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阿蘇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一如既往】地讀書,也一如既往地忘記,我想記得多一點

阿蘇
·
·
滑雪時我會避開樹洞,讀書時卻經常掉進記憶的黑洞。


廢話先

在開始心得前,我想要先做個反思,當我在跟舉重教練分享最近閱讀的這本書「一如既往」,然後還跟他說今年目標想要讀12本書,平均一個月一本,但我知道幾乎不太可能達標。而實際上,當時我以為今年好像已經讀了2-3本書,結果其實只讀了兩本:其中一本是一如既往,那另一本呢?我當下居然想不起來,後來翻了自己的筆記,才記起來,原來是「隱性潛能」。

我自認花了一點時間去做隱性潛能的讀書心得與反思,但是竟然當我在閱讀一如既往的時候,

卻沒有辦法想起隱性潛能這本書,

讓我覺得對自己有點失望,

不想要把它怪罪於是我年紀大了而記憶力衰退,

而是是不是我不夠用心?所造成

因此,我想要有好方法,讓我可以更記住我看過的每一本書。

目前想到一個做法是,把書的內容作為辯論,分別站在正反方去思考,

有稍微跟ChatGPT這樣互動,效果還行,值得再繼續深入


回歸正題

這本書被歸納為理財心理學,然後它大概有20幾個小章節,每小節標題都翻譯的蠻好的。

喜歡的概念,有:

#1 沒預料到的 

最一開始,作者有講到雪崩的故事,而他朋友在青少年時期就就因為雪崩意外而喪生,

我想用一些滑雪經驗來帶入這一如既往的概念

說穿了這本就是在講風險。

滑雪也是一樣的概念,每一次在滑不同的雪道,(雪道內的有開放使用的坡,基本上雪場人員都有檢查過,都安全)

當我們要選擇不同雪道時,也都會去做一個判斷,看看這雪道我是不是能夠承受?會去思考說我的體力、我的狀態是不是能夠控制?

我想這也就是風險控管吧!


或者說,前面這片樹林,若我滑進去,是不會讓我去撞樹?或是不小心掉到看不見的樹洞?等等

又或者,在跳一些公園中的features,練習的時候也要去判斷,我的能力是否可承受這樣的風險,跳上這個Rail 或 Box以後,會不會摔得稀巴爛?是不是可以好好landing?


若是我們沒預料到的東西,它就成為風險。


#2 羨慕嫉妒

我不確定我們現在是否有比較幸福?

但作者講到一個事情,我以前不知道的(假設他所說為真)

1950年代那時候,大家平均經濟狀況都差不多

類似於之前聽長輩說過那樣,一個村子裡面就一個家中裡面有電視機,所以每個人都會跑過去一起看電視

而因為大家都差不多,所以幸福感比較高


相比現在,透過網路,我們可以看到不同溫層的生活,有炫富、有錢、平凡、貧窮等

這使得我們的期待改變了

產生一些羨慕嫉妒(恨)的情緒

以及焦慮不安


那麼,當我們意識到自己有一些嫉妒/羨慕的感覺時,

告訴自己 我跟他沒有差太多 至少我們都是人類生物,那麼這樣嫉妒感會不會消減一些呢?


#3 只是想要有安全感

憂鬱現實主義Depressive Realism

指那些思想比較憂鬱負面的人對這個世界的看法會更準確,因為他們可以更精確地看待生活有多少風險

我蠻喜歡這概念的

某程度上,我知道我們要保持樂觀,但是也會悲觀地去評量一些事情,做好最壞的打算,想好下下策,而這時候就滿不正能量的。

而作者提到這樣的概念,讓我會心一笑

因為這樣的想法,說到頭來也沒那麼負面,只是想讓自己變得更有安全感。


#4 利益出發?

最近很喜歡思考一些關於「溝通」的事情

作者提到說服別人這件事情,不應該只有說之以理、動之以情

還要「誘之以利」

我解讀是,你要讓人家做一件事情/行動,必須有一個誘因,而不只是講道理

在功利主義下,誘之以利會成立,

有時候我要使喚別人做事情時,就會想「為什麼他要聽我的?他做這件事情有什麼好處?」

我該用什麼誘因,使他願意聽我的話?(這當中也要給點情緒價值)


#5 會過期的資訊不要吃太多

這本書有滿大一部分在強調歷史的重要性,簡單總結就是以古鑑今。

現在很多資訊都是有賞味期限,如新聞,

股票價格波動也屬於短期的資訊,

把時間軸拉長的話,這些會過期的資訊,真的不太重要

我就想,若要貫徹以古鑑今,可以做的是看看自傳類的書


我們現在每分每秒都被資訊轟炸,真的要更小心的去吸收資訊,而不是看到什麼就一定要吸收它,你可以選擇把叉叉掉。

以上。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