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與綠豆稀飯
看了 @Flora異想 的 吃 一文,談到加糖的綠豆稀飯,一時間我又似乎掉進記憶的黑洞,把我拉回學齡前的時空。
在我四歲時,我們家因為爸爸工作的關係,從台北市搬到台南。初期住在台南市的眷村中,與舅舅合住。舅舅有兩個小孩,表哥跟哥哥同年,大我一歲但高我兩屆,我雖大表妹一歲,但我們也同屆。所以一大家子有四個年齡相仿的小孩,很是熱鬧。
在我和表妹也準備入學小一時,街坊鄰居告訴我們,我們唸的國小每天早上都有老榮民伯伯帶著小朋友練國術,建議我們也可以參加。小時候愛玩的我們,好像也沒有睡眠不足的問題,就興沖沖的吵著要參加。
這國術團是一位大家敬稱 "李杯" ( 李伯的外省發音 ) 主導,他住在學校附近的 「國軍敬老院」。要入團時,舅舅帶著我們去拜師。敬老院一進大門,就一條筆直的路到底,兩旁整齊的排列著小小的獨棟平房,李杯就住在其中一戶。
初見他時,他手中拿著正在製作的木劍,這是他給所有入團新生的見面禮。他看著我們四個小毛頭,開心的連聲說好,然後說給我們的木劍還要幾天才會做好,畢竟都只有他一人完全手工打造製作。
拜師之後,每天清晨五點,我們不分晴天下雨,酷夏寒冬,準時前往報到。初學者一開始都先練一套基本拳法與劍法,這時都是師兄們帶著團練。練到一個程度之後,李杯會根據個別的身形、慧根與態度,思考決定教授進階的武術。
李杯有兩項絕學 : 「關刀」與「花槍」。不過,他也承襲自古習武之人的傳統,不會百分之百傾囊相授。但是他的替代作法是,兩項絕學各選一人傳授,這樣既可以將他的武術精華傳承下去,未來傳承者也需「雙劍合璧」才足以代表本團的精神,有著要所有徒弟們團結的寓意存在。
不久後,身材比同齡高壯,個性又憨厚的表哥被選定為 「關刀」傳人。李杯的解釋是,因為關刀很重,所以需要體型壯碩的人來使 ; 再來關公一生忠義,必須個性樸實仁厚的人才能駕馭。他觀察到表哥有這兩項特質,所以除了大師兄之外,提前欽點另一位關刀傳人。
不過,就算表哥再怎麼高壯,畢竟當時也才小學三年級,所以李杯又量身打造了適合表哥身形與重量的縮小版關刀,讓他先熟悉招式與套路,等他長大再來耍真正的關刀。
李杯對表哥的關愛,很快地引起一些師兄的不滿。當時已經上國中的六師兄,一心想學關刀卻沒被挑中,後來會把這股怨氣偷偷發洩在我們這些還沉淪在基礎拳法的新生中。我就常被他針對性地大吼動作不紮實,因為他知道表哥與我的關係。
但其實好笑的是,我也不滿為什麼我沒被選上學習兩項絕學之一,我還請舅舅和媽媽去問。他們後來轉述李杯的說法,說我的眼神透露出一股不服輸的戾氣,而且看起來太聰明,不適合學最高段的武術。說也奇怪,當時的我頗能接受這種說法,而且明明是被拒絕卻拐個彎被稱讚,我也就釋懷了~😅
既然無法成為習武奇才,於是我就把重點放在練完國術後的早餐。那時候我們每天練完功夫後,都固定去早餐店點一堆蔥油餅和每人一碗綠豆稀飯 ( 鋪梗鋪了這麼久,主角綠豆稀飯終於出現~ 😅) 我愛吃甜,常常瓦一大瓢黑砂糖往碗裡倒,有時吃到砂糖都還沒融化的顆粒感,更是感覺口感加分 !
這美好的時光沒有持續多久,小學二年級我們又搬到台南的鄉下,與舅舅一家人在眷村的生活回憶也就此中斷。但每次有機會吃到綠豆稀飯時,這段練國術的回憶就會古典制約般的出現,相較於其他人而言,應該是一種相當不容易產生的聯想吧~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