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半拍(七日書day5)
從小大人都說我「慢半拍」。我反應遲鈍,四肢不協調,回答問題時要先沈默半天。 在幼兒園裡,同學們都快睡完午覺了,我還在一點點地吃午飯,幼師常常看不下去,喂我吃完。上小學時,學校統一訂學生奶,每天大課間發下來喝,我每次都無法按時喝完,也沒有其他喝奶的時機,於是我的桌洞裡常常攢著喝了一半的奶。同學利用幾個課間就能寫完的作業,我回家寫到半夜。就連放學時,老師把當天佈置的作業寫在黑板上,我也總是最後一個抄完的。按規定全班同學要列好隊一起出校門,而我還在教室裡抄那寥寥幾行字的作業。有時我會不安,覺得讓同學等得太久了,就索性不抄了,回家之後又怯怯地給其他同學家裡打電話問作業是什麼。
這些麻煩就嵌在我的日常裏。我每天都仰仗著別人的等待,我怕別人對我降下埋怨,更怕別人的耐心喚起我的愧疚。無數細碎的侷促不安穿插在我的童年裡。
小學畢業之後,這個缺點漸漸沒那麼誇張了,但也僅止於沒那麼誇張了。更重要的進步在於我學會了處理別人的等待,和由於太慢而無法完成的部分。我告訴一同吃飯的同學說,我吃得慢,不必等我。集體活動越來越少了,我也不必一再面對許多人等我一人的局面。我在作業中挑選出一定要寫的部分,爭取將它寫完,其餘的部分便隨它。我一邊吃晚飯一邊散步,散到晚自習上課前一定能吃完,這使我用整個晚自習前的傍晚來放鬆心情有了正當理由——吃晚飯。
如今回想起來,我與「慢半拍」相處了如此多年,我早就接納了它去成為我的一部分,也任由了它塑造我其餘的部分。我愛發呆,愛空想,愛隨時隨地抽出自己的靈魂漫遊,愛盯著牆角思考幾何問題。因為走得慢,所以記住的風景多;因為走得慢,所以適應了落單;因為走得慢,所以只顧得上走真正想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