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跟從自己的節奏,就是me time
近期察覺,外子上班後,我覺得像放學,如果他出差、旅行,我甚至暗暗歡喜——這是否不應有的反應?
自我剖析:他在家與否,我做的家務和活動差不多,最大分別是全部能隨己意行事,由自己定奪節奏。
如他在家工作(work from home),我要在中午十二時至下午一時備妥午飯,給他享用,同時計劃晚餐。初期我一天煮兩餐,午飯吃完,洗碗後不久,赫然發覺到了弄晚餐的時間,跟著又要洗碗,整天下來,沒有自己安靜的時間。後來學乖了,午飯煲一大煲多湯料的湯,通常一餐吃不完,餘下可做晚餐。幸好外子樂於晚餐不吃太多,以晚影響健康(若晚上吃得太多,就寢時會消化不來) 。
若他去辦公室,我一個人吃得很簡單,吃的時間又毋須固定,很多時候㷛飯時同時蒸餸,一煲過,盡量減少要洗的㕑具和食具;或者煑麵、淥餃子。
我喜歡慢慢開始一天:起床後喝普洱茶,開YouTube看和聽資訊節目,同時寫下當天要做的事,腦袋和身體全部活起來後才一件一件辦。但若外子在家,我不能那麼悠閒,要跟從他的時間表,難以集中寫作。
我家只有兩口子,要處理的事務較其他有長有幼的家庭少得多;我的生活也簡單,只要按我的節奏行事,我已覺愜意。外子出差,得我一個人吃飯,出外買餸的需要減,省回不少時間,可用來做運動或其他;我看片、閱讀、寫東西至累才睡,凌晨上床也不怕(外子要求十一時前就寢)。早陣子外子離港一個月,我能心無旁鶩,寫了四篇長文章。
目前的生活已給我空間,不由得催促自己加快步伐;即使最後無法實現夢想,能走多少步就多少步,才不辜負生命。
#七日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