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作中衝突與成長的美好回憶
自己一直以來在任何事上的追求是,我有沒有「成長」,所以對我印象深刻的合作經驗,是來自於我在這個過程中有大幅度的成長。
一個很關鍵的大概是在 2015 年中左右,是在某個技術的開源社群(common lisp, clojure, emacs 社群)中,和一群技術菁英一起舉辦活動和交流技術主題,然後私下有很多關於彼此做事的討論,這段時光是我感受最深的。
我這邊用菁英一詞,是我想不到具體怎麼稱呼這群人,這群人在技術上有高度的自我追求,首先,他們對自我有充分的現實認識:他們知道哪些方面他們真的很厲害,他們也知道在哪些方面他很差。
某些群體我也看到類似的這樣的自我認知,就是在創業者和金融交易者的圈子裡面,可以發現某些人也是這樣。這些地方的特點都是高度績效導向,結果導向。你沒有辯解的空間,你表現差,就是差,沒有第二句話,因此你對自我的認識就要十分充分。
由於這些人對自我有非常充分的認識,所以在合作過程中,你不會感覺到他們在摩擦產生的時候有無謂的防衛心、無謂的自尊心、無謂的強詞奪理與辯解,這點真的很過癮,我們能在摩擦發生的時候很深入到具體的原因,然後發現問題到底是在人還是在事情上面。
例如舉辦一個技術會議,可能要講講題 A, 有個人可能是 A 專家,你想邀請他來講 A,結果他拒絕,你和他有一些摩擦,這時候他拒絕絕對不是什麼膚淺的原因:謙虛阿、讓給新人阿這類,而是他具體會開始談,他自己為什麼不適合在這個技術會議講 A,不跟你官腔來去。
其次,這些人很勇於去 modeling 別人,與要求別人 modeling 自己。通常一起合作沒辦法很順利,不太會是外在,通常是內在問題,有時候就是這個「內在」問題要不要擺到桌上。有一次我負責這個技術社群的一個主持工作,在結束後,有一個人就來和我說,他發現我在說話上有一些特徵,他提醒我這種說話風格適合在什麼地方,而哪裡又不適合。
其實我深刻知道自己有這樣的習慣,但是我不覺得我需要調整,但是當他講出來之後,我就知道我們可以有更細緻的合作。大家隨時都在談的就是彼此對彼此的認識,例如我覺得你今天這樣的表現如何如何,然後大家也會問對方,你覺得我今天表現得如何。
這時候如果你說:表現很好呀~講一些官腔的話,他馬上會嗆你沒有給到足夠讓他們調整來讓事情更順利的建議,大家都深知彼此不可能在沒有作調整的情況下有良好的合作,我那時候都快感動到哭死,為什麼大家都有這樣的追求?
我後來在思考,就是因為時間寶貴,大家都想拿出最好的成果,自己也想要在這件事情上有最大幅度的成長,就不會跟你客氣,當然他願意不客氣也有個原因,因為他們知道這裡都是「願意一起成長和接受自己自尊和行事風格被挑戰」的地方。
這段合作真的是很感動,我有一次在捷運接到一個電話,就是被這個社群的某個菁英專家徹底剖析了一遍,然後他認為這次合作我這邊要改,那邊不用改;我當然和他有一些爭論,但我們爭論是很有建設性的,後來我就有所調整,他也有所調整。
這次的過程後我就體會到,和一群很優秀卓越的人一起共事是多麼開心的事情!當然有壓力,有困難,尤其是現在經常和青壯年的人合作,很多人是不願意改的,也不追求自己的成長,只是將過且過,不然就只是一昧地想要去展現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以為的一些想法,不願意接受任何挑戰與改變,我就覺得那段時光對我特別重要。
在打這篇的時候越打精神越好,好懷念呀!不過可遇不可求,再說吧!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