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铁路东大门:绥芬河

大鵝Stephen
·
·
IPFS
·



1860年,清朝与沙皇俄国签订《中俄北京条约》,这片位于张广才岭东侧、兴凯湖西岸的土地倏忽成为中俄两国的国界。三十年后的5月,环游世界归来的皇太子、后来的沙皇尼古拉斯二世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寓意着“征服东方”的这座城市签下诏勅,主持修建著名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外阿穆尔地区的森林茂盛人烟稀少且路途遥远,通过中国东北连接西伯利亚和海参崴成为了更加划算的选项:1896年李鸿章签署的《中俄秘约》更是让猜想变为现实。

中东铁路示意图 | SMU Central Library



历经六年的建设,这条名为“大清东省”的铁路得以贯通。小绥芬河旁原本寂静无人的山峦如中东铁路经过的其他地方一样,伴随着铁路的修建兴起成为城市。

1902年建设的绥芬河老火车站站房直到2015年仍然在使用,直到被新建设的绥芬河站所替代,原址成为中东铁路的一个小纪念馆。绥芬河站相较于其他的中东铁路建筑,最大的特点便是建筑使用钢铁拱梁,候车厅内没有其他柱子的支撑,显得十分宽敞。屋架结构并未用天花板覆盖,而作为内饰的一部分涂上深绿色的油漆,形成一种动人的肌理效果。管内陈列着许多与绥芬河相关的中东铁路的文物,还有两面贴满中东铁路沿途车站照片的墙令人欣喜。

仍作为火车站使用时的站房 | Wikipedia 2007



绥芬河老火车站的穹顶



老火车站周围便是最早的绥芬河城所在,也因而遗留下不少当时的建筑。车站的正对面的平台上,跨过破碎的铁丝网门,可以看到三四米高的苏联烈士纪念塔孤零零的矗立在这个已经废弃的停车场的一角。1945年,苏联在对日宣战后,红军越过黑龙江进入中国,为节节败退的日本军队压上最后一根稻草。为纪念这些在中国站场逝去的苏联士兵,五十年代的中苏两国政府在东北土地上的一些重要城市建起“苏军烈士纪念碑”,以缅怀这些“解放”中国的苏联人,哈尔滨、满洲里、海拉尔以及绥芬河皆不例外。

苏军烈士纪念碑



向北不过几百米的距离,便是中东铁路在绥芬河留下的最重要建筑之一,因其通体刷白,人们便亲切的称之为“大白楼”。与铁路通车同年建设的大楼当年曾是中东铁路要员的宅邸,而后在满洲国时作为满铁员工的宿舍、共和国时期成为市政府的宾馆。好像都逃不过居住这一功用,如今已经改建成为博物馆,用以宣传这片土地上半个世纪前的红色痕迹。

大白楼



无论是绥芬河的博物馆、哈尔滨抑或是其他地方,当下对于中东铁路的态度总是十分暧昧的。一方面极力批驳沙俄于中国的主权是何其的践踏蹂躏、日占时期掠夺东北的无尽资源;而另一方面又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铁路带来的红利。

行驶在宽轨上的俄铁机车



大白楼的门前是一方不大的广场,上午时分,许多小孩子在这里嬉笑打闹,攀上旁边已成遗迹的蒸汽机车,仿佛这是本就属于他们的玩物。几十米外的一墙之隔,便是绥芬河站的南场,相较于客运,货运才是这座边城的真正主旋律。足有三节的重载俄铁内燃机车轰隆声中通过跨线桥,驼载着自远东而来的煤炭和木材通过百年前建成的三座隧道进入中国。因为轨距不同,俄铁的机车只能到达这里,吊车将货物转运到一旁已等候好的国铁列车,运送到中国各地。

绥芬河站南场-远东运来的木材和煤炭在这里转运



山城绥芬河,从火车站到教堂的一小段路便可见一斑。起初只能看见教堂的皇冠顶,直到脚下才算看得到全貌。金黄色的皇冠吸引着每一位到达绥芬河游览者的目光,这座近三十米高的教堂算得上老城最高的建筑。同其他地方的教堂一样,全称“协达亚·尼古拉”的东正教堂也是由俄国的随军传教士在百年前所建;历经战火最终恢复成今天的模样,依旧作为基督教堂所使用。

协达亚·尼古拉东正教堂


教堂的不远处,白色红色花纹的“人头楼”极为别致,即便是没有看过指南的游客也绝不会错过。名字虽有些吓人,但却不是真的有人头在这里落过地;而是楼上方边缘住的装饰中有许多的女性人头浮雕。起初这里作为俄国商人贮存茶叶的场所,后也曾作为日本领事馆进行使用。中东铁路上遗存的建筑中,只有当年的“中俄工业学校”建筑,如今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博物馆有着类似的人头浮雕。

“人头楼”




哈尔滨工业大学博物馆建筑



如许多的边城一样,边境互市一直是边境城市所依靠的重要经济,街上随处可以手里拎着肩上背着大包小裹的俄罗斯大妈大叔,其中的大多是各式各样的衣服、茶叶以及日用品。在城市的中心广场周围,大大小小的店铺招牌大抵都带有中俄两国的文字,如同已经走入三十多公里外的那另一个国家。




“边境”和“口岸”这两个词语对于平日生活在大城市的人而言实在是遥远且陌生的存在,而对于生活在绥芬河的居民,似乎和出门买个菜没有什么大区别。只消一元钱,坐上公交二十分钟,几百米外的地方便是边境。去往口岸的路上,来来往往中有不少大型货车,其中大半都不是所熟悉的面孔。它们挂有带着俄罗斯联邦国旗、都写有“125”字样的车牌—那是滨海边疆区的编号,往返于中俄两国之间。

不远处的新旧”国门“



中国可能是唯一一个,把口岸当作景点还要收门票钱的国家;不仅要有国门,还要修好几座。从公交车下来虽说是进入了边境地区,但进入口岸还要交上三十块钱的门票钱,着实令人发笑。囊中羞涩的我自然是不愿掏上这一笔“买路钱”,拍了两张照片便悻悻回到市区。


城市一隅的菜市场



绥芬河的一天中一共吃了两餐,印象最深刻的不是价格昂贵颇负盛名的“马克西姆西餐厅”,而是在大街上四处闲逛看见了一家人头攒动的“鸡西冷面店”。下午四点钟的光景,六七十平方米的店里只剩下门口的一两个单人座位没有人坐。点上每桌都必有的冷面和大串烤肉,价格便宜的令人吃惊:足有一盘的烤肉只要15块钱。沾上特别的柑橘酱料配上切成小块的洋葱,奇特的混搭有着难以言喻的美味。这边的小两口面对而座大口吃着碗里的冷面,那边的俄罗斯人大口吃串、大口喝酒说着听不懂的语言,在这座边城的黄昏里,多么奇特的文化交融。

”艳霞鸡西大冷面“



作为对俄交通三座重要口岸的城市之一,绥芬河自然也在俄罗斯新冠肺炎爆发后成为首当其冲。在直飞中国机票难以购买且价格高昂的情况下,从莫斯科飞往海参崴再从绥芬河入关成为了最经济的选择:作为国内航线只要不到两千元便可成行。也因此,短短的几日,绥芬河口岸涌进大批在俄生活、务工和学习的国人同胞,其中也有相当数量的感染者。仅仅七万人的小城难以承受如此高数量的患者,只得匆匆封关,建立起绥芬河版的“方舱医院”。

 

望绥芬河得以挺过疫情,重复往日的熙攘。



① 才军.中东铁路站区建筑解读[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
② 刘孛,刘大平.中东铁路沿线站舍建筑特色研究[C].//中国建筑学会%清华大学.2010年中国近代建筑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10:390-396,678. 
③ 李曼曼. 绥芬河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https://zh.wikipedia.org/wiki/东清铁路
http://hljsfh.wenming.cn/wmcj/201603/t20160326_2435340.html





微信公号-GroundTour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大鵝Stephen在澳满洲人/WHV 从满洲出发,到世界的角落 交通运输/满洲史/旅行 Instagram: Gooseyeong Email: Stephenyeong64@gmail.com Newsletter: groundtour.substack.com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在世界的尽头摘树莓

飛光飛光,勸爾一杯酒

Manchuria
28 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