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讀】《大腦切除師》

精神疾病在生理上似乎無跡可尋,在心理方面卻再明顯不過。
在戲劇或小說都曾寫過,在醫療體制不完善的年代,有人出現幻聽幻視,有人會自殘,
或是傷害他人,被認定有精神疾病的人,不是隔離關起來,任憑自生自滅。
就是送進精神病院由醫護人員專業照顧,若是有暴力傾向的病人,除了束縛捆綁,
為了讓患者迅速冷靜下來,竟然把人放入冰水中反覆浸泡,
或是電擊使其昏厥,這樣反覆折磨,總會鬧出人命來。
1935年葡萄牙神經外科醫師莫尼茲,
參考了黑猩猩在接受切除術後對於驚嚇與攻擊行為明顯降低的狀況後,
變開始嘗試在大腦的前額葉注射酒精來破壞大腦組織,
但是不久就發現這種做法也會損害到大腦的其他地方。
於是,他便開發出了被稱為腦白質切斷器的手術儀器來完成額葉的切除工作。
1930年代到1950年代用來醫治一些精神病患,
也是世界上第一種精神外科手術,移除了前額葉的連接部分,
那是協調腦區之間的正常運作,控制神經元的訊號,是大腦和脊髓的主要組成之一,
執行這項手術,需要由外科醫師在設備齊全的手術室動刀,
不夠便利,而且收費昂貴,不是有問題的人都能動刀。
美國一位醫師為了「造福」更多受精神疾病所苦的病人,
尤其是二戰後,為數眾多精神心理受創的退伍軍人及護理人員,
他研發出「眼眶冰錐切除術」,如字面意思拿一根冰錐從求診者太陽穴下方眼眶旁,
插入大腦額前葉直接切斷腦白質。
這手法粗暴又殘忍,動手術地方就在診療室,連麻醉都不用,
簡易電擊讓病患短暫昏迷不醒,速戰速決替病患動完治療手術。
書中描寫這瘋狂醫師拿著錐敲入病患眼眶手法,有如敲刺牆壁或是木板。
有名被法院判定需強制動切除手術的人,聽了醫師講解手術方式,
面色鐵青吐出:這是褻瀆上帝啊。
大腦構造何其精密,隨意碰撞一個部分,
就會造成難以料想的傷害,何況是大腦額前葉腦白質。
瘋狂醫師誇大了手術後,病人恢復良好,重新融入社會生活,家庭和美。
事實上,很多接受了前額葉切除術病人,
不是變呆滯,就是心智退化回幼兒,生活大小事全依賴他人照顧料理。
很會彈琴唱歌的人,遺忘了音樂,
整天盯著茶壺茶杯發呆,只會問人要喝下午茶嗎?讓人看了痛心。
《大腦切除師》以這被稱為醫學史上最黑暗歷史真實事件為背景,
虛構了幾位男女主角個人家庭故事,人生經歷與歷史緊密連結,
讀著最初是救人無數的善意手術,
隨著時間流逝卻成了男主角為滿足自大狂熱噬血的變態心理。
個人覺得他應該精神方面也有問題。
如果對醫學歷史有興趣,也喜歡讀懸疑暗黑故事,很推薦讀《大腦切除師》,
畢竟這喜歡把人的腦白質切除的醫師心理值得研究。
女主角賭上聲譽家財為病患爭取到最佳療養法,她不難過失去伴侶,院長職位,
她悟出能為病人做到的,就是陪伴他們,體會他們的堅強,並承認他們所受到的痛苦。
這是她最最親愛的哥哥用生命留給她最好的贈禮。
世上有太多自己無能為力,無法改變的事。
吉本芭娜娜曾說:人生一輩子都在療程當中,
有時舒服一點,有時痛苦一點,治癒和受傷是並存的。
大腦切除師(The Lobotomist's Wife)
作者:薩曼莎.格林.伍德洛
原文作者:Samantha Greene Woodruff
譯者:朱崇旻
出版社:奇幻基地
出版日期:2025/05/01