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閱讀筆耕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底層邏輯》不是魚也不是漁,帶給我的三個啟發

閱讀筆耕
·
·
底層邏輯不是魚也不是漁,而是亙古不變的宇,這本書是要「給能力」,把人放到全然陌生的環境下,還是能「因勢制宜」釣到魚的能力⋯⋯。

書名:底層邏輯
作者:劉潤
出版社:時報出版

👉 收藏本文的 Writing NFT 版本 👈

底層邏輯:看清這個世界的底牌

「唯一看透了真相,是一個外表看似小孩,智慧卻過於常人的名偵探柯南。」

底層邏輯》就是這樣的一個(偵探)角色,透過各種故事、案例,揭示事物表象下是如何運作的,作者期許大家看完這本書,都培養出洞察事物本質的能力。


底層邏輯是什麼?

作者劉潤是中國知名的商業顧問,他在知識內容 App「得到」裡開設了一門《五分鐘商學院》課程,從中精選一系列主題編纂成《底層邏輯》。

因此,你會在書本裡每一個章節,都會看到至少一張精美圖文,把單元內想要表達的重要概念精萃出來,很有一門線上課程的質感——要幫助學員(讀者)們更容易吸收知識所設計的巧思。

那麼,底層邏輯到底是什麼呢?

相信大家一定都聽過「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句話。在此語境下,魚指的是「給答案」,而漁是「給方法」,你可以想像是指導釣魚的步驟;但還有一個問題是,我被教會了在河邊釣魚,如果把我放在海上,或是其他不同的氣候條件下,我的「方法論」就變得不好使了。

方法論 − 環境變數 = 底層邏輯。

底層邏輯就是褪去了不同的情境包裝,那些不變而穩定的規則

底層邏輯不是魚也不是漁,而是亙古不變的宇,這本書是要「給能力」,把人放到全然陌生的環境下,還是能「因勢制宜」釣到魚的能力,應萬變決策背後的依據。


底層邏輯帶給我的三個啟發

底層邏輯》有五大篇章,它的編排框架有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般,採用一種「由內至外」的同心圓模式,這邊列出三個我特別有感的啟發。

1・對錯觀,是三種角力的拔河

書裡有一個例子,壞人A誘騙好人B進入C的沒有鎖門工地,結果 B 失足跌入坑裡死了,是誰的錯?劉潤剖析,我們在看待一件事情時,往往有三種切入點:

  • 法學家視點:罪證確鑿的人錯。

  • 經濟學家視點:社會成本低的人錯。

  • 商人視點:損失大的人錯。

上述例子拿來投票(是非對錯的票選),應該沒有壓倒性的答案;於是書裡又舉了另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是說一群人綠燈行走在斑馬線上,這時遠遠看到一輛大車疾駛過來,眾人見狀,紛紛採取預防動作閃避大車的動線,但偏偏有一個人D這麼說:

「根據法律,現在綠燈行我是對的,這大車不能撞我,我要繼續正常行走。」這是在D逝去前,最後撂下的最後一句話。

D沒有錯(法學家視點),只是D失去了寶貴的性命;D也錯了(商人視點),再怎麼樣都不該拿自己的性命作賭注。

若拿這個例子交付投票,相信會得到比較有共識的結果。

這裡給我的啟發是,是非對錯這種東西屬於「價值觀」,當我覺得別人的「價值觀」實在不可理喻時,我要提醒自己,這是因爲他們使用了不同的切角,而得到不同的對錯觀,他們仍然有理;或者說其實我們心中都存在這三種力量的彼此拉扯,最後誰 dominate 勝出而已。放寬心,不必為了別人的「價值觀」跟我的不同而動怒,甚至去批判他人。

這時,我再回頭去看 白飯之亂 以及 老高抄襲疑雲 等事件,思緒變得澄明。

事實有真偽,觀點無對錯。


2・改變系統,重新設計變數之間的關係

另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故事是「和尚分粥」,負責分粥的甲總是私心把自己的碗裝得特別多。

於是院方試過各種方法,包括了分粥的人輪流當(結果只是私心的人換成乙丙丁而已)、請德高望重的人來分粥(結果被賄絡)、成立分粥委員會(鬧意見不合)⋯⋯都無法根本性解決分粥不公平的問題。

也許你已經想到解方了,最後有人提議,依舊請甲分粥,只是分完所有的粥大家才開始拿,而甲得最後一個拿。這個方式重新設計了「人與粥」之間的關係,此前所有的情況是,粥只要進到碗裡就立刻歸屬於某一人,可是新方案下,這樣的關係被打破了。

劉潤說,這是「系統」的改變,相較於從制度/流程下手。

最近我讀到一篇主題為「換個方式聽演講」的文章,原本的情況,學生把講座當成在被動聽課,本能地產生了抗拒心理;當想法轉念後,把講座當成是在主動認識貴人,態度就積極了起來。

的確,如果希望學生表現出專心聽的樣子(坐前三排、認真筆記、點頭微笑⋯⋯),一種方法是改變制度,例如制定獎懲辦法;另一種方法是改變流程,例如增加課後作業報告環節。但不管採取哪一招學生與講座的關係都是敵對的,硬是要滿足什麼條件似的,心不甘情不願地去做它,勢必會落下一些「不及格」的人。

如果套用《底層邏輯》教會我們的,最有效的辦法是改變「學生與講座」之間的關係,化干戈為玉帛,這是從「系統」上著眼。

我的啟發是,當我們試圖進行改變時,外表上明顯的制度和流程就像方程式中的常數項一樣,比較難影響整體方向;我們應該考慮整個系統,具體來說,是要重新設計不同變數之間的關聯性。

普通的人改變結果,優秀的人改變原因,頂級優秀的人改變模型。改變制度是改變結果,改變流程是改變原因,改變系統則是改變模型。


3・關於公平/公正,有很多假議題

還有一個章節談到了「公平與公正」,兩個截然不同的底層邏輯,也讓我有了新的體悟。

「任何人只要有 300 萬美金,都可以參加慈善撲克王大賽。」

這句出自電影《賭俠》裡的台詞,看似無害(不會讓觀眾憤恨不平)。但換一個包裝,如果變成名校開放任何人只有一定數額捐贈,就可以讓他的子女無條件入學,這時可能就會有人有意見了,嚷嚷著這是一件不公平的事。

但劉潤提到了,這樣的 argue 是牛頭不對馬嘴,因為公平(Fairness)所討論的是,是否用「同一把」尺丈量萬物,是否對所有人都一視同仁?如果要 argue,涉及的概念應該是公正(Justice)與否,即選用「哪一把」尺來丈量?

這裡給我的啟發是,我們常常指責別人為什麼要用這把尺,或要求別人為什麼不換一把尺,但這些關於公正(不是公平)的話題往往都是假議題。

公正的本質不是「你對我錯」的問題,而是「誰有權做選擇」的問題。

在不違法的情況下,究竟是誰有權決定要用上「哪一把」尺,我的答案是要為這件事情背負最大責任(風險)的人,在前面的例子中會是項目方(大賽主辦方/校方)。其他人有權評論,但無權要求(甚至情勒)對方要把尺子撤換成他心目中的樣子。


🌱 訂閱【創作者經濟 IMO】電子報。

🌱 加入中書神經系統圍爐,專題 #寫作的反思 與 #爐內真心話 連載中。

🌱 我在其它平台出沒【FacebookTwitterLiker SocialMattersMediumvocus 】
合作聯繫:penfarming.writer@gmail.com

🌱 我的教學文與邀請連結
註冊 Presearch
 |一舉三得的 search to earn 使用心得
註冊 MEXC
抹茶交易所走跳,兌現 OSMO 與擼羊毛
註冊 Potato
從 Potato Media 學到三件事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