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Hsinyu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這麼痛苦還繼續寫,表示寫稿是真愛|用打掃找自信|科技編輯日常07

Hsinyu
·
·

交出上班至今的第一篇專題,在電腦前大大鬆一口氣。

Photo by Jerry Zhang on Unsplash

痛苦之後,才知道哪個是真愛

大學時期做了很多三分鐘熱度的事情,吉他、日文、法文,看似有趣的事情都去試試看,有些事情在餘溫散盡後只剩一點回憶(比如吉他只學會一首五月天的入門歌),但也有些興趣留下來變成很投入的工作,像是寫報導、沖咖啡。採訪寫稿的開頭只是當時熟識的朋友都在新聞社團,沒想到一待就是三年,畢業後直接進入媒體業工作。沖咖啡則是覺得學校附近的獨立咖啡館很可愛、初次喝到單品咖啡的震撼至今難忘,待下來後兼職至今,不管有沒有開店,咖啡都是生活的重要元素。

回顧大學到剛出社會這段時間,發現真正能夠堅持一段時間的事情,不會只是剛接觸覺得好玩而已,過程中不會100%快樂,而是遇到瓶頸還是死撐著不想放棄,過了痛苦時期後再次確認,即使這件事萬分辛苦,還是相信它的價值,也確定自己想在這裡繼續做出一些成果。

畢業前在媒體實習期間,經歷到第一次嚴重逃避寫稿的狀態。按公司約定,每一場專訪或活動之後的一週內要交稿,但是有一段時間想到寫稿就痛苦,往往拖到最後一刻才熬夜趕稿,無法順利架構文章的順序,也無法流暢記錄受訪者的想法,甚至懷疑自己有沒有資格當記者、怎麼連這個都寫不好,懷疑的情緒還漫延到工作之外的寫作上,一切變得停滯且令人窒息。直到歷經一些調整過程,才慢慢有能力面對寫稿。

深吸一口氣,事情過了以後跟實習同事聊到這件事,忍不住說:

痛苦得要死還是愛著,這就是真愛吧

從小目標調整生活節奏,逐步找回自信

現在的專題從討論主題到採訪三個對象花費兩週時間,因為疫情關係採訪都以電話進行,前兩位只各自採訪15分鐘就結束,完全聊不下去,直到第三次採訪緊急找主管求救,才完成了一場60分鐘的採訪,搜集到更多資料。整理採訪內容的時候就感受到熟悉的逃避心態,拖延幾天後趕快執行當初用來調適生活節奏的方法,終於在超級死線之前寄出檔案給主管。

交出的文章還算可以、不甚滿意,但同時感到如釋重負。聽過一個說法,逃避或拖延症患者常見的心理因素,來自完美主義作祟。因為抱持著事情一定要做到完美的想法,導致該處理的事情都伴隨巨大壓力,也就更不容易面對。雖然自認不是完美主義者,但確實會在電腦面前浮現自我否定的聲音、認為文章可能寫得不好等等。所以後來找到最有效的方法,是從生活中的小事情,像是煮飯、打掃等等小而確定、容易達成的目標開始,在答應自己明天要掃客廳,隔天確實達成的過程,一步步找回對生活的掌控感,同時相信自己、也就是慢慢建立自信。

想必未來還會發生好幾次逃避寫稿的心情,面對的工作內容也會隨時間而變得困難,但也因為最終選擇面對,痛苦之後還想繼續爬上山、希望看到更遙遠的風景,而能更加珍惜寫稿的能力跟使命,不輕易放棄。


全文同時發布在 Medium 科技編輯日常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