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膽嘗試,小心學習(20/30)
大學時代,那時候用的是Windows 98,雖然好用,但是不穩定,時不時出現藍底白字的死機屏幕,因此大學時就練就了系統重灌的本領,當時可謂一周一重灌,後來有了ghost工具可以做系統映像檔(就是把整個系統打包成一個檔案)後,才可以快速地進行系統還原,省卻熬夜重灌時的等待時間。
後來看有些人在使用電腦時那種小心翼翼的感覺,我就覺得奇怪! 電腦會用壞? 就算壞了,不就重灌就好嗎?
可是偏偏這樣小心翼翼用電腦的人還真不少,我猜是深怕按錯按鈕電腦就胡亂跳出視窗,之後跟著緊張而不知所措!
會發生這樣的現象,跟我先前一篇文章 貧窮限制了你的想像力(6/30)是同樣的原因,缺乏經驗是學習的主要障礙。
因為沒有搞掛過電腦作業系統的經驗,所以一旦搞錯就不知道無法挽回,因此更怕搞掛,進入了惡性循環中。
現在電腦(或手機)軟體的設計都相當人性化,意思是一旦你學會一種操作,了解一種圖示的意思之後,接著只要依據習慣進行試錯,便能快速學會。前提是,在使用的過程有把動作和結果的關聯性建立起來。
人不是天生甚麼都會,但是可以像八爪章魚一樣,多把觸角外往伸,往不同的領域去探索,大膽地去嘗試,在嘗試的過程累積錯誤與修正的經驗,小心從中學習並且做為下一個探索的基礎。
嘗試就難免會犯錯,學習過程基本上就是一個除錯(debug)的過程。以這樣的論點,考試考不好,應該責罵嗎?
我認為若是從考試過程與結果有學到東西,就不應責罵。
考得好不好不是重點,重點是是否有從寫錯的地方學習到東西,是否能從不同類型的問題中,大膽的嘗試找出當中的關聯性,小心驗證此關聯的重複性,然後把它學習起來,並應用出來。
考試,從來都不是分高下的地方,而是找自己還沒填滿的知識坑洞,讓你有機會填滿它。
如果能把知識的洞逐步填滿,想要考不好也是困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