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鲁士勒:那个为孩子们讲故事的人
(本文系21世纪出版社约稿,最早发表在百道网。《大盗贼》是我的童年阴影哈哈哈,写这篇文章时读完了普鲁士勒的书,最想给大家推荐《克拉巴德》。)
“我是个大盗贼,什么也不怕,生活多自在,整天乐哈哈。”
1989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木偶动画《大盗贼》,在八零后九零后的童年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多少人今天看到这首大盗贼之歌仍会忍不住唱出声来。然而很多人不知道,这部国产动画改编自德国作家奥得弗雷德·普鲁士勒(Otfried PreuBler)创作的同名经典儿童文学。
奥得弗雷德·普鲁士勒是当代德国最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翻开他的作品,你就会在环衬上看到这位一眼便让人觉得亲切可爱的老头儿。普鲁士勒深受世界各地孩子们的欢迎,也获得了许多厉害的奖项:国际安徒生文学奖、欧洲青少年文学奖、德国青少年文学奖……可他最喜欢的,却是德国一个儿童团体Lese-Raben颁发的“金果酱盖子奖”(the Golden Jam Lid)!
普鲁士勒就是这样一个为孩子们讲故事的人。他笔下的故事是热闹有趣的,人物是真挚勇敢的,强盗、水精、女巫、幽灵们围在一起,唱起了一支给孩子们的歌。
1.“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打小就是学徒”
1923年10月20日,普鲁士勒出生在波西米亚北部的伊泽拉山区。普鲁士勒从小听着外婆多拉的故事长大,在他的心中,外婆仿佛有说不完的民间故事。这本“外婆的故事书”虽然在现实中并不存在,但成了普鲁士勒“一生中结识的所有书籍中最重要的”。外婆曾讲过一位幽灵“白女士”的故事,许多年以后,这位“白女士”被普鲁士勒变形成了调皮可爱的《小幽灵》。
普鲁士勒的父母都是教师,父亲对当地的历史颇有研究,热爱搜集并记录山区的民间故事。幼年时,普鲁士勒常常和父亲一起在山中旅行,他一直记得在山中小木屋里度过的那些美好夜晚:炉子里燃着松木,屋子里散发着干草、亚麻油和山羊奶的香味,大家围绕着守林人听他讲故事,那些故事有着不可抗拒的魅力,小普鲁士勒听得如痴如醉……
童年听到的民间传说深深滋养着普鲁士勒,让他生出了创作的愿望。正如他在《冬天雪的故事》的前言中所说的,“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在这个行当里,我打小就是学徒”。1940年,17岁的普鲁士勒创作出了第一部手稿。其后,他创作了《小水精》(1956)、《小女巫》(1957)、《小幽灵》(1962)、《大盗贼》(1966)等众多儿童文学作品。看看它们是怎么开头的吧:“从前有一个小女巫,那年才刚刚一百二十七岁。”“在欧洲有一座古堡,叫作猫头鹰岩,自古以来,在古堡中就住着一个小幽灵。”这种“很久很久以前”的叙事方式、这些极具个性的主角,正是从民间故事与传说中继承来的。
普鲁士勒还写过一部不怎么为国内读者所知的《山妖传》,讲述男孩从民间传说里、从德语教授那里、从民间诗人那里,搜寻伊泽拉山区巨人山脉的山神“萝卜数字”的奇幻故事。童年听到的故事慢慢生长,当它们被普鲁士勒再次说出时,已经长成了作家独特的幻想世界。
2.从民间传说到童话故事,打破传统的叙述模式
普鲁士勒出生的伊泽拉山区,在当时属于苏台德地区。这个地区在捷克斯洛伐克境内邻近德国的位置,生活的都是讲德语的人,这群人在捷克属于少数民族。一战与二战期间,苏台德地区一直处在政治与文化的冲突中。这种冲突加深了幼年的普鲁士勒对德国文化的认可。在上学时,他最喜欢的科目便是德语。
普鲁士勒对德国文化的学习与认可,也体现在他后来的儿童文学创作中。在他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幻想小说《克拉巴德》(又译《鬼磨坊》《少年克拉巴德》)中,少年克拉巴德被引诱到充满秘密的磨坊,身心都被拥有黑魔法的师傅所钳制。具有斗争精神的克拉巴德数次与师傅“斗法”,二人幻化成各种动物相斗相克。这一情节在德国经典《格林童话》中的《伶俐的小偷和他的师傅》中能看到原型。最终,少年克拉巴德发现了解救自己和伙伴的方法——如果自己所爱的少女能从被变成乌鸦的磨坊伙计中认出克拉巴德,大家就能从师傅的掌控中逃脱。这不禁让人想起《格林童话》中的另一篇《约丽丹和约雷德尔》:少女约丽丹被巫婆变成鸟,和七百多只鸟混在一起,等待少年约雷德尔从中识出她来。
从民间传说到童话故事,普鲁士勒的幻想小说有着深厚的德国文化土壤。在普鲁士勒看来,“当今的孩子在家里有两个世界:一个是新技术的世界,一个是童话之类的幻想世界”(韦苇《外国童话史》)。他认为,哪怕是一字不识的孩子也可以通过童话故事去接触一些严肃的课题。因此,普鲁士勒选择用更加古典的方式去构建他的幻想世界,去探讨善良、友爱、同情等经典议题。但是,他并不是生硬地转化、嫁接,而是打破了传统的叙述模式,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去为现代儿童呈现全新的作品。
德国有种经典的木偶剧Kasperletheater,木偶主角叫作卡斯佩尔(Kasperl),剧情往往围绕卡斯佩尔帮助他的朋友(奶奶、赛柏尔、公主等)解决各种问题展开,剧中还有强盗、警察、女巫等角色——是不是觉得很熟悉?是的,普鲁士勒的《大盗贼》正是从中获得灵感。然而,普鲁士勒一方面继承了传统木偶剧的人物原型,另一方面,将剧作中的卡斯佩尔从战无不胜的英雄,变成了让孩子们更有亲切感的普通男孩,又将剧作中原本卑鄙阴险的强盗,变成了胆大妄为又自由自在、看似凶狠却会犯蠢的大盗贼。正是由于普鲁士勒的全新创造,这位抢劫只抢咖啡磨、枪里只装胡椒粉的大盗霍琛布鲁茨,成了最著名的童书角色之一。
3.孩子们真正想要和需要的是满足想象力的故事
普鲁士勒并不是一开始就打算成为作家的。原本想要当一名德国历史教授的他,在青少年时代经历了残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直到26岁才恢复正常生活。他选择进入大学学习,然后和父母一样从事教育事业。1953年至1970年,普鲁士勒一直担任小学教师,后来还成了校长。在学校,他经常给不安分的学生们讲故事,回家后,他又为哄三个小女儿入睡讲故事。工作之余,他开始兼职为地方报纸和儿童广播写一些儿童读物。1956年,33岁的普鲁士勒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著名作品《小水精》,出版后次年即获得德国青少年文学奖。
身为一名校长,普鲁士勒从不高高在上、墨守成规,相反,他了解孩子,喜爱和孩子相处。哪怕成为著名作家后,他还坚持和世界各地的孩子们通信。普鲁士勒认为,孩子们不应该只有教育性读物,他们真正想要和需要的是满足想象力的故事。他甚至以自己的教学经历为蓝本写过一本幻想小说《会魔法的教师》,书中那位会使用魔法、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教师科林索,也许就是他梦想中的自己吧。
尽管普鲁士勒的创作深受民间传说与童话的影响,但他塑造的人物都是实实在在的现代儿童。小水精、小女巫、小幽灵本质都是“小小的、仍然脆弱的人类,处于他们生命的起步阶段”。这些小家伙和普通孩子一样,对世界充满好奇,在与大大的世界初次发生连接时,产生了一些摩擦,也生出了许多美好的体验。
《小水精》里,小水精和岸上的普通男孩初次相遇,看见他们往火里扔一些拳头大小的黄色的卵石,过一会儿,又用棍子把这些卵石扒出来,刮去上面的泥土,然后把卵石吃掉。这时作者才揭晓——原来男孩们在吃烤土豆!这种通过偏离常识来产生陌生感的手法,在文学上叫作“陌生化”。普鲁士勒正是用陌生化的手法,精准地表现出孩子眼中一切皆新奇的世界,也让每一个“习以为常”的成年人眼前一亮。
除了采用孩子的视角,普鲁士勒在作品中还抓住了孩子的特性:《小女巫》里,做好事却受到惩罚的小女巫,一气之下把大女巫们的扫帚和魔法书全部烧掉;《小幽灵》里,溜进人类社会的小幽灵用恶作剧将城市里的纪念庆典搅得一片混乱。这不正是爱做恶作剧、不愿服从准则和规范的孩子们吗?普鲁士勒笔下的故事主角也如孩子一样,在调皮捣蛋的外表下,本质单纯善良。《大盗贼》里,卡斯佩尔获得了仙女给的许愿戒指,却只希望要回自己被烧毁的尖帽子,还有奶奶被抢走的咖啡磨。
20世纪末,有人曾经批评普鲁士勒,认为在现代给孩子们讲女巫、水精、仙女和幽灵的故事已经不合时宜了。对此普鲁士勒回答:“作为一个完整的人,难道不包括幻想、梦想的能力吗?”
4.对邪恶的警惕,对爱与勇气的坚持
在普鲁士勒之前,强盗、水精、女巫和幽灵在民间故事和童话里都是阴险恐怖的“反派”。可普鲁士勒通过描绘这些角色可爱的、生活化的一面,来让孩子们乐于接受他们。普鲁士勒的大部分作品是为6岁以上的孩子创作的。就像他在接受杂志采访时说的,他想要“鼓励孩子们与生俱来的乐观精神”——在他的故事里,就连最邪恶的魔法师也要自己削土豆皮!
普鲁士勒的故事里还有很多孩子们喜爱的东西:一起玩耍的朋友、可以依靠的家长、美味的食物和从未见过的风景。在《大盗贼》里,普鲁士勒甚至列出了一堆美食:土豆泥、煎香肠、蘑菇肉汤、李子蛋糕掼奶油……这些具体的细节构造出一个烟火气十足的安全的世界,让孩子们可以放心大胆地沉浸其中,让想象可以自由自在地生长。
然而,也有一本书在普鲁士勒的作品中显得尤为特别,那就是《克拉巴德》。这是一本献给青少年乃至成人读者的书。它的底色深沉、幽暗甚至恐怖,“创造了一个误入魔窟,被魔鬼强行洗脑,却又不甘心向魔鬼出卖灵魂,经历了异化、折磨、爱情、抗争,最终战胜魔鬼的少年克拉巴德形象”(出自译者陈俊)。
要理解这本书,首先要知道普鲁士勒的一段特殊经历。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在进行,普鲁士勒高中毕业随即被征召加入了德军部队。当时,普鲁士勒和许多年轻的德国人一样,对国家充满热情,认为自己参加的是一场正义的战争。1944年,21岁的他被苏军俘虏,在战俘营里整整待了5年。绝望和死亡弥漫在四周,普鲁士勒患上了斑疹、疟疾和伤寒,体重只有40公斤。一位犹太军医救了他的命,她告诉普鲁士勒,自己的儿子在与德国人作战时死了……
这段经历一直深藏在普鲁士勒的心中,渐渐生长为《克拉巴德》这部作品。他花了10年时间打磨,才将自己心中的恐惧呈现于纸上。在1998年《致中国读者》的信中,普鲁士勒写道:“这里讲述的是一个年轻人的故事,他一度与黑暗势力为伍并为之迷惑,直到他从危险的处境中觉醒。这也是我本人的故事,或者说是整整一代人的故事,这是所有的与邪恶打交道并为之迷失本性的青年人的故事。”
《克拉巴德》的故事让人想到德国经典文学《浮士德》,也让人想到奇幻史诗《魔戒》。因为这些故事都展现出人们抵御着无尽的诱惑与磨难,承担着属于自己的善恶考验。《克拉巴德》甚至深深影响了宫崎骏《千与千寻》的创作,那位在汤婆婆门下学魔法,并忘记自己名字的白龙,是不是很熟悉呢?
2000年,普鲁士勒被授予孔纳德—爱德诺基金会颁发的爱德诺奖,授奖理由中提到:“奥得弗雷德·普鲁士勒的儿童文学作品……甚至能激励孩子们阅读作品后去克服自己内心深处某种莫可名状的恐惧感。”可以说,无论是写给小一点的孩子读的《小水精》《小女巫》《小幽灵》《大盗贼》,还是写给大一点的孩子读的《克拉巴德》,其中一以贯之的是普鲁士勒对邪恶的警惕,对爱与勇气的坚持。
每天清晨,天还没亮,普鲁士勒就带着一个小口述录音机出发,在路上想故事并记录下来。中午时分,他回到家里,就这样在书桌前一直工作到晚上8点。普鲁士勒就是这样工作着、创作着,直到2013年2月18日,他在德国基姆湖畔的家中安然离世。
普鲁士勒留下了30余部儿童及青少年文学作品,它们被翻译成50多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总发行量达到5000万册。这些作品连接着古老的童话、民间传说与现代的俗世生活,散发着想象的魅力与人性的光辉。
普鲁士勒始终称自己为说故事的人,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为儿童写书?”他的回答很简单:“因为我喜欢。我希望所有的读者都能像我的写作一样享受到乐趣。”愿所有的读者们都能享受阅读普鲁士勒的乐趣!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