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间全宇宙》:亚裔母女,除了和解之外还有什么?

unouno
·
·
IPFS
从《Turning Red》到《瞬间全宇宙》,亚裔母女之间的爱恨情仇也慢慢杀进好莱坞主流叙事。诚然不论肤色不论地域天下母女的纠葛都大同小异。但是出身于传统儒教国家,哪怕移植到西方土壤,对女性独特的规训依然只和万里之外的故土遥相呼应。当然和解是最安全的叙事,文化冲突,代际冲突,值得讨论深挖的细节太多,总得有些圆满的交待。但是现实远比电影冲突更激烈。全球化女性议题崛起的当下,和解之外,还有很多很多

打下这篇文章,已经写了很多次草稿了,电影已经上映过去一年,我的稿子改来改去,本来想写影评,却变成了私人记录。想记录我和母亲的对话。或者说,那些刀光剑影般的对峙。其实长久以来,并没有真正对话的空间,是我母亲单方面的砍杀,试图雕刻我成为她理想中的作品,那些叛逆,反思,都是不必要的枝丫,而我终于学会了止血,重新抽枝,然后博弈,最终远离。在我抽离这段关系的过程中,母亲终于学会放下些许尖锐,是伪装迂回,是真诚改变,我也不在意,因为我已经不再需要她的评价,我已经离她太远,物理上,心理上,我已经成为自己的母亲与女儿。我不恨她,却也母命难从,我永远不会是她心心念念的完美作品,她只是作为拉开我人生序章的一员。但或许,我可以理解她,原谅这个词太轻,但我想,明白一切的缘起,我才能更好地前进。大和解的叙事省心省力,但是我们总得尝试面对真实的自己。

最后一次对话发生在什么时候呢?是我在网上看到了一个女儿送给母亲情趣小玩具,母亲默默地收下了,事后表达了感谢,就像电影一样,和解,完美。我在一次例行的拐弯抹角的催婚打探感情动向,被问到是不是因为没有遇到合适的对象?被调侃还不知道真正性福的时候,很自然地说,我有在自慰啊,生理需求有很好地被满足啊。

母亲脸上泛起震惊与愤怒,还有止不住的厌恶【你居然自慰?你怎么这么恶心啊?你不知道那很有害健康吗?没有想到你居然是这样的人?你和谁学的?你可怜不可怜啊,一个人在床上摸来摸去,都不去找一个男人来和你睡吗?我太失望了?你什么时候开始自慰的?天哪我天要塌了】

原来作为女性,自我满足,自我愉悦,是一件这么罪恶的事。原来厌女是一件这么驾轻就熟深入骨髓的浑然天成。世人如何评判,我早已预料到,但直面至亲之人的反对与厌恶,哪怕再坚强,还是会心痛的。一时我不知道是该为谁悲哀。我们都在信息茧房里,咫尺天涯。至亲至疏,不应该是夫妻,应该用来形容新时代的母女关系。

一连串的质问与质控后,我不知道为什么想起母亲最喜欢说到【妈妈想和你做好朋友,我们之间不应该有秘密嘛,有什么事情都和妈妈分享哦】,我很庆幸自己足够聪慧,足够早熟,足够敏感。因为我很早意识到,在中国文化中,再多的改革开放也不可能真正解放女性,厌女与辱女就是中华文化最扎实的土壤。我很庆幸从记事起就无意识自慰的我很早就知道【这是一个绝对不能和大人说的事情】,但是隐隐之间又觉得【快乐无罪】。已经记不得被莫名其妙的伪科学恐吓过多少次了,这条女性身体的探索之路,居然要穿过那么多禁忌黑暗的误区,多年后,等我终于羽翼渐丰,可以直面自我的欲望,掌握身体的主权的时候,还要面对那么多的偏见。

我们本来由一根脐带相连,是最血浓于水的关系,她还在姥姥肚子里的时候,我已经作为一颗卵细胞存在在她的体内了,我的确是她的一份子,是这条专属于女性传承的基因链上小小的新环节。但是父权社会异化了她,隔离了我们。我无法感受到纯正的母爱,在爱我之前,她先是妻子,然后是我并不会存在的假象中的丈夫的慈爱的丈母娘,最后的最后,才勉强是名为我母亲实则为父权标配的女德教官。

为什么会曾经会有那么多我自以为开明的对话呢?高中的时候,我对性的好奇达到了顶峰,我开口问她,避孕套长什么样,她面色如常,拿起实物和我细细介绍起来,她把性描述得非常美好,和我强调一定要和爱的人一起享受。又强调一定要自重,虽然时代变了,但是处子之身还是宝贵的。直到最后的对话,她也一直坚信性是爱的象征。

但是随着我逐渐长大,接触到越来越多的异性,我逐渐意识到社会教导女性和男性完全是两套剧本,性对于男性来说,是享受,是发泄,是权力的象征,甚至是掌控生育果实的手段,唯独不算爱。女性的阴道并没有可以产生快感的神经,阴道的主要作用是产道,阴蒂才是女性的性器官。而在传统叙事中,阴蒂无关紧要,只是小小【前戏】的一部分。爱本该是专属女性的概念与美好,却被挪用了。男性不必想的这么清楚,也不必长成一副坏人模样,社会已经为他们驯化好了女性,婚姻制度已经帮他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们不必振臂欢呼拥护男权,甚至还可以口喊两句支持女性被拥护成女权男,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坐享其成。

“有谁能像妈妈一样关心你?妈妈也只是为了你好啊,做强势的女人很辛苦的”

如果那些关心是裹着糖衣的炮弹呢?就算是她自认为的良药,那也不适宜我的体质。所有的规劝,只为了让我更讨巧,更有可能被【优质男性】青睐,成为令人羡慕的x太太。付出和牺牲占据了她全部的剧本,她的确奉献出一切试图演绎好母亲这个角色,含辛茹苦,放大苦难,一切都为了我。但是太沉重了,她的“爱”密不透风,近乎变态,那双审视的眼睛,那张评判的嘴,那些一刻不停地把我当作品一样反复打磨念念有词的【我只是为了你好】的声音,时常出现在我的噩梦里。长大后 ,我见到很多破碎的女孩,试图在异性的关系中解除母亲带来的伤害。新闻上,甚至还出现自堕风尘,自我伤害,以此报复得体母亲的女儿。我太明白那种动机了,那种自我毁灭的动机,当母亲不分你我的无视我的独立人格没有边界地指手画脚着一切的时候,试图内化同化我的控制欲,让我有一种如果必须如此你中有我,那我伤害自己 ,也可以借此伤害你报复你的不成熟的冲动。但是比起我真正是谁,我是她的女儿,按照她期待的剧本走才更加重要。我时常觉得自己就像一个盆栽,被精心看护,但是动弹不得,也不必发声,有观赏价值就好。

成年后当我对峙,有时候看着她迷惑不解的双眼,听到她风轻云淡地说着

“那些都过去了,为什么你总是记仇呢?为什么不放下呢?”

是啊,只是杀死了我的内心,试图驯化我,把我教育成适合婚育轨道的【好女孩】,何错之有?我真是一个麻烦的孩子啊,没有心不也能活着吗?大家不都这样过来的吗?是啊,为什么呢?念书的时候,我终于能接受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室在地下,阳光只有一扇窗透进来,从我坐下的那一个瞬间,眼泪就会止不住地往下落。咨询断断续续,因为我的眼泪无法停止。咨询师说: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人眼泪和你一样多

为什么呢?明明保持钝感力,不去深思,不去多想,顺理成章接受所有伤害,然后假装自己很好去和解,成为一个贤妻良母,进入婚姻轨道,假装孩子能治愈我,再来一次,我也能成为更好的母亲

不也可以吗?但是我知道,不可以,因为我的母亲也是作为不被期待的女孩,一样的经历了破碎的童年。 当我能很冷静地说出,希望母亲不要来打扰我现在的生活的时候,曾经威胁 恐吓 侮辱我的母亲,突然像被抽去了主心骨,她拼命学习各种心理学话术,尽量控制语气。即使偶尔失控暴走,也终于不会像以前那样灼伤我。我已经给自己塑造了坚硬的城墙,将所有伤人的毒箭都隔绝出去。

啊,曾经幼年时觉得不可战胜的巨龙,原来苍老得这么快,时间真是不可思议,

我只是明白过来,所有伤害发生的时候,那就是故意的

的确是第一次当母亲,就算那些伤人的话语,冰冷的眼神深深地刻进了我的记忆里,作为母亲能给女儿最大的诅咒,就是让她以为,爱是有条件的,只有做得好了才值得被爱。诅咒还包括女性只有被男人所爱,为妻母,才是人生胜利组。

之所以选择这么教育我,因为比起真正的心理健康,培养独立自主自强的人格,有一个乖巧的女儿,符合父权叙事的好女孩,才是最省事的。那条她被规劝绝对不能探索,她也觉得毫无必要的真实探索之路,她未曾经历,又怎能给我指路呢?

我是她的人生道具,是她的二重身,而我太早熟,所以我只能等待,我没有办法选择做谁的女儿,

可是长大后的我,不能背叛幼年的自己。那些无法言说,无法排解的恐惧,那些知道自己不同于常人,却无人可倾诉,努力把自己塞进【正常女孩】框架里抽筋扒皮般扭曲自己难熬的日日夜夜。我的母亲无法自救,更别提渡我。她知道女性要自强自立,可是万万就是跳不出婚姻叙事,就算家族中,同僚中,目所能及所有的女性都在婚姻这条沾满女性血泪的长河中折戟沉沙,那这也是唯一的答案。抛开婚姻,抛开男性主体叙事,女性生存法则,女性智慧的传承,好像在中文语境下全然无凭无据,风中缥缈。女性作为被塑造的第二性,在现有的婚姻制度下,无法完成财富的累积与传承,女性联结被最大程度的削弱,依然作为客体给父权体系输血。不婚不育太过特立独行,没有试错的余地,不如糊涂一世熬一熬就会过去了,作为一个清醒的不糊弄的新时代女性,会有多痛苦,或许她也能感同身受,那条女性的禁忌之路,那条不为妻子也不为母亲,仅仅是作为自己的女性之路,人迹罕至,不能为外人道。

照本宣科是容易的,就算婚育不是最优解,也有大把现成的案例可以参考,人生轨迹按部就班,就算不尽人意,无功无过亦未尝不可。但我明白这条【阳关大道】并不适合我,或者说是根本不是为女性而设立的。往大了说,家国一体,单位化的家庭制区分能更好地管理国民,绑定家族利益关系。婚姻制度牺牲女性潜能,盗取女性生育果实,消除单身男性作为不安分危险因素维护社会安定,何乐而不为。

影视作品中的华裔母女冲突,基本落脚在血浓于水,家庭和谐,鲜少直面父权体系分化隔离女性的残忍事实。父亲都是慈祥的,是急躁焦虑母亲包容的伴侣,女儿的叛逆只是青春期的躁动。当然不管是【Turning Red】还是【瞬间全宇宙】也同时点出了母亲在成为妻子之前的千万种可能于潜力,以及即使牺牲别的可能性也想成为母亲的心甘情愿。我并不怀疑母性,我只觉得母性被异化成为了女性唯一的注脚。如果人类文明需要靠反复构建于一种基于动物性本能,几乎只能通过牺牲女性自我主体性,赞扬鼓励这种行为的狡诈循环的叙事循环的话,那也或许就根本不值得延续,更不应该称之为真正的文明。当然,母爱可以是美好的,但是我们都应该直面母爱会被曲解,并不纯粹的真相。爱意是真实的,但是被迫相信这是最好身份与使命的氛围,也值得反思。

文字打到此刻,好像该说的都说了,又感觉意犹未尽。今年年初,我立下计划,想要笔耕不辍,真实完整地记录下我的各种感受与思考。大千世界,人的情感,思维方式多种多样。保持愤怒是必须的,但是保持开放心态,思考古今往来也是必须的。拥有各种可能性,独立性,自由,才是我所向往的。人生不过三万多天,无愧于己,真实地直面自己,按照自己的心意去生长,才是值得过的人生。太阳底下无新事,但是无数次重复的车轨下,也会有新的空挡,开出新的花儿。

我是幸运的,生在这个风云际会又信息开放的时代,接受各种思潮的洗礼。我也足够幸运,除了和解之外有更多的选项,可以在受挫多年后成为自己的母亲。我也并不讨厌电影中的和解,电影中的母女。有她们的执着与解脱,我有自己的故事等待书写。当然,我也期待看到更多的出走,更多的不必妥协,更多的真正的理解,更多对于我们所处在的父权星球的反思。即使只是微小的思考,即使历史的惯性还是会把很多女性拉回固定叙事,总有改变在发生,我们的存在即是意义。就像我的母亲依然紧抱良人一生追求稳定的婚姻叙事,却也在忍不住了解更多婚姻之外的女性的故事,在反思她所接受的一切教育。舒适区并不是那么容易走出来的,但是我们多少都在各自成长。也许会有重逢的那一天,也许还是会一次次错过,但是总比僵持在原地不思进取要好。

Best wishes to all the daughters and all the sisters.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unounomaking sense of your life without eternal love 人生是旷野,请尽情奔跑🏃‍♀️ 私たちの細部に刻まれた物語 この星から文字が消えても終わんない🌟 女权主义探索者/斜杠女青年/人间观察/人生旅客🧳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美国大选下的保守势力的崛起: 当厌女成为基本盘的默认选项

是秋|关于为什么要写作这件小事

回溯:后疫情时代的小小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