭不是严重缺乏沟通,就是以打压攀比为主,长辈有绝对权威,不尊重孩子,还有无止境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或许什么样的大环境,就塑造什么样的小环境,权威型的统治,不仅对官场,职场有明显的影响,就连对家庭这样小环境的也有神不知鬼不觉的渗透。

而家中这种“非主流”的教育成为了我的财富。自打我十几岁上高中开始,家中所有的大决定我必定都会参与,包括家里买什么牌子的车,换什么类型的房子,搬到哪里,等等。我可以充分发表我的意见,家里绝不是一言堂,我既有发表意见的权利,也有对家里贡献建议的义务。但我所了解的很多家庭却告诉孩子只负责学习,而不参加任何对家中的贡献。其实参与家庭的决策才能真正成为家庭中的一份子,而不是一个被养在象牙塔里的宠物。有了家庭的参与感,才可能会有社区的参与感,长大才会建立起社会的参与感,责任感和社会公德心。如果从小被要求只管好学习这一亩三分地,长大了是​​不是也只愿自扫门前雪呢?


《那些年》系列待续,愿意于大家分享,尽请期待。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