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書|第三天|大賣場
台灣有些大賣場提供24小時的全天候服務,這對於習慣早起或喜歡避開人潮的人來說,無疑是一種恩典。個人偏好在清晨七點左右造訪,那時天色尚未全明,空氣中還帶著夜的寧靜,整座賣場宛如沉睡城市中悄然甦醒的一座孤島,幾乎沒有人聲,偶爾遇見的顧客人數也多半不超過一隻手掌,讓人有種錯覺:這整棟廣闊的空間,彷彿是為我一人而開。
那時候不會遇上推銷員熱情又略帶壓力的招呼,也不必在收銀台或遊樂區與其他人爭奪排隊時光。逛累了,隨處坐下都顯得從容;想試玩什麼設施,也完全不需要排隊等待。時間在這種場景裡,像是被輕輕拉長,日常的壓力也因此慢慢沉澱下來。
除了悠閒,這些清晨的漫遊,也是一種我與現實世界對話的儀式。我喜歡觀察大賣場中各式商品的價格波動,並將這些數字與自己的收入或投資收益做比較。這不僅是單純的消費行為,更像是在衡量自己與這個社會的距離——對平均物價的敏感度,是提醒自己不要與真實生活脫節的重要儀表。俗語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若能時時提醒自己適度消費、不奢不侈,那麼手中所賺的每一分錢,才更可能真正屬於自己,而非隨欲望一同流逝。
只是,坦白說,最近的股市震盪還是有點破防。年初還意氣風發地看著帳面總資產創高點,誰料才過了幾個月,市值便大幅回落,整體跌幅已逼近24.7%。雖然若從投入成本來看,整體仍有約26%的獲利,但這筆縮水的金額,粗略一算,等同於三年不吃不喝的薪水。對於一個想買房的人來說,或許也足以作為頭期款,甚至還綽綽有餘。這讓我忍不住反思:自己是否過於在意日常開支的小數點,卻忽略了資產波動中的巨浪?
寫到這裡似乎有些離題了。不過無妨,畢竟大賣場對我來說,本就是一個與現實世界交會的節點。它既是孤獨者的遊樂場,也是觀察他人、反思自身的鏡子。在那靜謐的清晨,走在排列整齊的貨架之間,我得以重新拾起與世界對話的節奏,也悄悄重新校準內心那把看不見的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