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耳朵怎麼會沒有用?

KJOH
·
·
IPFS
·
只是以前的環境不需要而已。

咬耳朵怎麼會沒有用?只是以前的環境不需要而已。

有些人習慣用耳語來交換訊息,感受權力在耳垂上震動的快感,就像耳鬢廝磨的誘惑一樣令人著迷,可是真的有效嗎?那些震耳欲聾的功績與戰果,有時候居然會被當成泡沫一樣。擺在眼前的事實,也常常被陰謀論推翻,就像911事件裡,那些荒唐的認知謬誤一樣,成為心理學的重要課題。

心理學真的是一門好工具,不是為了向善,而是為了辨識,歸納,設下判斷與路線。讀書是方法,理性是盾牌。

只是沒想到,連自己也有一天會被咬耳朵了。那些我自以為聽不進去的聲音,在我鬆懈的時候偷偷進來了。明明一直都是那種只相信實力、不聽風言風語的人,居然也盤算起來了,如意算盤裡,卻不怎麼如意,要是真的按照著劇本走,怎麼還需要煩惱著現在這局如何沙盤推演呢?想要用最直覺方式應對,直球對決,見招拆招:想換人?那就自己選。想重組?那就自己建。不想做?那就不帶人。事實遠遠沒有這麼簡單。

不想再被綁在感覺裡、情緒裡、或任何我無法掌握的地方。

總算知道為什麼考核制度需要這麼長的時間了了。原來是要等霧氣散去,看清那些在風中搖晃的影子,誰會停下來,誰會轉身離開。午後陽光斜照在桌邊,像一封尚未寄出的信,準備撥出那通電話,是那個我一直覺得貼近理想形貌的人。她像一枚剛剛好落在掌心的石頭,不燙不冷,也許能按照自己方式捏塑出應有的分量。

而原本的角色,就讓其繼續在自己的劇本裡上演。他會怎麼走,自會揭曉;競爭,會不會成形,也不必我預測。藉口,就像包著糖衣的氣泡,捏碎了,也沒什麼甜。

不再追問那場戲的下一幕,而是轉身去澆水、收信、讓時間自己說話。

最新型的時間管理,是反過來主導選擇的權利,讓喜歡的專案摺疊起來,精選出最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式。折得好,就可以藏進口袋;摺得差,就變成一團廢紙。我想做的,是穿越那些折起來的專案,把時間拉直,用清晰與執行搞定自己的人生。

直到後來,才發現,自己其實已經站在喜歡的場域裡了。

這裡不是最寬敞、也不是最安穩的地方,但光線剛好,溫度適中,我可以在這裡慢慢地長出光來,不必燒到誰,也不怕被燒著。只要站得穩,不偏不倚,就有機會把一些想做的事,做得更漂亮。

對著這樣的未來抱有期待,因為它是可以理解的語言,是能親手描繪的風景。如果有誰願意一起走在這樣的軌道上,就很好了。不多,只要一個,就足以讓這條路不孤單。


有些事情,會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像走在同一條石板路上,總會踩到那顆微微鬆動的石子。不是偶然,而是一種設計,一種心思的重複打磨。

那是一種測驗,也是一種磨礪。

望下看,就像是狩獵,慢慢拿捏距離。像拉一張弓,不太近,也不太遠。以前我總以為那是一場邀請,如今才明白,有時只是對方手中少了一塊拼圖,剛好,你看起來合適。

也許是因為表現亮眼,也許是因為別人需要一個像樣的門面。總之,那段時間,總有人說:「你來搭把手吧,我們想讓這件事做得漂亮一點。」那時還相信,這是光榮的召喚。直到有一天,終於明白,有些邀請,是想把你拉進前線當擋箭牌。

觀察了很久,才看懂這裡的秩序。

這些細節,不會寫在任務說明裡,也不會出現在任何KPI的列表上。但真正厲害的人都懂。懂得適時沉默,懂得適時亮劍,懂得用行動定義自己,而不是用嘴巴討著糖吃。

總會有自己的領導風格,安靜,準確,像一把藏起來的劍。不進零和的世界,不參與爭奪,也不避開觀察。卻看得一清二楚,像藏在衣袖裡的一枚扣子,不吭聲地把一切繫牢。在能夠確認選項的同時,終於一鍵按下傳送,感受到一種久違的安靜。

原來真正的安靜,大概不是沒有聲音,而是那些拖著你原地打轉的人,終於不再說話了。再也沒有人能再拖著你,一起浪費時間。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KJOH靠嘴巴吃飯,可是語言一旦說出來就會變成石頭,太重的無法承受會砸傷自己的腳。換個方式吧!文字躺在某個載體上面或許就輕多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七日書 - 書寫地方 - Day4 - 露營,換個地方經營生活

七日書 - 書寫地方 - Day3 - 靠近海的方式

七日書 - 書寫地方 - Day2 - 那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