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地思想和生平简介(8)食盐长征
印度人的抗争并未能迫使殖民政府做出足够的让步。甘地的下一个方案是在国大党大会上提出不合作运动的建议:在政府工作的印度人应该辞职、律师应该退出法庭、学生应该退学、所有人都应该拒绝使用英国造的东西,尤其是纺织物,改用印度人自产的土布。国大党的不少政治人物都认为这主意理想化得可笑。但不合作运动在印度最终取得巨大的成功,也与甘地的名字一起印在世界的记忆中。
不合作运动的主意并不是甘地的一时灵光闪现。那时他已经为印度如何实现自治的问题思考多年。靠不合作来获得自治的想法十几年前在他的《印度自治》(Hind Swaraj) 一书中就已经基本成形。从经济的角度来看,英国的大机器工业摧垮了印度的手工纺织业,使印度对英国产生了严重的经济依赖,也使大批印度下层民众失去经济自立的机会。从政治的角度来看,英国对印度的统治需要印度精英阶层的合作。那么,如果印度的中上层拒绝与殖民政府合作,而开始与下层民众合作 – 通过支持他们的产品、回归他们的生活方式 – 那么印度人就从政治到经济都走向自立,殖民政府就成了印度社会中多余的孤家寡人。这就是瓜熟即蒂落的最自然的权力过渡。
在不合作运动在全国开展的同时,国大党也在甘地思想的影响之下慢慢蜕变,印度的知识分子阶层开始从英式着装改成土制粗纺白布。
“从那时起,甘地逐步填平了印度知识分子阶层和大众之间的鸿沟,并拓广了印度自治的概念,在其中加入了社会和道德重建的各个方面。难怪他一生的故事也是一个看起来愚昧、懒惰、绝望的民族为国家的自由而斗争并且最后取得成功的故事。” 【32】
1922年,甘地被殖民政府逮捕,判刑六年。两年后因病被提前释放。
“从那之后的五年里,甘地好像退出了大众抗争运动的政治。他把精力花在印度广大的农村中,去传授他认为是印度独立的真正基石的一些原则,包括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的团结友好;消除对‘贱民’的歧视;男女平等;重建乡村经济,尤其是手工纺织,从而为最多数的普通人提供就业。他说,‘我不想只是让印度脱离英国的暴政。我想要让印度脱离所有的暴政。’” 【33】
也是在这段时间里,甘地完成了《实验》的写作。
1929年,殖民政府对印度人权利的持续打压促使甘地从“旷野”再次回到政治的中心。1930年1月26日,全印度数百万人宣誓拥护甘地起草的《独立宣言》。后来,1月26日被定为印度的共和国日。
甘地随即开始思考如何在这个纲领之下实现印度人的自由。他想到了殖民政府制定的不许印度人自己制盐的法律。3月12日,六十岁的甘地与78位同工从艾哈迈达巴德的自修营出发,步行24天,走了350公里,到达海边提炼食盐。这就是著名的“食盐长征” (The Salt March)。全印度有数百万人随之主动违反殖民政府的法律,到海边提炼食盐。
食盐长征是甘地的另一个极为成功的计划。印度有漫长的海岸线,而印度人从海里提炼食盐却是非法的,这个法律在印度人眼里的非正义性可想而知。当数以百万计的人一起主动违背这个非正义的法律时,创造了几个效果:(1)给大众提供了廉价食盐,伸张了底层民众的生存权,帮助他们实现经济上的自立;(2)增加了印度民众面对强权的勇气,帮助他们实现精神上的自立;(3)没有人离得开食盐,包括最底层、最贫穷的大众和妇女儿童,所以食盐长征以最直观的方式让印度全体大众 意识到殖民政府的不合法性。
甘地设计的这些抗争运动的成功除了由于他的主意的现实可行性,另一个原因是他在印度人之中赢得的信任是其他任何人都不可比拟的。如果同样的主意不是由甘地提出,而是由另外一个人提出,很难想象它能得到全印度人的响应。
“被苦难生活训练得极度多疑的印度人不怀疑甘地,因为他把所有的事都坦白告诉了他们。他憎恨秘密;他是他自己的最严厉的批评者。他承认自己犯的错误,包括‘喜马拉雅山’那么大的错误,因为他不自称永远正确或高人一等。” 【34】
同样的话,从不同的人的嘴里说出来,承载的分量是不一样的。所以政治不只是智力层面上的工作。
一个月后,甘地被捕,随后大约有十万印度人被捕。
第二次世界大战严重挫伤了英帝国的元气,印度人的独立运动也让殖民政府疲于应付。他们不再留恋对印度的控制。1947年8月15日,印度正式独立。
甘地晚年奔走于印度各地,致力于消弭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冲突。冲突导致巴基斯坦从印度分裂出去独立建国、一千多万人流离失所、数十万人死亡。许多印度教徒开始不满甘地对穆斯林让步太多。
“那时甘地收到的信当中95%都是谩骂和仇恨。印度教徒写给他的信中质问他为什么要偏向穆斯林。穆斯林写给他的信中要求他不要阻挡巴基斯坦建国。”【35】
1948年1月30日,甘地被印度教极端分子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