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绳丨9月:与“人”感同身受(2024年,总第27期)
他虽有一半日本血统,但还是儿童——我为中文互联网上出现这样的评论感到遗憾,因为它同时也在表达,“日本人”身份乃不可否认的原罪。
我更难过的是,另一些发言者强调,那隔海相望的小国,曾在中国的广大土地上烧杀淫掠,怙恶不悛,所以,当44岁有违法犯罪前科的无业游民钟某,选择9月18日这个标志性节点,对深圳街头一名10岁的孩子挥刀相向,不过是某种朴素的“天理”:一报还一报,血债血偿。
至少从过去几个月的情况看,深圳的悲剧并非孤例。不久前,吉林、苏州两地就已发生中国人向外国人行凶。
对这些恶徒来说,死,仿佛一件可以谈笑风生的事情。甚至可以猜测,他们期待通过自以为是的“舍身取义”,完成所谓的“人格升华”。
我没太多兴趣在道德上一再指摘,重申这些想法行径为什么是错的。我脑中浮现的是王小波,想起他在小说《似水流年》里塑造的生于1950年、经历各种运动的中年单身汉,王二。
王二常跟邻居刘老先生拌嘴,对这个贪生怕死的老头没一点好印象。有一回,王二和刘老先生吃完饭,自己在外面遛到天黑才回去。他觉得活得很没劲,如同一个没用的人,所以幻想着,要是发生战争就好了。他必定是英勇的,就算被俘虏,也会“偷偷捡块玻璃,把肚子划破,掏出肠子挂到敌人脖子上去”。
刘老先生死后,王二突然意识到,“掏出肠子挂到别人脖子上,那是很糟糕的想法”;他也明白,“刘老先生怕死,那是再自然也没有的事,他在世上什么都没有了,只有最后的日子”。
9月的“结绳”,打算在“人”的层面上着墨。鼓动冲突的阴谋论细节各异,然而,如果多一些对于“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考量,或许就能让我们稍微平和几分。关注部分,无论是日本水产业、廉价餐厅抑或骑手处境,这些内容也都可以发掘“人”的视角。
讨论
01丨为什么阴谋论会盛行?
iPhone炸了吗?9月中旬,这个传闻开始流传于网络,并随着一些拆机视频持续发酵。
抖音用户“杨长顺维修家”在直播中不无惊悚地渲染,苹果今年推出的产品存在问题,拿在手中犹如一颗潜在的炸弹。而“一个充电器都抠搜的公司突然给你电池加了一层金属的壳”等评论,也广受认可。[1]
9月22日,凤凰网科技发起一项线上投票,共有3.3万人参与。其中,相信iPhone“会被远程引爆”的人有1.5万,占比位居第一。[2]
“小编,你相信黎巴嫩老百姓手中的BB机会被人为远程操控引爆吗?yes,”微博用户“客居江城的冷娃”以提问的口吻,在投票页面留言,并直接将两件事挂钩起来,“同理苹果也会。”[2]
在9月17、18日,黎巴嫩接连发生寻呼机和对讲机爆炸事件,目标是真主党成员——根据该武装组织的说法,爆炸由以色列策划的,导致37人死亡、约3000人受伤。很快,社交媒体上出现了似是而非的帖子,称“黎巴嫩的一部iPhone也爆炸了”。
德国之声事实核查团队发现,反向图片搜索表明,帖子所用的是一张旧照片,跟黎巴嫩发生的袭击事件毫无关系。[3
至于国内媒体,澎湃新闻的报道强调,iPhone在黎巴嫩通信设备爆炸事件中被引爆的说法缺乏依据,现阶段没有证据表明“全球电子市场已不再安全”。《环球时报》也查明,国外有关手机被引爆等视频,纯属断章取义的拼接剪辑。[4][5]
尽管如此,国内不乏民众怀着“宁可信其有”的态度。
“和平之时肯定不会,因为要挣钱。打起来就说不定了,不要高估米(美)国人底线。”凤凰网科技的投票帖子评论区,一条被顶到前面的留言提醒说。[2]
伴随“外国阴谋”而来的,并非只有口舌上的攻讦。相反,这套思维正掀起一波波敌视情绪,造成现实可感的伤害。
9月18日,深圳南山公安通报,当天上午,区招商街道辖内发生一起持刀伤害路人警情,致未成年人沈某受伤。更加不幸的是,虽然警方第一时间协助将受伤人员送医院,沈某最终离世。[6]
而在9月19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林剑回应,沈某是日本国籍,其父母分别为日本公民和中国公民。面对追问——6月,苏州发生了日本学前儿童无辜被持刀袭击事件,当时外交部的定性是偶发事件——林剑补充说,这仍属于个案,类似案件在任何国家都有可能发生。[7]
9月24日,主持另一场外交部例行记者会时,林剑表示,日本国内有人把此起个案同中国社交网络上所谓“反日”言论相关联,放大炒作所谓“安全风险”,这种讲法明显不符合事实。他重申,在中国没有所谓“仇日教育”,悲剧发生后,不少市民自发献花悼念,表明了反对暴力、祈愿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意愿。[8]
整个微博平台以及官方账号,对相关消息的评论做了筛选展示。不过,按照另一些信息源的汇总,“仇日”言论确实存在。[9]
请注意,我并没有说这些发言才代表主流舆论,更不是要否定林剑提及的中国没有“仇日教育”。我说的是,网络上,这些不理性的发言是存在的,并且跟“外国阴谋”缠绕到一起。
《解放日报》旗下栏目“原点original”介绍,10岁的沈某就读于深圳日本人学校。为什么在中国会有日本人的学校?一位化名何予的受访母亲解释,广东等日资企业较多的地区,常有公司管理层人员从日本被外派到中国,一般待上三年左右,他们的家人随之在中国居住,催生了专门服务于这些“随迁”学生的学校。
“三年后孩子就要回到家乡,考日本的高中和大学,他们就只能就读和日本教育系统相似的小学、初中。”何予说。她的家庭构成和沈某的家庭相似,孩子的母亲是中国人,父亲是日本人,小孩在同一学校就读。[10]
媒体的报道印证,深圳日本人学校为富士胶片制造(深圳)有限公司发起,深圳日本商工会会员企业捐资,经教育部批准设立,学生均为居住在深圳及周边地区拥有日本国籍的适龄儿童。
官网显示,该校成立于2008年,是日本政府认证的全日制海外教育机构,设有小学和初中。截至2020年4月,该校共有小学生216名、中学生57名。[11]
2月,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事实核查》课程教学实验账号“核真录”发文称,日本在中国共建立了15所外籍学校,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约占全世界日本人学校的16%。它们的在校人士行为、资料备案、建设用地等方面,都受到1995年《关于开办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暂行管理办法》的三重监管。[12]
然而,仍有博主热衷于讲述这些学校居心叵测、欲行不轨的故事,他们依据之一是,后者筑起高墙,戒备森严,不让中国人进入,形同租界。
我想提醒,哪怕中国的大学,对于非本校的中国人,在瘟疫之后好像也基本不允许自由进出吧——例如,中国新闻网在2023年12月的报道,就引用了山东省教育厅的表态:“开放的学校”不等同于“放开校园”,校园无条件放开存在对学生利益的侵犯——更不用说是中小学这些未成年教育场所。[13]
问题是,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人相信阴谋论?
首先,这和智力水平关系不大。2021年的一项荟萃分析表明,即使高智商人群,照样容易受到阴谋论的影响。真正重要的是思维方式。
考虑下面的案例:
Linda,30岁,单身,性格外向,非常聪明。大学期间,她主修哲学,十分关注种族歧视和社会公正问题,还参加过反核游行。基于这些信息,哪个答案更可能是正确的?
A:Linda一名银行出纳员。
B:Linda一名银行出纳员,还是一名女权主义者。
从统计学上说,最有可能的选项是A,因为一件事发生的概率总高于整个组合事件的概率。可现实中,不少人都选择B,这就落入合取谬误(Conjunction Fallacy)。如果过分依赖直觉判断,医生、护士等专业人士,同样会倾向于传播诸如“打疫苗是骗局”阴谋论。
直觉思维还表现在比例偏见(Proportionality Bias)方面。人们往往很难认同,一些后果严重的“大”事件,竟然由相对“小”的因素引起。这正是瘟疫期间鼓吹“投毒”阴谋论者的心理基础。[14]
对比例偏见的执着,会让信徒杯弓蛇影般解读某些实际上毫无关联的信息——两个群体间的国仇家恨如此深刻,敌人定是通过建立封闭学校,暗中作祟。
一篇文章提议,正常人不要痴迷于“我发现了一个恐怖的大阴谋”。这就跟那些整日幻想推翻牛顿物理学体系的民间科学家,或者试图寻找英国起源于湖北证据的民间考古学家兼语言学家所做的事情一样,既高看自己,又低估主管机构。[15]
2018年,EJSP刊登的研究,阐述了阴谋论信仰的四个基本维度,即后果性、普遍性、情感性和社会性。
阴谋论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反映出群体间冲突的基本结构,与两种动机紧密联系:其一,坚持强烈的群体内部认同,尤其是觉得自己所属群体正遭受外部威胁时;其二,保护自己免受敌对势力的侵害。论文总结,那些在性格上倾向于将自己所属群体视为优越者,或将外部群体当作威胁的人,会更容易相信阴谋论。[16]
其次,阴谋论在今天之所以愈演愈烈,很大程度离不开社交媒体的影响。另一篇收录于ISJ的文章,对二者的关系进行具体解释。
研究人员发现,社交媒体充当了阴谋论的回音室,促成一种共同的身份认同。不难理解,社交媒体的核心特征,就是建立和强化身份认同。人们可以轻易找到支持自己错误观点的内容,愈加坚定信奉阴谋论,却同时想象其对现实做过广泛的调查。
在线网络还使个人能通过简单地分复制、粘贴来传播阴谋论。在一个从身份确认,到身份肯定、保护、认同的螺旋循环里,阴谋论得到持续强化。[17]
这个理论回应了对某些看上去颇为夸张的说法反复流行的疑问。典型的代表,是怀疑美国登月事件造假。
9月24日,一位TikTok博主应评论要求,在视频中扮演成刚从月球回来的宇航员,询问别人为什么会认为他撒了谎。该博主用诙谐的方式,再度激化公众对登月阴谋论的热情。
NASA于1969年将宇航员送上月球。1970年代,一个奇怪的阴谋出现——登月从未发生过。质疑的带头人是前美国海军军官比尔·凯辛(Bill Kaysing),1976年,他自费出版书籍,声讨这场300亿美元的骗局。[18]
中国亦不乏登月阴谋论的拥趸。5月,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裴照宇的一段采访,就被拼接剪辑成为“阿波罗号登月系虚构”的佐证。
随后,中国科协发布文章进行辟谣。作者表示,关于阿波罗登月任务,有大量音视频资料,以及月壤、月岩样本被带回地球,全球多个国家均有基于这些样本取得的研究成果。2012年,从嫦娥二号传回的图像,可以看到阿波罗号登月的遗迹。[19]
纵然如此,阴谋论者还可以提出非议:半个世纪过去,美国的经济实力、科技手段都有很大发展,为什么再没能重返月球?
一个反直觉的答案是,在今天,登月可能比几十年前更加困难。9月17日,Scientific American在专题报道中提出,世界的环境已发生变化,美国走出“冷战”时期的太空竞赛,登月的优先级被下调了。
受访者表示,太空任务现在通常是全球合作,而与其他国家协同,让任务时间表更加漫长。另外,新旧技术的转换也没有想象中容易,成本远超预期。
事实上,包括重返月球在内,如今许多大规模项目变得越来越难,成本越来越高。比方说,纽约地铁系统最初只用了4年多就建成,共有28个站点;而该市一条只有3个站点的新地铁线路于 2017年完工,耗时17年。[20]
The Economist的文章直言不讳,现代政府正化身“笨拙的利维坦”,它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庞大,但同时变得更无用。
在美国,住宅项目从获得建设许可到开始动工的时间间隔,自1990年代以来增加了一倍。而英国由于法官短缺,就业法庭正面临严重的拖延,有关不公平解雇、种族歧视等各种问题的听证会,都被安排到2026年之前。5年前,澳大利亚护照办公室网站称,申请的处理时间为“3周”;两年前说“最多6周”;去年是“至少6周”。[21]
倘若不了解这些背景信息,阴谋论者就很难改弦更张。因此,教育——培养媒体素养、科学思维,将干预重心转移到事前阶段,而不是在阴谋论盛行时提供更多简单的结论——是重要的。[22]
一些新的科技手段看起来颇具前景,好比AI。
9月13日,发表于Science的论文称,在与ChatGPT进行三轮对话后,参与者对阴谋论的信任度平均减少20%。数周后,这种作用仍然保持。
ChatGPT的成功,离不开海量数据支撑,并以中立方式向持有阴谋论者提供详细的反证,然后在被问及时给出更多依据。[23]
但是,我有必要说明,工具也可以呈现出某种价值偏向。一旦AI被掺入太多特殊考量,结果不排除会事与愿违。就像微信公众平台,假设它对“仇日”等内容的审核要求过于宽松,阴谋论就还将获得发展土壤,然后在未来某天,重新以真切的形式爆发。[24]
关注
01丨失去中国的日本水产
9月20日,根据外交部网站消息,中日双方就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问题达成共识。[25]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沈逸撰文解读,中国并未改变相关问题的立场,并且,共识文件并不意味着中国立即全面恢复日本水产品进口。考虑到“日本存在投机取巧、偏离共识文件确立的轨道、制造错误认知误导公众的可能”,日本水产品重新进入中国尚存在变数。[26]
自2023年8月“排海行动”以来,中国全面禁止了日本水产品的进口。网络上,关于日本水产业乃至国民经济惨不忍睹的帖子时有看到。那到底有多惨?
基于各项数据,一篇文章发现,虽然中国是日本最大的水产品出口市场,但日本水产业一直在萎缩,出口又只占日本渔业很小一部分,因此,禁止日本海鲜进口对日本整体经济的影响并不大。
面对中国等地区的禁令,日本政府拨付了50亿日元经费,开发水产品出口新市场。文章写道,受禁令影响最大的扇贝,2023年11月到2024年3月,出口至越南、泰国、美国的数量分别比前一年同期增加3倍、2.3倍与1.7倍。印尼、加拿大、马来西亚也提升了从日本进口的扇贝份额。
短期内,中国市场不可能完全被替代——2024上半年,日本农林水产品和食品的出口额4年来首次出现同比下降,其中,对中国大陆出口减少43.8%。不过,从出口总量上看,下降的比例只有1.8%。[27]
另一个有意思的对比是,每日人物的报道显示,北京一处商圈新开的回转寿司店受到追捧,一天放号2000个,高峰时顾客甚至需要排上6小时。该店的爆火,还意外带动了周边服装、饮品等店铺的创收。[28]
02丨年轻人痴迷于萨莉亚
萨莉亚,一家主打意大利风味的餐厅,由日本人创办,如今在中国年轻群体间口口相传。
引用RADII的说法,上海来福士广场新近开业的萨莉亚门店,吸引一大批人到此就餐。萨莉亚进入中国的时间并不晚,可一路追溯到2003年。大部分时间里,该品牌都与时尚无缘。
在这里,售卖的是预制意大利菜,口味平庸。但瘟疫过后,中国的萨莉亚餐厅突然风靡一时,收入不断飙升:2024年第二季度,萨莉亚在北京、上海和广州——中国的分店大都位于这三个城市——的净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35%。
便宜成了年轻人选择萨莉亚的重要理由。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许多博主都分享自己用餐经验心得。一些人还将萨莉亚当作成酒吧,使得大都市买醉的最低成本下探到6元。
观察者认为,萨莉亚并没有为这种流行趋势做太多努力,相反,它似乎是消费者自发推动的。值得注意,越来越多的中档连锁餐厅也开始推出“穷鬼套餐”。这实在很难不联想到“消费降级”。[29]
03丨外卖骑手,高薪之选?
美团研究院在9月19日,对外披露了骑手接单以及收入情况。
报告强调,绝大多数骑手的工作节奏并不紧张。具体来说,745万名骑手中,只有11%的人全年接单超过260天,而约48%的配送者,每年的工作时间不足30天。
2024年6月,全年接单超过260天的骑手里,北、上、广、深等城市的人均收入在7000元以上,有的类型骑手还能突破1万元;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平均收入,落在5000到7000元区间。换言之,一名上海骑手月收入的上限,大体与该市的平均工资水平相当。
然而,Sixth Tone的报道指出,这些数据具有误导性,因为零工没办法获得与全职员工相同的福利保障。
2022年,美团等外卖平台开始试行为骑手提供工伤保险。地方政府也在探索确保这部分群体的利益。可在其他方面,骑手的处境越发艰难。一项长期调查显示,平台方不断向骑手施压,要求他们比以往工作更长时间。[30]
参考备注:
题图:Photo by Jordan Whitt on Unsplash
吉林、苏州发生外国人被袭击事件时,我从宏大概念的角度做了梳理:生活悬浮在概念里丨2024年6月,总第24期
我很庆幸在大学时期围绕王小波开展主题阅读,从小说到杂文,他的作品一度影响了我的写作和生活理念:从前有个王小波
“结绳”系列邮件订阅及在Substack更新地址:yuliqing.substack.co...
“结绳”系列在Matters更新地址:matters.town/@ysmwry...
愿我们依旧好奇、理性与悲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