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自由”年代 | 我是出生在1989年的中国人02【我的N个中国】

Kellyintravel
·
·
IPFS

多次来到台湾之后,我开始感受到自由。在台湾与当今中国大陆的对比中,我对自由开始有了样貌和轮廓。回想发现,在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似乎也曾有过“自由”的影子。

90年代,生活经常都有惊喜。第一次喝到可口可乐,第一次去吃KFC,各种西方味道让人狂热。家中第一次买了录像机,第一次换了VCD,租影碟的商店里各种语言的影片任人挑选。

90年代,电视节目极度丰富。傍晚的日本动画片,八点档的香港武侠片和台湾言情剧,十点后的美国电影,欧洲杯球赛和摔跤、拳击,足以调动一家人争抢遥控器的热情。深夜,我的外公喝着雀巢咖啡津津有味看着《海滩救护队》,生命至上的剧情特别能引起他作为医生的共鸣。我只记得一群穿着泳衣的人在沙滩乱跑,没想到这是我人生看的第一部美剧。

90年代的北方城市,人们曾以摩托车为交通工具。男人带着头盔开着重机,女人骑着铃木公司的“木兰”,繁忙的十字路口,大家在交警的指挥下自由穿梭。

90年代的北方城市,市民爱好多样而多变。人们喜欢卡拉OK,街头巷尾播着《吻别》、《花心》,无论粤语国语大家都喜闻乐见。人们迷恋各种偶像,从贝克汉姆到小甜甜,从四大天王到古惑仔。人们爱上看电影,我80多岁的老奶奶(外婆的母亲)与我这个未成年儿童一起在电影院看了一刀未剪的《泰坦尼克号》,我的老师也不顾少儿不宜的镜头公然在班级的夏令营活动中为小学生放映。

90年代的北方城市,我家附近的那两条街曾经生机勃勃过。

一条街有我的小学校。白天的一条上学路,晚上则摇身变成了夜市食街。炒田螺、烤羊肉的味道飘散在空气中,与喝酒猜拳的声音一起,构成了我家窗外的仲夏夜。

一条街有我的幼稚园。白天风平浪静,晚上亮起红灯。发廊的灯光闪烁暧昧,门口的小姐秋波暗送。附近的居民大妈极度震怒,坚决不允许家中男人晚上独自出门散步。

奇怪的是,尽管投诉常年未断,夜市和发廊却持续了十年光景。

如今的中国,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集权化的管理加强了,生活的丰富则消减了。影视审查越来越严格,电影没有迎来分级却遭遇了删减、撤档,电视台限制播放其他国家地区的剧。年轻人听的音乐和崇拜的偶像趋于国产,自媒体微博也不能随意发言,大城市禁止摩托车出行,夜市消失了,小吃摊贩在城管的穷追猛打下经营困难……

与今天相比,90年代的生活,混乱而丰富,是”放任“过的短暂自由。

我这代人,没有搭上80年代中国最自由时期的直通车,只算赶上了局部自由的末班车。可惜我的“自由”年代,我还尚未意识到,它就稍纵即逝,一闪而过了。在“改革开放”与“韬光养晦”的政策之下,中国人享受了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一些福利,生活改善逐渐富裕,却忽视了自己拥有过的“自由”。

自由,是可以接收来自世界的各种讯息,是可以选择自己的爱好和生活方式,是丰富的有尊严的生活。虽然自由度不如台湾,但中国也有过自由的年代。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