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日本、韓國中秋大不同
「八月十五月正圓」的中秋節既是農民收穫的季節,也是古人祭拜月亮和土地的日子。玩燈籠、猜燈謎、食月餅、慶團圓成為標配的節日動作。那麼,同處亞洲的香港、日本、韓國三地是怎樣慶祝中秋節?
一到中秋節,首選全港規模最大的維多利亞公園中秋燈籠嘉年華為合家歡節目,而配備LED燈等現代科技的燈籠裝飾遍布尖沙咀海濱、利東街、各個公園,你可以隨時來一場精彩的燈光秀。喜歡賞月的朋友可以去中山紀念公園、添馬公園、西九藝術公園和香港公園等,抬頭望明月,低頭吃月餅。在香港持續一百多年之久的節慶活動 — 舞火龍,會於薄扶林村和一連三晚在銅鑼灣大坑舉行。原本是起源於保護村民免受瘟疫侵襲的儀式,現在則於2011年獲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見證香港島尤其銅鑼灣一帶的變遷。火龍長達70多米,用珍珠草紮成32節的龍身,全身插滿12,000枝長壽香,遊走在區內大街小巷,龍騰起舞。溫馨提示,由於大多數中秋活動均於晚間舉行,因此港府訂明中秋節翌日為公眾假期,而非中秋節正日。如果中秋節翌日適逢星期日,公眾假期則為其後的星期一,加上星期六及日,香港市民就可享有一連三天的公眾假期了。
香港舞火龍、日本供芒草、韓國祭祖
來源自中國的日本中秋節起源於平安時期,結合日本傳統信仰後發展至今,有許多不同的名稱,包括「十五夜(じゅうごや)」、「月見節」和「芋名月」。月亮是秋天的季節語,貴族在十五的晚上乘船作樂,賞月飲酒,當中,《百人一首》記錄了多首以月亮為題的詩句。江戶時代以後,百姓才開始慶祝十五夜,供奉剛剛收穫的農作物和看起來像月亮的供品,有芒草、芋艿、板栗、毛豆和月見(つきみ)団子(だんご)等,寄意慶祝農作物的豐收,聊表對自然恩惠的謝意。一些地區在過完月見節後,會把芒草立在院子、田中,甚至吊在屋檐下,寓意著驅除邪魅保家平安。在節日供奉的供品,過完十五夜要趕緊吃掉,以獲得健康和幸福,而「月見泥棒(つきみどろぼう)」就是小孩可在中秋節祭月夜當天偷吃供品,當成是月神前來享用。
喜歡吃烤肉的韓國人也會慶祝中秋節,甚至比我們香港人更為重視。韓國的中秋假期在2024年長達5天,9月14日至9月18日都是休假,有些公司甚至從13日中午開始放假。韓國的「中秋火車票大戰(추석기차표전쟁)」,與中國春運一樣,基本上全國各地都在放假,遊子紛紛返鄉,一票難求。韓國人是在中秋時進行祭祀掃墓,在家中的祭祀桌上擺上中秋節第一批收成的穀物跟水果,向祖先行大禮,稱為「茶禮(다례)」。掃墓時,大家必恭必敬,男生行兩次禮,女生行一次禮,點香,再將酒分三次灑在墳墓上,也會清除墓邊雜草,向祖先表示敬意。
文化不同,但慶團圓的精神卻始終如一。今年,你又吃過月餅了嗎?
#銘言語文中心#銘言博客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