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最愛 / 遺恨」三位一體的初次悸動

小白的嬉隱肆
·
(修改过)
·
IPFS
·

【原文成於 2017/05/16,那應該是我看完此片之日】

四十歲後,我的女神是張艾嘉。

年輕時沒聽過〈最愛〉這首歌,直到這年中才聽聞。最初是聽到李宗盛演唱的現場版本,唱的蕩氣迴腸,聽完感動不已。不過同時才明白原來這首歌是 1986 年張艾嘉自導自演的同名電影《最愛》的主題曲,出現在片尾的版本也是由她親唱。李宗盛是作曲人,而詞則是改編自作家鍾曉陽的詩,編曲更是請到了大師李泰祥,那一派的繾綣自是不在話下。

念念不忘之餘,如今總算看到了電影。雖然 30 年過去,電影仍是好看!纖纖細細的女人心思、婉婉約約的舊愛遺念。沒有痛徹心扉的纏綿悱惻,卻是重如泰山而輕如鴻毛的遺憾。看完心中感慨萬千,一時難以平復。主題曲更是忠實地延續了片子氛圍,只能不斷聽著歌曲再三回味。

自古多餘恨的是我,千金換一笑的是我
是是非非恩恩怨怨,都是我
只有那感動的是我,只有那感動的是你
生來為了認識你之後,與你分離


何等遺憾!若遺憾也是一種美麗,這裡就有著最好的註解。

還有人把前段張艾嘉的溫柔繾綣與後段李宗盛的蕩氣迴腸拼為一首,也甚是美妙:

除此之外,YouTube 上還有最早由潘越雲演唱的風情萬種版(有拍 MV),以及齊豫女神下凡般的現場演繹。這兩個版本我也覺得很好聽,有興趣的朋友可自行搜尋。


【原文成於 2018/08/20,彼時胸中澎湃不已,需要寫文抒發】

某次在馬世芳的節目中,聽到他放了一首李宗盛現場演唱的歌,叫做〈最愛〉,我原沒聽過這首歌,但節目中覺得很好聽,被老李唱個盪氣迴腸,叫我印象深刻。於是便上網去查這首歌的出處,也才知道此曲原來最早是張艾嘉唱的,曲是李宗盛寫的,詞則出自香港女作家鍾曉陽一首叫做〈紅顏〉的詩,並由張艾嘉親自改寫入歌。當初是做為 1986 年的同名電影《最愛》的主題曲,張艾嘉自編、自導、自演,當然也自唱。

不論是李宗盛、張艾嘉、潘越雲、齊豫或是許景淳的版本,我都是越聽越愛,尤其是歌詞中那百轉千迴的遺憾、一生看盡千帆後仍然忘卻不去的感覺,讓我把鍾曉陽這名字記上心。不過既然書本難尋,電影應該比較好找。去年某晚開來看,看完不禁喟然感傷,好一部惆悵的電影(按:就是上一篇)。我原本就喜歡張艾嘉,這會兒是更愛她了。不過更重要的是,歌曲完全保存了片子氛圍,鍾曉陽真是不簡單!

不久前在臉書上瞥到一則消息,說相隔 22 年後,鍾曉陽即將重新推出她 1996 年的最後一本小說《遺恨傳奇》,而且花了她整整三年徹底翻修、大幅改寫。為彰顯此番「再創作」而非單純舊作再版,特易其名為《遺恨》。

等到書一上市我就買了,不過延宕至前天才開始讀。目前看完半本,劇情才剛要進入高潮,便已明顯感受到那山雨欲來滿樓風,我正眼看著樓起,也幾可預見即將到來的樓塌。完全就是歌詞中的那句「是是非非恩恩怨怨都是我...」但處在旁觀地位的讀者什麼都改變不了,只能睜睜望著醞釀中的遺恨慢慢生成,實扣人心弦矣!常叫我忍不住暫放下書緩口氣沈澱一下。

難得我還沒看完書就想分享,非常期待結局中!

PS. 剛查了一下,那集節目,是「音樂五四三」的李宗盛《生命中的精靈》三十週年回顧特輯,〈最愛〉是末尾特別放的 "bonus track"。可跳轉去聽: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endosKiKts按:影片現已失效


後來,此書列於我 2018 書單 Top 10,年終回顧文中補了一句讀後心得:「後半部走向較偏懸疑偵探,情緒不似前半細膩,但尾聲仍然拉回『遺、恨』主題,叫人低迴不已。」

2019 年底,我也讀了再版的鍾曉陽處女作《停車暫借問》,18 歲時的創作不免生澀,紅樓夢影子四處可見,卻倒也展現了她深厚、細膩又娟秀的文采。不過還是最難忘「最愛 / 遺恨」的初次悸動,好個電影、歌曲、小說三位一體彼此牽纏的文藝體驗。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