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札隨筆|台灣醫療科技展 2021.12.3
今年是第二次參觀醫療科技展。去年的醫療科技展著實收穫很多,今年也是抱著體驗新科技的心情來探索。今年的展區跟以往一樣在南港展覽館,不過去年只有一樓的展區,今年則有一樓與四樓。一問之下才知道去年是受疫情的關係影響不少,兩層樓才是應有的規模。
這次的展區共有七類,包含:特色醫療;智慧健康科技與預防醫學;無靈健康生活與運動健康科技;農業生技與食安健康;智慧醫院、醫材設備與供應鏈;精準檢測、生技製藥與細胞治療。不過本文我依然會使用自己逛展的心得作為分類。
復健輔助科技
可能是因為有不少醫院參展的關係,這次有逛到許多運動復健儀器相關的攤位。如上銀科技大型的被動式訓練機(二代將結合主動協助出力的功能),中山醫的莫札特上肢訓練手指訓練機器人…等。另外,也在緯創醫學科技跟負責的業務聊了不少,目前有不少單位都是使用緯創的產品,包含亞大、羅東博愛醫院的智能復健機器人中心,從輕型的下肢外骨骼訓練機到鏡像手部復健儀都有。



成大團隊的Kneesup安膝智慧感測器,結合了關節活動角度及慣性測量單元(IMU),配合螢幕將感測器數值即時顯示與給予分級,能清楚知道平衡方向是內外或是前後不穩;加上配合手機建立許多運動的訓練菜單,讓使用者在家也可以正確地做動作。


最後是這次屬於退輔會的榮總醫院體系。從大學就很照顧我的博因學長在北榮的平衡評估中心擔任治療師,這次拜訪他除了體驗了利用新一代VICON系統做成的平衡訓練系統以外,也正好遇到北榮復健醫學部主任高崇蘭醫師的講座,完整介紹了暈眩及前庭的平衡訓練,算是意外收穫。



運動相關科技
去年在運動醫學學會的聯合攤位有不少收穫,不過今年則是跟Uniigym合作主打活動講座。這次同樣也不少智慧運動器材的攤位,如:飛輪等,其中跟台灣的廠商I-care的業務有聊一下產業近況,有聊到現在類似的產品越來越多,如何整合雲端系統、降低成本,以及開發市場將是挑戰。


而說到運動相關就不能不提輔大運動醫學中心,在國內算是頗具盛名的運動員醫療場所,系上也有不少以運動傷害為論文主題的研究生到那邊收案,希望以後有機會能親自到輔大醫院參觀。其他還有埋入感測器的運動員表現監測鞋墊...等,都是蠻有趣的發現。

物理治療
這次物理治療全聯會有完整的攤位,包含了肌內效、平衡磚、滾筒等,展區內的大都是看過的產品,不過以民眾的角度來說是很適合擺攤的,都是很好上手的工具。其他像是紅外線、超音波...等治療用儀器以及坐墊、鞋墊...等輔具,在輔具展或是其他展覽也很常見就不多介紹。

3D列印
醫療展上的3D列印多半是醫院單位做器官的展示品,如:心臟、大腦構造,實用的仍然以輔具為主,像是3D列印的背架。器官展示品之中印象比較深刻的是輔大團隊做的等比例氣管教具。為了使教具盡可能擬真,團隊除了利用TPU還原氣管的彈性,也請多位執行內視鏡手術經驗豐富的醫師做構造上的驗證。另外,南臺科大有團隊在研究給盲人用的3D列印教具,大學有接觸過桌遊,個人認為蠻實用的。



VR、AR
虛擬實境與擴增實境的應用也不少。台大醫有開發一套VR的平衡測試系統,在腰部及雙腳腳背綁上追蹤器作為定位,目的是能讓帕金森氏症、中風患者或是老年人能使用系統進行平衡測試。我認為單就腰部的追蹤而言其實用手機內建的感測器也做得到,因此系統的優勢應該是在於在腳上也有追蹤器,能進行更多樣的平衡任務測試。

AR部分,「Pvix Oral AR擴增實境專業口腔照護與保健訓練系統」以主要以照護人員作對象,利用攝影機及實體口腔模型做互動並投影在螢幕上的3D模型,用以確認是否替他人刷牙時是否能清潔乾淨,是個蠻有趣且實際的應用。

呼吸照護
逛展時剛好在北醫體系的攤位聽到劉文德醫師介紹北醫呼吸照護系統的演講,其中包含了疫情時會聽聞到的「快樂缺氧」原理、阻塞型肺病與呼吸中止、胃食道逆流的關係...等,演講內容深入淺出,無論是對民眾或是像我一樣的醫療人員都是收穫良多。北醫的其他展覽也有不少圍繞在呼吸照護上,如有藍芽功能呼吸訓練器,能將吸氣量量化並且上傳雲端紀錄,讓醫療人員能檢視使用者的進步幅度。



睡眠訓練
特別提一下成大團隊的iSleep better,以睡眠為主題的相對冷門一些。他們的從偵測腦波、評估睡眠狀態到心因性失眠的治療訓練都有包含。評估腦波的部分使用了智慧睡眠眼罩,包含一個放置在眼眶附近的電極以及跟傳統的64個偵測電極不同,包含了一個放在眼眶附近做感測,得到的腦波似乎沒有分α、β波顯示,只有綜合的一道波形。訓練的部分則有點像意象訓練,需要維持能讓腦波產生一定強度的想法。配合設定好的訓練劑量(有點忘記了,約莫是一週兩到三次,一次二十分鐘左右)以及彈性的時段(白天或睡前都可),大概在一個月內就可以有顯著的療效。

營養健康相關
最後,營養相關的攤位也不少而且都蠻大的,像是營養師公會、農業健康館...等,或是乳清、營養食品,民眾若是對醫學研究發表沒有興趣的,可以往這些展區參觀。


其他
這次開設了一個INNOZONE創新技術展,主要是給予創投媒合的場地,但內容我覺得有些重複就不多提。其他印象深刻的還有配合手機鏡頭辨認環境的震動導盲衣、和擅長健走杖推廣的學長聊不少的奇林樂活新法平台、用來掃描骨骼辨別脊椎側彎的超音波(香港廠商)、結合翻身功能及量測腰圍皮尺的移位墊、能親自體驗微創手術的高中微創醫學營、手術室工具盤點系統、嬰兒床防跌偵測、計時止血帶、廔管檢測...等。都是以前不曉得的技術與發明。



總結
這次醫療展逛下來覺得與去年重複的部分沒有想像中多,將近六小時也是逛了不少東西,一樣明年還會來看看。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