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子森林—是新聞記者還是新聞乞丐?
「社會需要的是真相,不是編劇。」
描寫媒體生態的戲劇不少,2019年的台劇「鏡子森林」就是其一。近年著眼於社會寫實的高質台劇如雨後春笋,吸引了許多目光。
鏡子森林的舞台設在一家報社,火線新聞。整部劇圍繞著記者來展開,追求真相四個字,將記者們掉在火線上掙扎。不熟悉新聞媒體領域的人,也只能從印象中出發,又或者從事新聞行業的朋友口中,窺探到一絲絲生態而已。從外面去看,也就只知道報導真相這樣輕飄飄的一句,卻難以理解記者的處境。
劇中不常提到新聞媒體這個監察角色所肩負的第四權,講更多的是什麼是好記者。看起來弱化了整體責任,而聚焦在每個個體記者的選擇上面。主角高明曾說「不要讓社會改變你,去改變社會。」這是一句很理想的話,可是如果經歷過資本洗禮,不用出社會,從小就能感受到何謂"社會"。每個人所身處的社會都不一樣,高明位居編輯部政治組主任。雖然不是高層話事人,可是因為能力出眾,記者名氣大到市長蔡重生都想挖他,這是他的資本價值。陸子文,一個滿懷新聞理想,嚮往高明,因為高明的理念而進入火線新聞的新人。雖然沒有過多著眼,但他有底氣,他的父親是議長,他是議長千金這個身份,正正給了他進入火線新聞的特權。侯方平,一個退休警官的兒子,遊走在黑白兩道之間。他像是理所當然地流連在警局。會跑新聞更會製造新聞,把真相包裝出煥然一新的樣子。然而他又不只是這樣,因為年少時親眼看見父親的經歷,他抱著把所有壞事掀出來的理念,一直在新聞中戰鬥著,甚至身陷險境也在所不惜。
故事背景是在台灣,而台灣的社會氛圍中,對新聞媒體有一種現象,質疑和鄙夷。為何台灣人對台灣新聞如此的不信任?可以透過鏡子森林裡這樣的幾個不同地位,不同理念的新聞從業者去看看。他們聚首在一個調查組裡,倉促成立,解散又重組。無論是高明還是陸子文,他們都有自身處境之下的困局,可是資本社會決定了權力傾向,誰握住了權力,誰就能透過媒體,獲得話語權。個體是很難和金錢權力做抗爭的,高明在高層壓迫底下,也有許多做不了的事,他並沒有發佈新聞的決定權。侯方平可以憑人脈憑滑頭,交換來一件件線報,但回頭看看陸子文,就能輕易領略到何謂權貴,因為他有個議長父親,他簡簡單單就能換來情報,還不用付出。侯方平卻要像條魚,在大海中咬著餌生存。然而陸子文也不是為所欲為,一個新人,無話語權的他,總是聲嘶力竭面對和他想像中不同的骯髒世界,不停地不解為何對的事不能做,壞的事不能報出來。還有高明未婚夫王得威,仍為檢察官是如何愈陷愈深的。劇中大大小小的交易和輸送,都是靠著利益。都更案,為了這塊大蛋榚殺人,充滿血腥和威嚇。人球案,醫改背後的利益不只是因為權貴佔床位,更有著多方利益爭奪,造成的壞後果。讓市民淪為政治利益丶金錢利益的犧牲品。更有探討造新聞的操守問題。這期間歷經的故事讓人看得心有戚戚然。
劇中固然是有只為口飯吃,沒有理念,沒有記者魂的人。如果願意退後一步看看,不是所有的記者都是好記者,那更顯得堅持追求真相,把報導理念抓得緊緊的人難能可貴。對新聞真相不肯妥協的高明丶身為權貴卻有赤子心的陸子文,還有自嘲卑微,卻骨子裡很倔強地追著壞事跑的侯方平。這些人都真實存在,曾經被迫害過,活生生的記者,在歷史當中比比皆是。
可以讚嘆醫生有醫德,警察對抗犯罪有正義,但很少人將記者視為專業,更多的是難掩輕視的目光。那是因為什麼?台灣沒有擁有公信力的新聞媒體,那是不是單獨個體的記者的錯?如同劇中高層太后,他從頭到尾都在追求廣告資金。火線新聞這樣的媒體需要轉型,需要大量的資金去營運。資金哪裡來?那是廣告投放。廣告哪裡來?市政府或者開發商。一個肩負第四權的媒體,手上寫的新聞是自己贊助人的負面新聞,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如果沒有編故事去帶風向維護老闆利益,那些老闆拂拂袖就會離去,然後投放在別家聽話的媒體。如果不想失去資金來源,就得變成附庸。於是就這樣失去了第四權的骨氣。
人組成社會,社會裡的關係由人來連結。在權貴的掌控底下,新聞媒體何去何從?如果以為沒有好記者,可能把社會看得太簡單。官官相衛從古至今都存在,媒體也是個企業,企業怎麼可能逃得過資本世界的手掌心。有人想要反抗,那些好記者們,都在用他們的方法,去實踐理念。代價很明顯,新聞報社或媒體企業是利益輸送,而旗下的記者付的卻是人身安全。不聽話"亂報導"的人,不只是被解僱,還會面臨勢力人士的迫害。就算是很會做人的侯方平,也有數不清的被威脅場景,勒頸丶毆打丶拿女朋友的安全來恐嚇,甚至是拿槍指著頭。知道大秘密的人,多容易被殺人滅口?要一個無權無勢的人閉嘴消失不是很難的事。哪裡還有新聞自由。
並不是說因為上層不讓報就乖乖閉嘴,真相危險就不碰。而是嘗試理性的思考,像電影裡不畏強權的人能有多少擁有主角光環?大難不死在現實中不是沒有,只是死了的那些我們看不到,被埋了而已。面對這種社會大環境,除了敬重這些為報導真相,不懼黑暗的記者,還可以思考新聞界有沒有別的出路。第四權的獨立性建基於經濟,也就是資金來源。如果是以企業經營方式來報新聞,很少不被收買操控或者沒有背景立場。放眼看過去,哪家媒體擁立某政黨,哪家媒體針對某政黨。這不就是政治人物的對峙玩具嗎?
媒體要脫離玩具的命運,依靠無國界記者組織(RSF : Reporters Sans Frontières;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能否捍衛新聞自由?RSF這種監察組織會不會缺少實權?甚至簡單點講,不講勢力迫害,只論沒有資金支援,記者何來生存?就算是WHO(世界衛生組織)和UN(聯合國)這種赫赫有名的國際組織,當中的WHO都因為2020年疲情處理反應緩慢,對總幹事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操守指控,而被受質疑公信力。
有人的地方就有關係,有關係就有可能賄賂,被收買的高層為其人行方便,不是新鮮事。那麼不談組織,談個人。自媒體的力量是否足夠撼動社會勢力?社會關係錯綜複雜,沒有地位背景,重大的線報又要怎麼落到個人身上?說到底,除非足夠組織化,不然個體的自媒體也是記者的變種,很容易被壓死,被政權抓走欲加之罪的人不在少數。然而組織化的自媒體,又變成充滿利益關係的社會。
這就似是殺死惡龍的少年,最終化為惡龍,再被下一名少年殺死。一種死循環,問題出在哪裡?或許就在於人性。無數個電影故事講述邪不勝正,現實中為惡的人卻身為權貴,又或者甘願為虎作倀,淪為新聞乞丐。可是我仍然相信真正的新聞記者散落在世界各地,會有多少個不願妥協的高明?多少個生於權貴卻是個赤子的陸子文?多少個卑微卻偉大的記者侯方平?
始終存在好記者。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