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環島》富藏底蘊之美的佳冬老建築群(2)-國家級百年古蹟。楊氏宗祠
佳冬,一個陌生未曾聽過的地名,何以讓位在台北的我,願意千里迢迢前往朝聖??
只因為那美得不可方物的太極兩儀池。
富有易經哲學與風水佈局的太極兩儀池
位於楊氏宗祠前的「太極兩儀池」,與一般大宅院常見的半月池不同!以太極而生的陰陽兩極做為池畔的具象模樣,代表生生不息的生命運轉,更符合「遇水則發」、「萬象和諧」的生活祈求,池上的片片荷花更襯得這座池子,美麗且非比尋常。

這座太極兩儀池是全台碩果僅存的一座建築,曾一度面臨道路拓寬需被拆除的命運,在楊氏子孫極力爭取下,目前已成為國家三級古蹟。算一算楊氏宗祠今年已正式邁入完工100年大壽了!
在此借用楊大哥當初分享給我的俯瞰照片,更可看出太極兩儀池之美。

雖然楊氏宗祠已有百年歷史,不過我到訪的2013年是宗祠重建後的第5年,因此整座建築看起來甚是新穎。
歷史建築之所以迷人,是因為在建築細節中內斂地告訴著世人他們想訴說的故事,例如以風水來看,二進四合院建築的楊氏宗祠,地勢前低後高,建築屋頂與地坪採中央高左右兩側依序降低,門廳前設半月池正對門廳,內建「太極兩儀」造型,營造出易經所提的「陰陽和諧」、「生生不息」哲學,以及「藏風納氣」、「望水聚財」的風水佈局。(這一段參考阿達碼文章編修)
建築上也運用不少的泥塑、洗石子工法及交趾陶藝,帶入寓意並美化家居。


當然也可以在棟對上,看到祖先對子孫的期許甚高,例如:
「孝莫斯勞轉眼使作人父母」「善無忘報回頭且看你兒孫」。(比較長的對聯我就找不到解釋,願知道的人也可以與我分享其用意)。


另類的復仇方式-憨番抬厝角
關於『憨番抬厝角』一定要特別介紹!由於我沒有這照片,因此借用阿達碼的照片說明。

『憨番抬厝角』的元素可是遍佈台灣各大廟宇或是古厝的屋角或廟角,其主要用途是為大樑承重,次要目的是洩心頭之恨(原來這也可是復仇方式的一種)。
承擔起此角色的人種也很多元,例如可能是當年統治台灣的荷蘭人、或欺負原住民的漢人,也另有一說是匠師將討厭的人塑成憨番樣,罰他一輩子不得翻身。
而台北最明顯的憨番,就屬龍山寺的香爐莫屬了!這香爐鑄造之初也是有著相同的涵意,頂著香爐蓋的就是荷蘭人。

介紹祖厝的同時,楊大哥還特別展示舊有建築拆下來的磚瓦給我看!我也是在這時才認識到,原來磚頭上刻著TR,是日治時代頂級紅磚的代表名詞,至於有多高級歡迎參考這一篇!


意外找到俱考古意義的資料
上網找相關資料時,找到一位在2005年,曾經到訪楊氏宗祠的網友-阿達碼所分享的古厝照片,那時的古厝充滿未修整的歷史痕蹟,還有被惡意破壞的殘破模樣!阿達碼還遇到當時的楊氏宗祠負責人。
看著被人破壞的古厝圍牆照甚是不捨,幸好在楊氏家族的努力搶救下,讓我們有幸至今仍然能見識到如此美麗的建築。
2011年阿達碼重返楊氏宗祠,已是古厝重建後的三年,文內將建築介紹的鉅細彌遺,若跟我一樣對古蹟有興趣的朋友,千萬別錯過這篇網誌對楊氏宗祠的建築介紹。
若上述資料讓您意猶未盡,那還可以繼續閱讀這更介紹楊氏宗祠歷史、重建過程的文獻,這是一本由楊理事長撰寫,共259頁的碩士論文-【祖蔭與再生:屏東佳冬楊氏宗祠及楊及芹祖堂保存運動之比較研究】。
註:上述照片沒有特別說明,即為北漂拍攝。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